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地处陕南大巴山腹地,全县人口28.9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4159人,贫困发生率24.7%。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镇巴县基本县情。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镇巴县围绕“收入、住房、医疗、教育、基建、满意率”等六大工作目标,全面推进项目建设,探索创新扶贫机制,广泛发动社会扶贫,2016年度脱贫退出6036户1.92万人。贫困村个数由129个减少至90个,贫困发生率从24.7%降至15.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脱贫攻坚取得新的阶段性成效。
创新方法稳步脱贫攻坚
漢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镇巴县委书记赵勇健指出,全力以赴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是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号工程。思想上要紧,工作上要实,问责上要严,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以更加精准的举措,统筹施策,强力推进,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
赵勇健强调,要决胜脱贫攻坚,核心在破解贫困群众的持续增收上。镇巴县立足既要打赢当前脱贫的攻坚战,又要打好今后持续增收的保卫战,要围绕“六个精准”和“七个一批”的攻坚方略,突出产业扶贫,全力推进“8355工程”(8条增收途径、3个三项保障机制、力促5.5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摘帽),探索一条可持续的增收脱贫之路。
在实施脱贫攻坚战中,镇巴县委、县政府系统谋划、专题研究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工作。将县扶贫办、县移民办机构和人员整合,抽调35名优秀干部,建立了集指挥联络、数据处理、督查考核为一体的指挥信息系统,实现大平台作战、大数据共享、大网络覆盖的工作格局。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服务对象,围绕产业、设施、环境、收入、民生等环节,精准发力,统筹推进。
全县由31名县级领导牵头组成20个镇(街道办)脱贫攻坚工作团,由贫困村两委及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帮扶干部等7882余人组成129个村(社区)脱贫攻坚工作队,县、镇、村分级负责、联动推进,各级领导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抓重点、破难点。将脱贫攻坚工作列入全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并将此作为干部提拔使用、评先选优、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对出现“贫困户识别不准,不能完成当年脱贫任务,贫困村不能按期脱贫,挪用套取扶贫资金”等十种情形之一的,在年终综合考核时实行“一票否决”和“黄牌警告”。
镇巴县还探索建立“党建+脱贫”扶贫机制,全县129个贫困村党支部培育发展产业示范点18个,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彰显了“两学一做”和“全面过硬”的成效。镇巴县以落实贯彻“三项机制”为契机,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识别和选任干部。
在全县探索推出贫困户“1042”的精准识别方法、贫困户家庭“收入登记”核算管理制度、挂图作战、“8+3”增收模式、入股分红、扶贫资金集中核算及“七个一批”脱贫新政策和新路径,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家家有产业、人人能增收。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干部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理解力、执行力和贫困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激发鼓舞了全县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巨大斗志,引领广大山区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
八条途径合力促增收
途径一:发展地域特色产业增收
镇巴特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决定了必须深挖产业发展的潜力,走地域特色之路。
镇巴县确定了以生猪、白山羊、西镇牛为主的畜牧业,以茶叶、魔芋为主的种植业,以核桃、板栗、银杏为主的干果业,以大黄、重楼、天麻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纯天然有机食品为特色的食品加工业为发展重点。2016年,该县共饲养生猪83万头,白山羊37万只,魔芋、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了10万亩、14万亩,有机绿茶10万亩。产业发展精准规划到村、到户,做到了村村有产业、家家有项目、月月有收入,农民通过产业发展户均增收6000元。
途径:合作经济组织抱团发展增收
由于贫困户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无专业技术,无资本积累,生产方式简单,大多靠原始初级产品的交易获得收入,单靠贫困户各自为阵寻求产业发展是不行的。因此,镇巴县共成立了30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小船并大船,抱团取暖,集团化作战模式,把贫困户与专业合作社紧密结合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以分工协作、取长补短、利益共享、入股分红的方式解决增收问题。
镇巴县杨家河镇成立了勤兴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将全镇193户贫困户全部纳入了合作社,扶贫到户资金入股,合作社统一购买良种肉牛分发到农户进行喂养。按市场价回购,对无喂养能力的由合作社托养,年底分红,每年户均分红2000元,从而解决了贫困户无资金、无技术、无项目、无市场信息的问题。
途径三:劳力转移就业增收
镇巴是劳务输出大县,每年劳务输出达6万人次,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增收的短平快好项目。为使劳务有序输出,镇巴县充分发挥导向引领作用,及时为农民提供准确的用工信息,农民工遇到劳资纠纷及时派员协调处理。每年全县外出农民工户均纯收入达4万元。在县域内,镇巴县紧抓劳动力就地转移工作,2016年实施6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0.9亿元,农民离土不离乡,亦工亦农相结合,劳务收入户均达2万元。
途径四:盘活土地、林地存量资产增收
镇巴县耕地56万亩,林地430万亩,其中集体林达380万亩。去年不动产登记管理局成立后,把盘活农村土地、林地作为一个新的增长点来抓。对土地、林地采取租赁、承包、流转、人股等方式,拓展了农民的增收途径。
镇巴县大池镇海拔高,土地面积广,镇上招商引入了中药材种植企业,流转土地3000亩,贫困户一方面在公司务工实行按劳取酬,另一方面企业按土地入股给予分红,户均增收2500元以上。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生态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蓬勃发展,土地、林地的存量资产已成为一条新的增收途径。
途径五:成功人士带动增收endprint
为充分发挥成功人士传、帮、带及引领示范作用,对全县的能人大户进行了全面摸底,农村各类成功人士共计2700人。对发展基础差的贫困户采取能人结对帮扶的办法,为他们出主意、理思路,对帮扶成效显著的县镇两级予以表彰奖励,对特别突出的授予“扶贫功臣”荣誉称号,充分激发了成功人士积极投入到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巨大热情。
镇巴县长岭镇食用菌生产经营大户翟定国,吸纳了75户贫困群众参与到他的生产经营中,由他统一组织生产,产品销往成都、西安批发市场,户均增收3000元,其中有17户贫困户已实现了脱贫摘帽。
途径六:于部结对帮扶增收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县159个县级部门单位,129个驻村工作队,134名第一书记,7882名干部全部驻村入户,对4262户,14719人进行了重点结对帮扶,采取包联、包扶、包抓,出资、出力、出智,产业上选路子,发展上谋项目,销售上跑市场。全县干部户均协调产业发展资金3000元,共计投入1.5亿元。由于部门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精准施策,户均实现增收1.2万元。
途径七:强农惠农政策增收
镇巴县为确保贫困户增收。对当前强农惠农政策进行了梳理、归类、捆绑。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农机采购补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财政扶贫贴息、良种补贴、民政救助、兜底保障共八大类346亿元。为全县五保贫困户3589户3716人,低保贫困户6470户16447人,一般贫困户9823户。33996人,从政策上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途径八:企业帮扶增收
镇巴县把县域规模以上企业25户、农业龙头企业66户、限额以上企业30户全部分解落实了帮扶计划、帮扶对象,把企业发展与贫困户增收联系起来,对企业帮扶成效进行全程考核、全程管理,全程监督。凡帮扶成效明显,带动力强的企业从项目上优先予以安排,对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建设优先予以实施。
镇巴县观音镇丰源林牧业公司吸纳50多名贫困群众常年在企业务工,年人均工资2.5万元。使他们2016年整体实现了脱贫目标,被国务院表彰奖励为“全国优秀农民工”。事实证明企业帮扶效果十分明显,因为他们有项目、有资金、有市场,贫困农户只需按劳取酬,收入稳定。
目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及能人大户通过流转土地、产业引导、吸纳劳务、入股分红等多种方式,带动1.1万户贫困户实现持续增收;县内金融机构累计向2445户贫困户发放贷款1.3亿元,扶持发展产业。
“三个三”保障措施激活力
三项机制干部奖惩激励到位
为进一步激励干部千事创业的积极性,镇巴县制定了《镇巴县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镇巴县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镇巴县党政千部能上能下办法》三项机制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专项部署,充分调动了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党政干部的干事激情,为他们大胆谋事、大胆干事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个办法主体责任务实到位
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只有进一步夯实责任,才能确保政令畅通,只有抓好增收这一主旋律,才能如期完成脱贫目标。镇巴县制定了《镇巴县脱贫攻坚考核办法》、《镇巴县脱贫攻坚督查办法》、《镇巴县脱贫攻坚问责办法》。对县级部门、镇(办)不同的考核对象做到了分类施策、精准对标,以数据论成败,以脱贫业绩论英雄。县级部门50%考核职能部门扶贫履职情况,50%考核与所包扶村的扶贫成效。考核最后一名的县级部门或镇(办),且当年未完成脱贫任务的给予黄牌警告,领导班子当年均不得评优。为确保脱贫攻坚增收的真实性,采取了定期督查,随机抽查,现场核算的办法,凡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予以问责追责。三个办法,使广大干部在脱贫攻坚中晒水平、晒能力、晒业绩,确保了工作的真、准、细、实。
三个统筹资金保障到位
一是统筹各部门的涉农资金,着力解决129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该县共整合涉农资金2亿元,全部投入到贫困村,为农民持续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統筹全县的产业发展资金,集中扶持能使贫困户增收的产业项目,对全县所有帮扶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统一建立了项目库,各部门精准发力,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凡政府无偿投入的扶持资金,要求企业按资金的20%筹集扶贫基金,每年按基金的20%由企业直接扶持到贫困户,持续帮扶5年,仅此一项该县每年可筹集基金1000万元,可解决1000户的增收问题。
三是统筹全县重点项目建设的劳务用工,对开工的重点项目凡需农民工都优先使用建档立卡贫困户,使他们获得稳定的劳务收入。
镇巴县在一年的脱贫攻坚工作实践中,全力推进“8355工程”,贫困户的人均纯收入净增12%,户均增收1万元。事实证明,只有贫困户的增收问题解决了,才能实现决胜脱贫攻坚的既定目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