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睿颖 涂 珍 王志军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分析
郑睿颖 涂 珍 王志军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掌上电脑等小型高科技在生活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信息的传播形式也发生着根本性地变化,以微博、微信、QQ为代表的“微时代”已经到来。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常规形态,同时改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微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分析
互联网时代的出现把世界带到了我们眼前,微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大学生作为时代发展的主力军,肩负国家赋予的使命,如何在这一严峻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当前最主要的问题,作为辅导员,在这一新形势下应立足阵地,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位,力争把他们培养成为有文化、守纪律、重品德的高层次人才。
“微时代”下信息传递迅速,它的出现也给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多种渠道信息的冲击下,大学生的思想及其容易被扭曲,在面对炫富、造谣、传销、诈骗等一系列负面信息事件时,很容易陷入“危博”“危信”的泥潭。其次大学生思想活跃,对带有娱乐性的话题表现处浓厚的兴趣,而对于国家时政要闻却漠不关心。微时代的出现从侧面突出了大学生政治意识薄弱这一现象。
面对虚拟网络环境中的海量信息,大学生不能够准确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次,“微媒介”传播的信息大多随性而为,仅仅凭借主观判断和理解,辨识意识不高,对于那些没有经过官方验证的信息,大学生仅仅局限于片面的理解,同时大学生在追逐网络流行元素的过程中往往一意孤行,盲目相信。再者,“微媒介”在传播过程中具有裂变性,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杂糅其中,其中一些不良信息乘虚而入,使得真正的价值观念在传播过程中被稀释,很容易误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新兴媒介推行的“快餐式”信息,误导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新兴媒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认知世界的观念和方法。一部手机、一台电脑,新闻报道、舆论信息、政治资讯应有尽有。信息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使得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更多的是盲目跟风。可见目前大学生思想正受到严峻的考验,在这种快餐式获取信息的冲击下,大学生思想正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诈骗、网络借贷等一系列网络带来的负面用途正危及大学生的正常生活。社会层面的“多样化”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趋势,使大学生物质利益得到大幅度提升,一部分学生受利益、好强心的驱使,不择手段的想获取钱财,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这一显著特点从而进行网络高利息放贷,学生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面对“微时代”带来的挑战,高校要狠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发展方向,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有效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念,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力求在思想共同进步。辅导员要紧跟信息发展步伐,掌握和了解“微媒介”的技术特点、媒体优势和缺陷不足,并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微时代”带来的优势,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法力求把工作做到实处。首先线下辅导员可以定期在班级召开主题班会,就当前最热的话题与他们共同探讨,以此激发学生思考的能力,利用这种线上交流方式,也可以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使得不同时代的思想产生碰撞,击出璀璨的火花。线上是指在班级建立起QQ群、微信群、微博讨论组等“微媒介”技术平台,切实将“微媒介”工作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时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组织班委对技术平台进行运行维护和监督管理,以此提高班委的思想政治意识,班委带领班级共同创建良好的班风。还可以创建班级微信公众号,每日定期推送时事热点文章,学生可以在微信群中发表自己的想法,老师根据学生的评论,对好的观点进行奖励以此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同时作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要及时把握大学生关注的热点为题以及他们思想动态,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自发性和前瞻性,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将最新的教育理念传授给学生,循序渐进。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避免因循守旧,避免学生被动接受。“微时代”背景下,高校也要积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以满足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辅导员更应走进学生的世界,倾听他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这样才能更好了解的学生思想动态。
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要高度重视新兴媒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始终以饱满热情的教学心态投身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不同角度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能力,激发大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努力开创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新局面。大学生是国家乃至社会的栋梁之材。在“微时代”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意义。
[1]胡民.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4(01):1~4.
[2]沈培辉.“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基于传播学视角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04):1~4.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