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程家平
当前技师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程家平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开放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尤其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抢摊中国市场,中国变成了世界工厂。一大批跨国公司的入驻,在给我国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同时,也对我国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近年来珠三角的经济中心地位为长三角所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日渐暴露出其自身无法掩藏的弊端。而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产业链条的逐渐形成,对高级技术人才的呼唤格外强烈。在加速发展学术型研究教育的时刻,我们却忽视了对于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以至于出现了多家企业高薪聘请高级技师未果的现象。当然,技工院校近年来的发展速度是最快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也明显提升。但作为技工学校发展起来的技师学院,其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有一定的差距,还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经济对高层次技术工人的需求。对于硬件的提升,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但一支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需要科学的用人制度和人才培养方案来保障。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技师学院师资配备情况:当前技师学院专任教师中,学历上大学本科占76%左右,硕士占6%左右,博士占0.5%左右;职称上中级占40%左右,副高级占15%左右,正高级占1%左右;技能上高级技师占30%左右,技师占37%左右,高级工占26%左右。从上述数据可知,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教师严重缺乏,教师学历层次整体偏低。而在传统专业上,有经验的教师较多,但市场需求较迫切的新兴专业中,优秀教师则极度匮乏。而且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于本校留校的毕业生和高校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很少有曾在企业从事技术业务和管理业务的高层次人才来校任教。在任职教师中,他们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差距也十分明显。所以,我院为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优化教师整体结构,近年来加大了人才引入和培养的力度,每年都要从高校和企业吸纳10余名优秀人才,并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经过几年的努力,学院的办学能力和办学层次有了质的提升。
教师是知识和学生的纽带。前些年,由于受到高校扩招的影响,技工教育一度处于低迷状态,这对原本办学实力就相对薄弱的技工学校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教学设备的停止投入,师资力量的严重削弱,给今天的技师学院的发展留下了诸多的后遗症,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针对这一现状,我院制定了周详的人才战略和长远的学院发展规划,积极从高校引入高层次人才,提升教师学历达标率。一批年轻人的到来,在给学院输入了新鲜血液、增强学院发展后劲的同时,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高涨的工作热情、奉献的敬业精神,成为了推动学院发展的巨大动力。
现阶段职业院校多数老师由于偏重理论教学,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训能力、现场指导能力都相对较弱,与社会需要的既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还相差很远。我院针对这一不合理状况,在加快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同时,近年来每年都要从汽车修理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业务骨干,以充实我院“理实一体化”教学力量和教学科研。这些教师理论功底扎实,实习指导能力教强,为我院对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科研促教学的办学理念和提高办学品位、增强教学质量的办学目标,促使我院积极推进硕士研究生引入计划,以加快课程改革和开发。先后引入10余名硕士研究生。当然我们在吸引高层次人才中仍存在一些劣势和不足,主要表现科研基础较弱,科研设备缺乏,尤其像我们这样的技师学院,科研队伍尚未初步形成,大大降低了对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的吸引力度,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和齐备的科研设备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感情招人、事业招人、待遇招人上作文章,这是值得我们广大职业类院校思考的。
职业类院校不同于一般综合性的大学,其专业的开设和课程的设置主要依据市场需求而定。由于市场具有多变性,要求教师要能适应市场对职业院校的需求状况。教师在努力适应专业调整和课程转换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在强化教师自身努力的同时,作为学校应当为教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完备的资料库。这里主要包括图书资料库和网络信息资料库,特别是后者。因为从总体而言,技师学院的办学历史相对较短,各方面原始资料不够全面,且在资料配备方面难度较大,所需花费的财力、物力较多,但收效也未必明显。因为职业类院校知识的更新期限较短,速度较快,更多研究的是新近出现的新事物、新技术。所以网络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就显得简便可行,而且经济适用。主要依靠网络加以实现。当然材料搜集和整理工作必须由专业网络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完成,并定期进行信息资源整理和编排。在材料的筛选过程中,必须遵循实用性和研究性相结合的原则。一些教学研究成果可以通过局域网络在广大教师中实现共享。通过网络,使广大教师较快、较充分地接触和学习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同时也便于网上进行教学的研讨。
(2)加强在职教师培养力度。由于我们主要培养高级技术工人,加上近年来产品技术升级速度加快,使得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书本和资料的学习,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必须走入生产一线,从感官上认识和理解新生事物。所以我院每年寒、暑假都要求专业老师到全市知名的修理厂或售后服务站进行实习。同时还先后选派多名青年教师到上海著名的生产和维修企业脱产研修,使之广泛接触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这样的培训方式尽管投入较大,但收效显著。广大教师通过学习,一方面巩固了自身的理论功底,使自己平时的教学内容得到了检测和丰富。另一方面,通过实习过程,也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素材。
(3)创新实施持续而多样化教师继续教育方式。可以组织集中培训,也可自主学习;既可学校派出,也可个人申请;既可带薪脱产进修,也可停薪保职攻读。这些自由而灵活的继续教育方式对于教师知识的更新、教学业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大多数职业类院校,由于师资实力相对较弱,其科研成果的质量普遍不高。在高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利用科研这一手段提升教师层次。通过课题的选定,研究过程的推展,研究过程中问题的解决等诸多环节,启迪教师思维,培养分析、处理材料能力,并将日常工作中所掌握的实践经验理论化、系统化。与此对应的是,教学相关设备的研发制作对教师的动手能力也是一次全面而系统的锻炼和检验。
职业类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初中起点,且整体基本功较弱。这两点就决定了他们既不同于普通中学的高中生,也不同于普通大学里的学生,他们有其自身的特点。对于这一类受教育群体全面而细致的研究,将会为我们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我院成立学生研究室,主要从学生年龄结构、知识层次、培养目标等一系列方面展开深入研究。结合研究成果,合理开设课程,并有针对性地编排教师和班级管理者。这样,既避免了因班级层次的差异、学生素质的参差,而使得管理安排上的错位。最终把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安排到合理的工作岗位上去,真正实现人力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传统职业类学校由于学生整体素质不高,社会对技工类人才层次要求较低,使得我们的教师只满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在教学内容的探究和教学设备的研制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少。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呼唤,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大做文章。在购置一定数量基础设备的前提下,努力探索研究型的教学思路,并把自己的工作思路贯彻到教学与研究的每一个环节中去。我院教学研究采用“助手制”形式,即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教学研究中来。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快学生教学质量和层次的培养。遵循“教学相长”的原则,在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同时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我国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鲜明。它肩负着为生产、服务、建设等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命。我们应当明确高职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对于这一点,除了依靠高职教育自身发展来加大影响外,我们的政府还应当给予一定程度的舆论引导,使职业类院校也成为广大高层次人才流向的一个主渠道,从而实现其师资队伍结构性优化。对于职业类院校应当利用灵活的办学优势,努力加快自身发展,积累可持续发展资本,为实现事业留人和待遇留人创造一个基础条件。
高等职业教育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技师学院能否在这个充满生机的时代充分展示自身的活力,这将取决于学校的根本——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根遒劲而又延伸四方的根茎必将在积聚养料和能量的同时,促进枝干、绿叶的茁壮生长。
2017-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