张永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来抓,重视程度之高、政策举措之实、工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全省上下脱贫攻坚合力持续聚集,在前几年贫困人口持续减少的基础上,2016年全省又实现百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今年上半年,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然而,成绩的背后,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省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仍存在部分信息不清、一些环节上帮扶工作不实、扶贫措施还不够十分精准、资金监管有待加强等问题。加之,脱贫攻坚已进入“深水区”“关键期”,今后的任务会更重更艰巨。我们一定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佳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力度,扎扎实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扎实脱贫 必须找对方法
今年4月,陕西在全省开展了“六查、六看、六解决”工作机制,对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的工作进行全面“体检”,力求通过找准问题,对症施策,把问题消化在基层。
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解决不“精准”问题、增强脱贫攻坚实效的最好办法,就是坚持实事求是。要强化问题意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好普遍性和特殊性,加强扶贫政策与普惠政策的衔接,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帮扶措施,用好“三项机制”,推动重心下沉,不断汇聚脱贫攻坚的整体合力。
陕西省委副书记毛万春强调,要突出重点,把提升精准识别率、精准退出率、精准帮扶率、易地扶贫搬迁入住率和群众满意度这“四率一度”作为重中之重,深入研究简便易行管用的操作方法,让贫困群众听得懂、能认可、真满意。
如何识别精准?陕西在不断摸索实践中开发搭建了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系统,协同各级政府扶贫部门,建立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实行精准扶贫业务全过程信息化动态管理,用大数据为精准扶贫开出一条“互联网”的新路。
在大数据平台上,我们不但能看到贫困户的信息,更能看到由谁来负责,由谁来统筹,由谁来推进的精准信息。在陕西移动大数据精准扶贫平台上,每个“层级”都有自己明确的位置,看到的信息也各不相同,比如驻村干部的权限是看到并帮助自己的扶贫目标,村干部则可以看到整个村的扶贫信息和进展,全省各个县、镇、村贫困户分布情况和所有贫困户的详细信息以及帮扶千部的介绍,其中包含家庭情况、致贫原因、生产生活条件、脱贫情况、帮扶举措等。
扶贫措施如何“科学”?贫困户数量、致贫原因、帮扶情况的实时变化,给数据统计汇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传统的村级手工采集后逐级汇总、上报,导致数据掌握不准确,不及时,使得上级部门对帮扶过程缺乏监管。而通过陕西移动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帮扶干部通过走访贫困户,开展信息摸底、日常帮扶工作后,使用手机APP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及时将帮扶工作内容上传,随时随地记录帮扶干部实际执行的帮扶活动。管理部门通过PC、手机可随时查看。这不仅大大减少了镇村级管理员的工作量,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信息更新的及时率,并且完整记录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全过程,便于总结经验、查漏补缺,切实为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贡献。此外,通过大数据平台还可以全面、动态地掌控扶贫项目实施与资金的使用进度情况,保障扶贫项目精准到位、合理开发,保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全、有效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脱贫效果如何“长久”?如何保障脱贫效果,让脱贫群众不再返贫,就成为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据了解,陕西通过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着力整合政府资源、民营企业资源、互联网新型资源,对扶贫户不仅仅是“授人以鱼”,还力争做到“授人以渔”。同时。及时跟进扶贫过程。动态掌握政策效用,并及时进行反馈,助力调优固化政策。此外,贫困户脱贫后,还将多角度分析扶贫成果,量化整体扶贫方案的成效、扶贫政策的成效、备症结解决方案的效果,对扶贫政策机制优化形成反向助力。
扎实脱贫 必须抓住重点
6月2日,全国农业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经验交流会在洛川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发言时强调,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要始终把实现稳定脱贫作为工作的核心,切实让产业发展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依托。
陕西在产业脱贫中的成绩走在了前列。据了解,陕西省贫困人口中,需要产业脱贫的达60%以上。陕西省通过设立产业扶贫引导资金、实行资金切块下拨、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等,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为产业扶贫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2016年,精准投资达37亿元,累计实施项目2300多个;2017年设立165亿元的产业扶贫基金,可撬动金融资本600多亿元。同时,积极鼓励技术、资本、人才、信息等要素向贫困地区流动,增强产业驱动力。
陕西依托资源禀赋,发挥优势特色,推进产业精准覆盖。在渭北、陕北贫困地区,打造乔化改造、矮砧栽培、山地苹果三大板块,大力推进苹果产业的西进北扩,使其地域内的农村人口走向富裕。在秦岭北麓,推动猕猴桃南移,形成100多万亩猕猴桃产业带。面积、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在秦巴山片区,狠抓茶产业基地县建设,形成200多万亩茶叶产业带。在六盘山、吕粱山片区发展奶山羊和肉羊养殖业,带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上百万群众脱贫致富。
此外,通过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电子商务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加快三产融合,拓展脱贫增收路径。陕西省积极构筑沿黄河、渭河、汉江及南北交通干线、关中环线休闲农业带,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10个、示范点1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5个、中国美丽田园11处。目前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已达1.31万个,从业人数17万人,带动贫困地区10万户农民创业创收。全省建成运营县级电商服务中心110个、直营店47家、镇村服务站点5000个,共覆盖全省80个县(区)、1.3万多个村,带动创业就业人数约20万人,其中武功县、礼泉县农产品电商进入全国50强县。
目前,陕西省正在56个贫困县区打造100家有带动能力的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業,逐步打造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闭合式产业链。此外,陕西省还积极探索资金变股金、折股量化、保底分红的“五位一体”供销模式创新试点,使6万多贫困人口享受分红;大力推进千阳县“项目超市”模式,使近4万贫困人口受益;及时复制商南县“先借后还”模式,使缺乏产业资金条件的贫困户实现脱贫。目前,全省有2万多个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土地托管、信用合作、订单收购、利益分享等合作机制,带动全省50%的贫困人口迈向脱贫之路。endprint
扎实脱贫 必须激发活力
金融扶贫的攻坚战之中,商业银行无疑扮演着中坚力量。近来。许多商业银行致力于兼顾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协调发展,加紧探索出一套“脱贫而不返贫”的可借鉴方案,为脱贫攻坚注入活力。
今年以来,陕西省财政、金融办、人民银行、银监机构、政策及商业性银行齐心协力,积极贯彻落实国家金融扶贫相关政策,着力推动金融扶贫工作深入开展。据不完全统计,1-4月全省共直接投放各类扶贫贴息贷款48.86亿元(不含移民搬迁专项贷款),其中贫困户小额信贷12.5亿元,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扶贫贷款14.22亿元,贫困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项目贷款22.16亿元。信贷资金的投放为贫困地区和贫困户产业发展增收注入了活力。
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推进贫困地区信贷投放与产品创新,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全省5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全省2.6个百分点。
据统计,2016年全省共发放贫困户小额信贷62.29亿元;2017年1-4月共投放9.39亿元。各银行业按照应贷尽贷的原则,加快小额信贷投放进度,确保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效信贷需求能得到满足,贫困户获贷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另外,据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陕西已累计发放扶贫再贷款72.33亿元,法人金融机构运用扶贫再贷款资金发放的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于其自有资金发放涉农贷款利率6.13个百分点。
此外,驻陕央企成立省国资委系统助力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9个由企业领头、分地市包抓的扶贫“合力团”,发挥国有企业优势,以精准扶贫和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扎实脱贫 必须落实有力
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已进入“深水区”“关键期”,今后的任务会更重更艰巨。我们一定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力度,扎扎实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毛万春强调,对于存在的问题,全省所有参与扶贫工作的同志都必须按照“讲问题不讲成绩、讲主观不讲客观、讲自己不讲别人”的原则,对号入座,对症下药。陕西省各市、县、乡都要对照中央要求和自身工作差距,查问题、找原因、提对策。要增强自觉,把脱贫攻坚作为极为严肃、极为重大的政治任务,作为超常规的艰巨任务,运用超常规的措施和手段来推进。要按照“扶贫对象是否精准”、“项目安排是否精准”、“资金使用是否精准”、“措施到位是否精准”、“因村派人是否精准”、“脱贫成效是否精准”等方面进行随机暗访,巡查验收,建立健全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
扎实脱贫,需要精准精细,扶持谁、谁来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对全省一些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必须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靶向治疗”,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方能拔掉穷根。
要把提升精准识别率、精准退出率、精准帮扶率、易地扶贫搬迁入住率和群众满意度这“四率一度”作为重中之重。各级干部要把责任和担当扛在肩上,要增强使命感和主动性,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一定要按照“五级书记”抓脱贫的总体要求,夯实脱贫责任。“一把手”要亲自上阵、亲力亲为,当好推动脱贫攻坚的行家里手。要配强扶贫工作力量,把最“硬”的干部用到最“硬”的脱贫攻坚主战场。要完善考核機制,把脱贫攻坚作为落实省委“三项机制”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行脱贫攻坚“一票否决制”,以铁的规矩、严的问责,确保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担在实处,确保脱贫攻坚质量,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真正打赢脱贫攻坚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