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梨簧戏的数字化传播路径研究

2017-12-05 03:52刘胡海
视听 2017年12期
关键词:戏曲受众数字化

□ 刘胡海

芜湖梨簧戏的数字化传播路径研究

□ 刘胡海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民族文化艺术积淀,是一种文化本源的认同与艺术个性的表达。芜湖梨簧戏是安徽省一项珍贵的地方性民间戏曲艺术,早在2006年就已被安徽省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诞生至今已有将近三百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然而,目前对梨簧戏这类传统地方戏曲的保护与传承并不理想。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不断丰富对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创新对其的传播路径,无疑是当下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

梨簧戏;数字化;传播路径

沃尔纳·海森伯格曾指出,技术变革不只是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而且会改变思维模式和评价模式。①芜湖梨簧戏作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芜湖人民喜闻乐见的“草根戏”,最初发迹于清朝乾隆年间,是当地民众综合多种戏曲唱腔逐渐形成的一种民间戏曲艺术,同时也是皖南地区重要的文化表征,寓意平安吉祥,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数字网络技术的进步,包括芜湖梨簧戏在内的众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在数字信息语境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局。为了更好地对梨簧戏进行保护和传承,应从专业网站的建构、数字技术的应用以及新兴媒介的展现等层面来拓展梨簧戏的传播路径,建立起关于梨簧戏的文化遗产档案与数据库,并广泛开展宣传及展演活动,从而彰显芜湖梨簧戏的丰富文化内涵与独特戏曲魅力。

一、专业网站的建构

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992万人,半年增长率为2.7%。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较2016年底提升1.1个百分点。②从数据可知,我国网民数量巨大,且数字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发展动力源之一。因此,为更有效率地检索资源、查看具体内容,建立专业性的网站无疑是最佳首选,并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对资源的路径、名称、类别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梨簧戏而言,构建专业的信息数据库并通过网站传播是至关重要的步骤。网站信息库的建立是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合理的分类、对相关内容进行储存,并在后期进行数字化工作。在信息的采集过程中,可以从梨簧戏近三百年的传承史入手,记录不同时期梨簧戏的发展与变化。

一方面,在专业网站的建构上,将有记载以来表演过程中留下的图片、视频等数据经过收集整理编辑成文本和音频,储存在梨簧戏文化的数据库中。网站的模块在构建时应清晰明了,便于检索相关信息,突出梨簧戏关键的内容。梨簧戏在唱调唱腔、器乐演奏、戏台布景以及服装打扮等方面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点,所以在网站的建立中可将相关独具特色的元素完整地保留下来并通过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受众。还应添加供梨簧戏爱好者和戏曲研究人员相互交流的模块,提升梨簧戏的相关热度,让梨簧戏的爱好者有机会通过专业的平台去了解和学习梨簧戏,必将大大拓展梨簧戏的传播空间,推动梨簧戏的发展,丰富梨簧戏的研究。与此同时,还可以与当地高校进行合作,研究梨簧戏的数字化传播路径,创新梨簧戏的文本与演绎形式,传扬梨簧戏的传统精神内核,在“研、创、学”一体化建设中打造梨簧戏人才梯队,并积极吸引人才加入建设。

另一方面,梨簧戏的推广不仅需要建设自己的专业网站,更需要与热点门户网站进行合作,不断扩充受众群体。网站系统建立起来后可以同腾讯、优酷土豆、爱奇艺以及豆瓣等已经积累了大量客户群体的视频网站进行合作,在这些视频网站中上传相关视频,为受众提供链接,以进入梨簧戏的专业网站进行全面的了解。建设梨簧戏专业网站不仅为专业戏曲人士和戏曲爱好者提供了高效率的服务,同时也促进了梨簧戏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地方戏曲文化的交流传播都发挥着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

二、数字技术的应用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传统文化亦不断与现代科技在一定层面上相互融合。201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遗产法》就明确指出要从整体性及传承性等方面入手,创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是一种计算机仿真系统,通过对三维世界的模拟创造出一种崭新的交互系统。③VR也被称为“浸媒体”,是指人沉浸在其创造的虚拟环境中。随着VR技术在全球的不断发展,中国的VR技术也得到长足发展,其市场容量也十分可观,VR产业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必将吸引大量资本进入。利用VR相关设备(如表1所示),受众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想要的方式去观赏。

表1 VR相关设备

一方面,对于吸引受众而言,从多维度综合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对梨簧戏进行全面系统的归纳与记录,将极大拓宽梨簧戏的呈现方式。VR技术改变了受众被动观看戏曲的方式,使观看梨簧戏的过程更具交互性,增强了梨簧戏的表现力和感染力。VR数字技术的运用不仅契合了当下的文化传播环境,将传统戏曲艺术和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且能够促进梨簧戏获得更多的受众。

另一方面,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将梨簧戏表演中的戏曲动作、唱腔唱词、舞台效果等用关于听觉、视觉等感官的模拟呈现出来,可在传统梨簧戏的效果上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例如,音效、舞台背景和人物服装的美化与加工等,展现别具一格且不损梨簧戏本身戏曲文化精髓的文艺体验。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中国馆展出了一幅科技感十足的画作——《清明上河图》,这里不仅仅只是展示一张画作,而是运用了“基于大幅卷轴的数字化应用”的现代化技术,将画中的人物动作及风吹流水的动态呈现在受众面前,逼真再现了北宋时期汴河两岸繁荣热闹的商业景象,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驻足观看。由此可见,在文化交流中,数字技术的应用和表现可以得到更多群体的关注。在非物质文化以及戏曲文化的展会中,梨簧戏可以借用数字技术将梨簧戏中人物的细节、舞台的布置、道具的使用直观地展现在台面上,使人物的动作随着观众的观察而发生变化,服装、舞台和道具也可以在数字技术的控制下通过场景的变化随时调整,让观众和文化交流者看到与现代技术融合后呈现出亦真亦幻效果的梨簧戏。梨簧戏从现实向虚拟体验的转换,实现从现实物质世界“观戏”向虚拟精神世界“观戏”体验的转变,打破了传统时空的局限,通过强烈的艺术效果使观众获得不同的审美体验。

三、新兴媒介的展示

通过新兴媒介展示梨簧戏独特的戏曲魅力,不仅可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且顺应了媒介发展的趋势。在数字化的大背景下,注重与受众的交互性以及非线性传播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看戏的时空障碍,拓展了传播途径,强化了梨簧戏的“可触性”。现如今,手机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上网的工具(如表2所示),利用好这一移动终端将有助于提升梨簧戏在受众心中的认知度。在具体操作上,梨簧戏的数字化传播可利用现如今在网络上受众广、阅读群体稳定且具有一定潜力的新兴媒介,如建立梨簧戏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利用二维码技术等交互性强的展示方式,使梨簧戏得到多层次传播,并循序渐进地渗透到大众的视野中,从而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喜爱。

表2 互联网络接入设备使用情况

首先,微博在现如今新媒体时代的推动下得到迅速发展,从最开始的微平台发展为大众传媒平台。注册微博账号是一个操作方便的过程,只需要先登录微博首页,输入邮箱号即可。作为梨簧戏的传播账号,需要开通一个能让受众在微博名上就能一目了然了解到梨簧戏信息的ID。在微博上,有官方认证的用户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取得微博认证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当通过宣传和推广积累了一定的用户之后,就应该在发布内容上加以创新,上传更多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视频或者发布一些梨簧戏的优秀摄影作品,在稳定住关注人群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微博用户。

其次,微信公众号是当今社会人们所熟悉的新媒体传播方式,通过微信公众号,受众可以及时了解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微信公众号上,可以实现文字、图片、音频以及视频的全方位互动,人们还可以在公众号中建立属于自己的“领地”。微信公众号的开通也非常简单,注册邮箱登记信息之后,官方会对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核通过之后,公众号就可以面向大众发布信息。微信用户在关注了公众号之后可以同微信号进行互动,通过发送关键字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对于梨簧戏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团队,可以每天向用户推送文章,内容可以从对梨簧戏的介绍开始逐渐深化,并加入图片、视频等元素,使之更加丰富和饱满,以弥补自身传播方式单一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中向关注者售卖有关梨簧戏的光碟等收藏品,从而使梨簧戏文化进一步融入到大众生活中。

最后,芜湖梨簧戏通过新兴媒介的传播手段,衍生出新的视觉形态,打破传统创作观念及想法,以新的视角观察和思考梨簧戏的传播。在新型移动传播平台的影响下,不断拓展视觉形态,充分利用移动传播平台的特点,实现梨簧戏的广泛传播,与移动传播平台共生并存。同时通过独特的传播方式,系统地整合数字化传播路径,吸引受众,不断促进梨簧戏的艺术创新,丰富梨簧戏的表现形式,扩展梨簧戏的表现内容,为梨簧戏的传承提供强大的支撑。

注释:

①[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图书馆出版,2000:99.

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 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7-08-04].http://app.myzaker.com/news/article.php?pk =5986d41b1bc8e06820000008.

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5.0[DB/OL].http://www.chinaz.com/vr/2016/0918/582165_2.shtml?qq-pf-to=pcqq.group,2016-4-14/2016-9-18.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戏曲受众数字化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数字化制胜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用心感动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