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材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医学类对外汉语教材与其他普通类对外汉语教材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又有所区别,其中词汇部分最具代表性。通过对《中医汉语综合教程》和《实用医学汉语·语言篇》(第4册)中医学词汇的对比分析发现,两部教材医学词汇的等级都在中等水平左右,复现率较高,但存在词汇分布不均衡及复现词汇的类别不够丰富等问题;医学词汇释义模式较为单一,存在中英文释义不对等、对译义项过多等不足之处。
关键词:教材 医学词汇 对比分析
伴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对外汉语教材作为汉语传播推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医学专业的对外汉语教材,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较少,关于教材的研究成果也为数不多,尤其是中医类专业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成果就更少。本文选取针对来华学习中医的留学生汉语教材《中医汉语综合教程》和针对西医专业的汉语教材《实用医学汉语·语言篇》为研究对象,对两部教材中的医学词汇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发现医学类对外汉语教材词汇编纂的特点、优势和不足,并在教材编写方面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为了使两部教材的对比研究具有可比性和针对性,本文选取《中医汉语综合教程》全本(下文简称《中医汉语》)[1]和《实用医学汉语·语言篇》的第4册(下文简称《实用医学汉语》)[2]进行对比研究。下面对两部教材作一简要的介绍:
《中医汉语》是徐静为来华学习中医的有一定汉语基础的留学生编写的汉语教材,于2013年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教程为“中医汉语系列”的语言类主干教材,全书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中药基础知识”“针灸基础知识”“中医养生基础知识”“中医综合理论”6部分。
《实用医学汉语》于2010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是由全国二十多所高等学校从事医学汉语教学的老师共同编写的医学汉语教材,其中第四册旨在培养HSK达到四级水平的留学生的医用汉语交际能力。
一、两部教材医学术语复现率对比分析
词汇是建构语言的材料,对词汇的学习是汉语学习的重要环节,而生词复现率情况直接影响着词汇的学习效果,生词的复现率是衡量一本教材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3]下面对两部教材的医学术语复现率进行统计对比分析。
(一)《中医汉语》中医术语复现率
由于中医专业留学生的汉语学习需结合中医理论方面的内容,所以教材中会涉及大量的中医术语,这也是较之于普通对外汉语教材的最大特色。笔者对《中医汉语》中的中医术语复现词汇数量及类别进行了统计分析,具体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医汉语》中的中医术语复现率总体达到49%,复现率还是比较高的。其中,复现率大于等于50%的课文共有5篇,占所选课文的一半。但是从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该书的复现词汇分布得不是很均衡,有的课文复现率很高,如第1课、第2课、第4课、第10课复现率达到了60%以上;而有的课文中医术语的复现率较低,如第5课的复现率为26%。因此,在保证生词复现率一定水平的基础上,还要注意生词复现的均衡性,便于学生的记忆学习。
同时,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复现词汇的类别比较单一,大多集中在中医基础理论词汇上,涉及病症的词语所占不多,诸如:穴位、保健、经络、中药、方剂、人名、中医典籍等类别的中医术语,几乎没有复现。所以,应该科学地增加中医术语复现的类别,使知识的涵盖面更广一些。
(二)《实用医学汉语》医学术语复现率
《实用医学汉语》旨在培养留学生日常汉语交际能力,在满足留学生生活方面语言需要的同时,逐渐过渡到培养学生的医用汉语交际能力。因而教材在涵盖了大量生活用语的同时,也涉及了一定数量的医学术语。
对《实用医学汉语》中的医学术语复现词汇的个数及类别进行了统计分析,列表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实用医学汉语》的西医术语复现率总体达到50%,但分布比较不均衡。其中,“第10课”复现率达到100%,“第6课”及“第9课”复现率为0,而且该书生词中的医学术语词汇并不多,复现率较低可能也与此有关。从复现词汇的类别来看,本书复现类别比较多,包括:西医专业词汇、病症、治法、人物名称,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和记忆。
同时,在统计过程中,本人发现该教材生词量不小,但医学术语所占比例不大,而日常生活词汇所占比例较高,这可能与该教材的教学目标相关。
(三)对比分析
综上,我们发现,两部教材中医学术语复现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笔者对其进行了比较,具体见下表。
由上表中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实用医学汉语》的医学词汇总数是《中医汉语》的四分之一;但《实用医学汉语》的医学术语生詞复现比率略高一些,且复现词语类别更丰富一些。
以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对学习的结果进行强化,而“生词复现率”正是对词汇进行强化的结果。[4]但生词复现率不是越高越好,复现率过高,学习时间就不会经济有效,同样影响学习效率,所以保持最佳复现率尤为重要。对于复现率参照标准的研究,多数研究者依据的是Saragi、Nantfon和Meister的实验,实验中提到,“一个词语在语境中出现6次以内,就会有一半被试者能成功掌握;如果复现次数大于6,就会有93%的被试者能成功习得。”[5]
每一种语言的词汇系统内部不同词语的难易程度是有差异的,所以重现率也不尽相同。[6]因而,对于学习难度较低的词汇,可适当降低其复现率;意义和用法理解起来较难的词汇,应当适当地增加其复现率,以保证学习者的有效习得。中医知识的学习需要相数思维、整体思维、变易思维、中和思维及顺势思维的整体结合,难度更大一些。所以,复现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设计时需格外注意医学词汇的复现率及覆盖面。endprint
二、两部教材医学术语释义对比分析
当前对外汉语教材的生词释义模式不外三种:1.媒介语释义法;2.混合释义法;3.目的语释义法。这三种模式可以归结为一种,即从语言到语言,以语言解释语言。[7]下面对《中医汉语》和《实用医学汉语》两部教材的医学术语释义情况作简要的分析。
(一)《中医汉语》中医术语的释义特点
《中医汉语》主要针对的是来华学习中医的留学生。中医学的发生、发展与古代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在教授留学生中医专名术语时需要与文化结合。
该教材的生词释义模式是:生词——拼音——词性标注——英文翻译。如:
喜,xǐ,v,like,be fond of;表里,biǎo lǐ,n,exterior and interior。
教材中每一课不同的教学板块对中医术语的解释各有侧重,以《中医汉语》第一课《日月与阴阳》为例。
1.在“主课文”部分,对于文中的“阴阳”一词,课文首段即从中国古代哲学角度进行概括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次段又详细地解释:“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山的南面向着太阳,为阳,山的北面背着太阳,为阴……”。最后从中医学角度进行阐述说明:“中医学也用阴阳来解释人体,比如:头在上,为阳,脚在下,为阴……”。
2.在“学习并练习中医专业术语”部分,对课文中出现的易混淆的中医术语进行了详细解释。如“属”一词,先说明词性,再释义,最后举例说明。详见下表。
3.在“扩展阅读”部分,紧紧围绕着主课文,通过短篇幅的小课文对中医名词从文化和中医的角度进行进一步解释说明。如:第一课的“扩展阅读”《阴阳互根》,先从文化角度解释“阴阳”:“阴与阳都不能离开对方而单独存在,阴与阳互为基础,不可分割,在一定条件下,阴与阳还可以各自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次段从中医角度进行解释:“在中医理论里,气为阳,血为阴……”。
综上,《中医汉语》对中医术语的的解释充分体现了文化与专业的结合。但这种生词释义模式容易产生以下问题:1.中英文翻译的不对等,如:“喜——be fond of;水肿——edema”;2.对译义项过多,如:“克——restrict,restrain;降——fall,drop,descend”。
(二)《实用医学汉语》西医术语的释义特点
所谓西医,通常指的是西方国家的医学。西医与生活紧密相关,并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向前发展。
《实用医学汉语》内容的编排更加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生词的释义模式是:生词——词性标注——拼音——英文翻译,如:“抽筋,动,chōu jīn,cramp,spasm”。生词释义部分,主要针对的是普通汉语生词,并没有对专有名词进行专门的解释,而是在课文中列举大量的实例对专有名词进行说明。如本教材第一课《远离鼠标手》,文中通过大量的症状、病因及预防治疗方法,对“鼠标手”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同时在课后的医学常识部分,通过课外小阅读向学生介绍专业术语,如第一课的《手部骨性关节炎》、第二课的《典型肺炎》等等。
该教材的最大特色是密切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如“鼠标手”“非典”“青春痘”等等;同时,每课中都渗透了文化内容,如第一课的《亡羊补牢》、第二课的《囫囵吞枣》等等,充满趣味性。唯一的不足是,没有专门的模块对医学术语进行解释,不便于学生复习巩固。
(三)对比分析
综合以上两部教材生词的医学术语释义特点,可以发现两部教材在生词释义上的不同。
第一,《中医汉语》与《实用医学汉语》生词释义模式相似,都是采用文字到文字的方式。《中医汉语》的生词释义模式是“生词——拼音——词性标注——英文翻译”,《实用医学汉语》的生词释义模式是“生词——词性标注——拼音——英文翻译”,二者只是“拼音”和“词性标注”的顺序不同。
第二,较之《实用医学汉语》,《中医汉语》在解释中医术语时专门设了“学习并练习中医专业术语”的版块。由于中医类专业术语不易理解,学习起来很难,所以,通过系统的几句话对术语进行举例解释概括,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练习使学习者加强了记忆,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
第三,相比《中医汉语》,《实用医学汉语》在解释医学词汇时更注重实用性,紧密联系生活,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与文化结合,有助于学生了解术语的文化内涵,也便于学生理解文化中涵盖的医学术语。
综上,笔者认为,在医学术语释义方面,单独留出一个模块,对医学术语进行简单系统的解釋,更有利于学生记忆学习。同时,也要注意避免生词释义时中英对译义项不对等情况的产生,尽量采取多种模式进行释义,避免形式单一、枯燥乏味。倘若在释义时适当的采用更多方式,比如:文字—图画,文字—动画,文字—影像,会使教材在生词释义方面更有特色,同时也能更好地架构起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最后,词汇的学习,应该是融合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文体意义、词语搭配、同义反义词,结合语境、文化内涵等多角度的学习,[8]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一个词的意思和用法。
伴随着“中国热”“汉语热”,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学习汉语,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三大国粹之一,近年来,在海内外传播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促进了以中医为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医学类对外汉语教材有别于普通对外汉语教材的突出特点之一。中医知识的学习,对于母语为非汉语的留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所以在教材编写时尤其要注意医学词汇的复现率,以降低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在生词释义时要避免单调乏味,尽量采用多种释义模式,既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又便于学生准确把握词汇的含义。
参考文献:
[1]徐静.中医汉语综合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3.
[2]骆琳,孙志雯,张哲.实用医学汉语·语言篇(第4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3]韦迪.《医学汉语—实习篇》生词复现率调查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10.
[4]陈琳.普通类和专业类中级对外汉语教材的比较研究——以《桥梁》和《实用中医汉语》为例[D].保定: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33.
[5]刘颂浩.现象与解释:词汇重现率及其他[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1):3.
[6]韩丽娜.对外汉语教材词汇编排问题研究——以《汉语教程:语言技能类》(第一册)为例[D].保定: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15.
[7]王汉卫.论对外汉语教材生词释义模式[J].语言文字应用,2009,(1):1.
[8]支绛.《实用中医汉语》与《中医汉语》的比较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5.
(刘静妍 邢永革[通讯作者] 天津中医药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300193)endprint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