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理与免疫组化特点分析

2017-12-05 18:55徐娟黄智雄付南燕
医学信息 2017年24期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病理

徐娟+黄智雄+付南燕

摘要:目的 探究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研究的方法,对宜春市人民医院2011年5月~2015年5月入院接受治疗的12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参照患者绝经情况,将其分为了实验组(绝经前)60例,和对照组(绝经后)64例,对其临床病例特征和免疫组化特征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经回顾分析得出,实验组患者阴道大量出血,合并不孕不育、肥胖以及子宫肌瘤症等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其他表现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绝经前子宫内膜癌多为子宫内膜样腺癌,主要为病理Ⅰ期,属于浸润浅肌层状态,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高,在临床中应高度重视。

关键词:绝经前;子宫内膜癌;病理;免疫组化特点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4-0062-02

Analysis of Path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remenopausal Endometrial Carcinoma Patients

XU Juan,HUANG Zhi-xiong,FU Nan-yan

(Yichun College,Yichun 336000,Jiang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pat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remenopausal endometrial carcinoma.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124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rcinoma admitted to Yichun city people's hospital from May 2011 to May 2015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premenopausal)60 cases,and control group(postmenopausal)64 cases,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 and analysis.Results By retrospective analysis,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with vaginal bleeding, infertility,obesity,uterine fibroids disease,and the control group,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other performance,P>0.05.Conclusion Endometrial carcinoma in premenopausal women is mostly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mainly pathological stage I,belongs to the invasion of superficial muscle layer,tumor cell differentiation degree is higher,should be highly valued in clinical.

Key words:Premenopausal;Endometrial carcinoma;Pathology;Immunohist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恶性肿瘤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类,随着我国现代人均寿命的不断增高,在应用科学发病机理的研究中发现,这类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年轻化。甚至有部分患者在绝经前就出现此类疾病[1-2]。为研究此类疾病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在绝经前后的临床情况特点,进行了回归性分析研究,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回顾性分析研究的方法,对宜春市人民医院2011年5月~2015年5月入院接受治疗的12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参照患者绝经情况,将其分为了实验组(绝经前)60例,平均年龄(44.5±8.1)岁,和对照组(绝经后)64例,平均年龄(62.1±12.2)岁,对其临床病例特征和免疫组化特征等进行研究分析。而两组患者在病症的检测结果中,除年龄与绝经情况以外,其他各项研究系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可比。

1.2诊断方法

本次临床治疗,根据子宫内膜的癌变基础信息来进行诊断分析。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均进行诊断性刮宫病理活检(细胞学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应为诊断性刮宫病理活检)并由2名病理副主任医师诊断判断。后行正常子宫内膜癌治疗方案。

1.3治疗方法

本次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措施进行治疗,术前均未接受化学治疗,而对患者的放射治疗,以及内分泌治疗方案等,进行前组患者以及应用的病灶切除术,在处理完子宫切除术后,对其子宮以及双侧附件切除清扫进行整合处理,并对患者的主动脉和淋巴结进行取样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来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本次临床统计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endprint

2 结果

经回顾分析得出,实验组患者阴道大量出血,合并不孕不育、肥胖以及子宫肌瘤症等情况,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表现则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现一定趋势发展,在临床的研究分析中,不同的治疗作用措施,从绝经前后患者的子宫内膜样腺癌,其中月经不规则和不孕不育症等疾病的情况。对患者在临床应用的基础保障上,促进对患者在应用技术上的有效调整,从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对疾病的诊断效果等,都可能造成极大的影响,从资料的显示情况[3-4],和子宫内膜患者癌变信息的调整作用等,在进行相应的影响分析过程中,对疾病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对比。很多研究均支持“无孕激素对抗长时间的雌激素刺激”是一个主要发病的原因的观念。子宫内膜样癌细胞还有一个刺激信号时长期的单一化雌激素[5-6]。雌激素直接、间接的调控基因或是信号分析,干预子宫内膜的上皮细胞中的信号转导。雌激素促进了子宫内膜癌产生的激活机制由基因组以及非基因组作用的同时参与[7-9]。子宫内膜癌细胞中,活化NF-B细胞能够诱导IL-6 、COX-2、IL-8等细胞因素表达,这和肿瘤发病机制存在紧密的联系,NF-B可能在子宫内膜癌发病内起着很关键的核心作用。

当前,人们认为,子宫内膜癌主要可以被分为三种类型,Ⅰ型式发病和雌激素有着显著的相关性,该种可能性有70%,常见于肥胖或是绝经后的妇女身上,病理类型是子宫内膜样腺癌,多是高分化,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为其癌前病变,预后效果良好[10-11]。Ⅱ型,指的是发病和雌激素无显著的相关性,大多数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这一可能性为10%。病理类型是子宫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混合癌等。Ⅲ型:发病和家族遗传有着密切联系,其中5%是遗传性的非息肉样直肠结肠病综合征,也就是LynchII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线性遗传性疾病。可以给任何的病理类型和疾病,35%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处于晚期,病理呈现出低分化和预后差的情况[12-13]。经回顾分析得出,实验组患者阴道大量出血,合并不孕不育、肥胖以及子宫肌瘤症等情况,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其他表现则无显著差异,P>0.05。

分析发现,在进行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中,由于子宫内膜癌患者自身疾病的特点问题因素,导致了诸多的应用问题的产生,这些因素,对患者在治疗影响因素的控制作用来说,其不同的应用因素,和治疗的效果等,都可能造成极大的治疗病理因素问题。即便行卵巢切除术,也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在临床的病情影响因素分析过程中,为促进对患者生育能力上的影响作用分析调节,结合合理的应用调查结果,促进对病症在影响因素上的治疗作用促进,其中就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考虑执行。对患者年龄低于40岁的,以及要求术后继续剩余的,手术期在IA期的,高分化型的,以及腹腔细胞检测阴性的患者,可以腹膜后淋巴结的均可及时进行保守治疗。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仍需要考虑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绝经前子宫内膜癌多为子宫内膜样腺癌,主要为病理I期,属于浸润浅肌层状态,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高,免疫组化呈阳性率较高,在临床中,应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姜展红.雌激素硫酸转移酶和甾体硫酸酯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

[2]李佳佳,李文红,费军伟,等.绝经前子宫内膜癌65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9):1345-1347.

[3]李霞.绝经前与绝经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比较[D].首都医科大学,2008.

[4]舒禄云.SOCS3基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

[5]李宏,姜继勇,赵丽嫣,等.服用他莫西芬发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及雌激素受体表达[J].肿瘤,2007,27(11):917-919.

[6]马俊贤,温玉库.人参皂甙Rg3抑制NF-кB通路诱导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北京医学,2010,32(11):883-886.

[7]万润珊,何淑媚,卢翠碧,等.阴道彩超对乳腺癌患者服用三苯氧胺并发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J].北方药学,2016,13(7):179.

[8]康彩梅,王菊荣,牛建清,等.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治疗回顾性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4):36-38.

[9]亢姝娇.子宫内膜癌的分型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45(8):937-940.

[10]刘红,张国楠,李吉满,等.宫腔诊刮组织中p16、p53病理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及预后的关系[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6):447-451.

[11]杨英杰,柴劲.12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对比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2):1479-1480.

[12]高新萍,赵丽君,沈丹华,等.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及病理分子标志物与其病理特征关系的研究[J].中国婦产科临床杂志,2014(6):519-522.

[13]刘清华,谢寿城,黄艳芳.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及免疫组化评分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J].中国临床研究,2016, 29(7):924-927.endprint

猜你喜欢
子宫内膜癌病理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配对盒基因2和CD44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子宫内膜癌低场MRI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研究
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细胞学阳性的临床价值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与动态增强成像在子宫内膜癌分期的作用分析
腹腔镜在早期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病理医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诊断能力的培养
黄芪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病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