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晖,罗俊青
(柳州市工人医院疼痛科,广西 柳州 545000)
联用三种方法治疗不同分期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对比
冯 晖,罗俊青
(柳州市工人医院疼痛科,广西 柳州 545000)
目的:比较联用热传导银质针皮内针刺法、普鲁卡因静脉滴注法和神经阻滞法治疗不同分期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将某院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这80例患者中,病情处于急性期的患者有40例,将其设为Ⅰ组。病情处于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的患者共有40例,将其设为Ⅱ组。对两组患者均联合进行热传导银质针皮内针刺治疗、普鲁卡因静脉滴注治疗及神经阻滞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VAS的平均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VAS的平均评分均有所降低。在治疗结束时、治疗后的第1个月及第3个月,Ⅰ组患者VAS的平均评分均低于Ⅱ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热传导银质针皮内针刺法、普鲁卡因静脉滴注法和神经阻滞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较为理想。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热传导银质针皮内针刺法;普鲁卡因静脉滴注法;神经阻滞法;不同分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患者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带状疱疹处存在持续性、自发性的灼痛或刀割样疼痛是此病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1]。此病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0%~15%[2]。据调查,年龄在60岁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的几率高达50%。目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研究认为,此病的发生与带状疱疹周围的神经出现损伤有关[3]。此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次研究中,为不同分期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联用热传导银质针皮内针刺法、普鲁卡因静脉滴注法和神经阻滞法进行治疗,以期为此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疼痛科门诊收治的80例PHN患者。其中,有男35例,女45例。他们的年龄为41~78岁。其中,疼痛部位为左颈肩部的患者有12例,为左腰腹部的患者有16例,为右腰腹部的患者有31例,为右胸背部的患者有15例,为右颜面部的患者有6例。按照患者病情的不同分期将其分为Ⅰ组(急性期)、Ⅱ组(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每组各有40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为两组患者均联合使用热传导银质针皮内针刺法、普鲁卡因静脉滴注法和神经阻滞法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是:1)在色素的沉着区为患者使用热传导银质针进行皮内针刺治疗[4]。对治疗部位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在标记好的进针点使用浓度为0.5%的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皮下麻醉。将银质针刺入进针点的皮下组织后,连接银质针导热巡检仪,并加热20 min。待银质针冷却后起针,在进针处涂上浓度为0.5%的碘伏,并用纱布覆盖此处。告知患者在3 d内不要让进针处接触到水。2)取100 m L(5 g/L)的普鲁卡因(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为H44022395)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隔日滴注1次,治疗5次为1个疗程。3)根据患者疼痛部位的不同对其进行相应的神经阻滞治疗。对颜面部疼痛患者的眶上神经、上领支神经、下领支神经进行阻滞治疗,对颈肩部疼痛患者的颈丛神经或臂丛神经进行阻滞治疗,对胸背部疼痛患者的肋间神经或硬膜外神经进行阻滞治疗,对大腿部和腰腹部疼痛患者的硬膜外神经进行阻滞治疗[4-5]。将2 ml的布比卡因(7.5 g/L)、5 mg的地塞米松、20.5 mg的维生素B1放到生理盐水中进行稀释,调配成10 ml的阻滞液。每次在进行周围神经阻滞治疗患者的神经阻滞点注入5 ml的阻滞液,每次治疗所取的神经阻滞点应不超过4个,注入阻滞液的量不应超过20 ml,隔日治疗1次。每次在进行硬膜外神经或臂丛神经阻滞治疗患者的阻滞点注入20 ml的阻滞液,隔日治疗1次。
在进行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后的第1个月及第3个月,分别使用VAS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的程度。VAS评分法的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感越强烈[6]。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VAS评分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VAS的平均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VAS的平均评分均有所降低。在治疗结束时、治疗后的第1个月及第3个月,Ⅰ组患者VAS的平均评分均低于Ⅱ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VAS评分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VAS评分的比较(±s)
组别 例数(n)治疗后的第3个月(分)Ⅰ组407.35±3.212.42±0.86 3.31±1.24 1.65±0.76Ⅱ组407.41±3.023.63±1.094.90±1.653.89±1.32进行治疗前(分)治疗结束时(分)治疗后的第1个月(分)
PHN是带状疱疹患者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此病患者可出现较剧烈的顽固性疼痛。在疼痛发作时,患者寝食难安,其生活质量下降。部分患者会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绪[7]。研究发现,带状疱疹患者的年龄越大,其发生后遗神经痛的几率就越高。多数学者都认为,PHN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1)外周神经病变。外周神经传入纤维受损后,背根神经节上离子通道的性质会发生变化,产生异位电冲动,从而导致神经传导功能异常[7]。2)中枢神经异常。外周神经中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的活化与疼痛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NMDA受体受到刺激后,突触后膜会发生持续性的去极化反应,导致Mg2+的阻断作用被解除、NMDA受体的通道重新开放、神经元内Ca2+的浓度升高、海马突触传递效应增强,从而造成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的发生[8]。
用皮内针刺法对PHN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调节其交感神经细胞的高兴奋状态、C纤维激活和敏化,改善其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其皮损处的恢复[9]。热传导银质针皮内针刺法有效地结合了密集型针刺疗法和热疗法的特点,具有增加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消除炎症的功效[4]。对此病患者进行神经阻滞治疗,可以阻止病毒经轴突逆行入侵的过程,同时扩张脊神经的营养血管,阻断痛觉的神经传导通路,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降低机体对疼痛的敏感度[10]。普鲁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此药主要作用于外周神经,可稳定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减少钠离子的内流,使正常的神经细胞极化与去极化交替受阻,从而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11]。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联用热传导银质针皮内针刺法、普鲁卡因静脉滴注法和神经阻滞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较为理想。
[1] 杨梅,章绍清,吴艳霞,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相关因素及干预方法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153-155.
[2] 汤勇.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4):113-114.
[3] 陈学杰.神经阻滞时机与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关系的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8):973.
[4] 陈素兰,陈星,陈霞,等.热传导银质针皮内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华夏医学,2011,24(2):154-156.
[5] 陈素兰,陈霞.普鲁卡因静脉滴注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疙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8,25(6):601-602.
[6] 罗贵泽.刺配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疙疹后神经痛65例[J].亚太传统医药, 2015,11(7):87-88.
[7] 周世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皮肤病与性病,2011,33(4):204-206.
[8] Zhuo M.Glutamate receptors and persistent pain:targeting fore brain NR2B subunits[J].Drug Discov Today,2002,7(4):259-267.
[9] 章云海,曾因明,周震球,等.皮内注药治疗疙疹后神经痛的机制[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2):117.
[10] 汤洪,陈何伟,刘志奇.神经阻滞时机与老年人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关系的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7,13(2):126.
[11] 石卫东,季萱,吴欣鑫.普鲁卡因静脉封闭治疗成人带状疙疹短期疗效的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6):141-142.
R752
B
2095-7629-(2017)10-0111-0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科技研究计划课题
项目名称:热传导银质针皮内针刺、普鲁卡因静脉滴注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项目编号:Z2011488
冯晖,男,生于1980年12月,本科学历,籍贯为广西,研究方向为:疼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