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7-12-05 09:28陈伟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2期
关键词:外科腹部出血量

陈伟杰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陈伟杰

目的分析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4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52例.对照组患者根据腹部损伤具体情况及时选择适宜手术方案治疗, 观察组给予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治疗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322、34.877、6.071, P<0.05).观察组最高温度、乳酸消除时间、凝血酶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40、31.097、22.087, P<0.05).结论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可有效缩短严重腹部创伤救治时间, 降低术中出血量, 有效阻断低体温、酸中毒及凝血障碍三者间的恶性循环, 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严重腹部创伤;救治;损伤控制外科技术

严重腹部创伤是外科急危重症, 大多患者处于休克、昏迷、呼吸困难等状态, 生理功能出现紊乱导致机体正常代谢功能失调[1,2].但患者处于酸中毒、低温及凝血功能障碍恶性循环这一状态时, 应及时采取对症手术治疗, 不合理的治疗方案会使患者出现继发性的损伤, 加重病情, 危害患者生命安全.临床中针对严重创伤的急救关键在于原发伤的控制,并在手术中尽量减少对原发伤的损害, 以更好的稳定患者基本生命体征, 提高临床急救成功率[3].因此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应运而生, 其主要通过稳定患者生命体征, 为患者争取更多的复苏时间[4].目前临床中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已经在严重腹部创伤治疗中广泛应用.故本研究将进一步探究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4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两组, 每组52例.即将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患者作为对照组, 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0例, 女22例;年龄18~68岁, 平均年龄(36.54±10.53)岁.观察组男32例, 女20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37.54±10.6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根据腹部损伤具体情况及时选择适宜手术方案进行治疗.

1.2.2 观察组 患者给予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 方法如下:①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对其进行腹部探查, 并填塞压迫腹腔进行止血处理, 采取结扎、修补、钳夹已断裂的血管继而控制出血量, 并对腹腔易出现污染部分进行处理.②待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后, 开始进行补液、供氧、输血等术后复苏处理手段, 以维持患者机体各项生命体征的稳定.③并发症预防.密切监测患者可能存在的潜在并发症情况, 有酸中毒、感染、凝血障碍等, 如发现征兆出现及时进行对症处理,以终止并发症的影响.待患者身体逐渐恢复后, 再次进行二次手术治疗.④患者进入急诊1~3 d后, 可根据患者临床实际复苏情况, 对是否进行二次手术进行有效评估.针对进行二次手术治疗患者, 在手术过程中需将填充物取出, 并将在救治过程中可能出现遗漏损伤的部位进行仔细检查, 以及时修复或重建受损的腹部脏器.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术中指标, 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治疗时间.②比较两组术后相关指标, 包括最高温度、乳酸消除时间、凝血酶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治疗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322、34.877、6.071, 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最高温度、乳酸消除时间、凝血酶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40、31.097、22.087, 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治疗时间(d)对照组 52 89.86±9.02 586.37±49.24 18.97±2.67观察组 52 64.73±7.65a 295.36±34.58a 15.67±2.87a t 15.322 34.877 6.071 P<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最高温度(℃) 乳酸消除时间(h) 凝血酶恢复时间(h)对照组 52 37.16±0.26 31.25±3.84 33.15±5.16观察组 52 36.72±0.23a 11.13±2.65a 12.26±4.46a t 9.140 31.097 22.087 P<0.05 <0.05 <0.05

3 讨论

严重腹部创伤多指患者腹腔内脏器或腹部出现损伤, 易病发休克、感染、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因伤情具有反复的特性、病情变化较快, 早期具有较高死亡率且术后也会伴随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 而此时进行长时间的手术治疗会加重患者病情, 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因此应在适当的时间选择合理的手术[5-8].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治疗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322、34.877、6.071, P<0.05).观察组最高温度、乳酸消除时间、凝血酶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40、31.097、22.087, P<0.05).表明损伤控制外科治疗效果明显, 其原因为损伤控制外科治疗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其主要强调救治创伤严重、失血量过多而手术耐受力较差患者, 其通过先对患者进行简单的止血治疗, 而后进行复苏相关治疗及生命体征的监测, 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基本恢复及机体内部功能紊乱消失时,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治疗, 进而降低手术对患者的二次损伤, 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避免低体温、酸中毒及凝血障碍三者间恶性循环的出现, 提高临床救治率[9-13].

综上所述,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可有效缩短严重腹部创伤救治时间, 降低术中出血量, 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1] 尤建权, 钱海鑫, 戴佳文, 等. 损伤控制外科在严重腹部创伤中的应用.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4, 23(4):443-445.

[2] 王振华.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对严重腹部创伤急救患者应激反应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9):112-113.

[3] 马跃, 康新, 常学峰, 等. 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严重腹部创伤中的应用.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6, 25(5):560-562.

[4] 李小冬, 桂得春. 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在腹部严重创伤及急腹症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7, 34(8):748-750.

[5] 孙凌江, 王振杰. 损伤控制外科策略在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6, 25(2):233-235.

[6] 杨鹤鸣, 吴航滨, 张长春, 等. 损害控制外科在严重腹部创伤休克救治的分阶段应用. 创伤外科杂志, 2017, 19(2):138-141.

[7] 周正武, 韩圣瑾, 丁锐, 等. 损伤控制手术在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胸腹联合伤中的应用.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3, 22(1):79-82.

[8] 谢玉宏. 损伤控制性外科理论在合并腹部创伤的严重多发伤的应用分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5):45-47.

[9] 刘庆文, 周宾径, 秦宏兴, 等. 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严重腹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1, 14(7):506-508.

[10] 陈仿, 陈宁波.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 20(15):2376-2378.

[11] 党伟.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开放性腹部外伤救治中的应用. 中国基层医药, 2010, 17(2):189-190.

[12] 闫春风, 吴刚, 孙培春.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临床分析.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 20(3):98-99.

[13] 黄小兰, 陈仿.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4):26-28.

Observation on effect of injury control surgical technique applied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bdominal trauma


CHEN Wei-ji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Yingde City Hanguang Town Health Center, Yingde 513036,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injury control surgical technique applied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bdominal trauma.MethodsA total of 104 patients with severe abdominal trauma as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admission order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ppropriate surgical regimen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abdominal trauma,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injury control surgical technique.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surgical related indicators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wo groups.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15.322, 34.877, 6.071,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highest temperature,lactate elimination time and thrombin recovery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9.140, 31.097, 22.087, P<0.05).ConclusionInjury control surgical technique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treatment time of severe abdominal trauma, reduc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and effectively block the vicious circle of low temperature, acidosis and coagulation disorders, which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Severe abdominal trauma; Treatment; Injury control surgical technique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2.012

513036 广东省英德市浛洸镇中心卫生院普外科

2017-10-11]

猜你喜欢
外科腹部出血量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