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于改善冠心病患者治疗后运动耐量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2017-12-03 03:34宋仁义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耐量康复训练心功能

宋仁义

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亦随之呈现增长的趋势。此疾病不仅本身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还会引起其他一系列不良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缺血性心肌病等,严重者还会导致猝死[2- 3]。目前,针对冠心病的治疗,临床中多采用PCI术进行治疗,其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可较快缓解心绞痛,增加冠状动脉循环血量。临床认为,针对冠心病患者,除了实施有效的手术治疗外,还应加强术后康复训练,以此提高患者的体力、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等[4- 5]。我们通过对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除了实施PCI手术治疗外,并加以实施了康复训练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的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相关诊断标准请标出参考文献;(2)符合手术相关适应证,且均为完全血运重建者;(3)患者均自主同意本次的调查研究,且无语言和精神障碍等。排除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以及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将之随机分为A组(n=100)、B组(n=100)和C组(n=100),其中A组患者男84例,女66例,平均年龄(45.22±7.91)岁,平均病程(1.48±0.22)年;B组患者包括男95例,女55例,平均年龄(46.03±8.22)岁,平均病程(1.61±0.39)年;C组患者男83例,女67例,平均年龄(48.22±8.90)岁,平均病程(1.49±0.27)年。经比较,3组患者的配对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A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硝酸酯类、他汀类药物等,B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常规行PCI手术进行治疗,C组在行PCI手术之外,并于术后3 d开始实施康复训练进行干预,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于术后1~3 h开始,指导患者在下床缓慢步行,每次训练在5~10 min。靶心率<症状限制性心率的50%,以间歇运动为宜;第2阶段于术后3~10 d时开始实施训练,运动内容包括低强度和节律的卧位心脏训练操和心脏病耐力的器械训练,并配合步行或上下肢活动, 10~20 min/次,靶心率<症状限制性心率的65%~80%;第3阶段即于患者术后11 d至3个月,指导患者进行站位心脏训练操,上半身肌肉耐力训练及步行训练等,训练时间为10~20 min/次,运动频率为2~3次/周,靶心率小于症状限制性心率的80%~90%。在进行上述3个阶段训练的过程中,还应根据患者每天的具体情况配合心理指导、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等。

三、观察指标比较

3组患者的运动耐量、心功能以及明尼苏达生命质量请标出参考文献。

四、统计学分析

结 果

一、3组患者的运动耐量比较

C组患者总运动时间、ST段压低1 mm时间、最大ST段压低幅度、运动至心绞痛出现时间、及最大运动耐量等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3组患者的心功能比较

3组治疗前后患者的LVEF、A/E、LVEDd等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C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明显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 论

在临床中,针对冠心病治疗的措施包括药物、手术及康复训练等,但目前关于何为最有效的措施尚无定论。其中,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时目前治疗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标准治疗方法,其被国内外治疗指南广为推崇[6- 7]。此类手术可以较快缓解心绞痛,增加冠状动脉循环血量,具有创伤小和疗效显著的优势,虽然如此,仍然有不少患者于PCI术后出现胸痛的症状,且有研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发现PCI术后发生胸痛的概率达50%。加之,其治疗费用很高,术后为防止支架内血栓及再狭窄,多项研究认为[8- 9],对接受PCI手术患者的实施系统全面的康复训练可以促进冠心病患者的体力和工作能力明显增强,改善缺血心肌的血供。

我国于2012年更新了PCI治疗指南,参考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临床实践,对其的治疗决策、方案、特殊患者处理、围术期药物治疗和二级预防等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然而,临床中仍然对冠心病PCI术后的康复训练缺乏重视,针对PCI术后的康复主要以保护冠心病手术患者心功能和避免心肌缺血家中为主,严格限制了患者体力活动。虽然该方法可以暂时保护患者的心肌功能,但如果患者长期被限制体力活动即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可能引起血栓的发生。同时,由于心肌处于被动状态,致使患者的运动耐量下降。加之,患者的呼吸肌无法获得主动锻炼,进而影响肺活量和正常气体交换质量[10]。

表1 3组患者的运动耐量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比较

表3 3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医护人员越来越意识到心血管疾病术后应该进行适宜的运动锻炼。规律的有氧运动和饮食控制可以降低甘油三醇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且可以共同提高患者的心功能和运动耐力,同时,还可以增加心肌功能贮、负荷功率及峰值心率等。上述的改变均对患者的康复和预后生命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学者[11]对EF位35%~40%心功能不全者实施运动训练后,患者的左心室体积虽然没有明显变化,但左心室舒张早期充盈率增加10%,心脏指数EF从34%增至38%。亦有研究[12]通过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3~18个月的运动锻炼,结果显示患者体力活动耐受性和心功能明显提高。我们通过运动平板试验来观察康复训练配合介入治疗对冠心病PCI术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的运动耐量和心功能明显优于药物组及介入手术组。与上述结论基本相似,表明康复训练措施的实施对冠心病PCI手术患者的运动耐量和心肌功能改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临床中,虽然部分客观指标(如心功能)可以反映患者某时间段的疾病改善情况,但对于患者的远期生命质量并不能客观的反映,冠心病是终身伴随的疾病,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正确培养和转变更具有决定性。SAQ量表是用来评估冠心病患者待定的功能状态对患者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等综合指标[13]。本研究的结果显示,C组患者的生命质量量表明显更高于其他两组,这可能是由于常规治疗虽然参考PCI指南进行系统治疗,但其缺乏系统的康复指导训练与监督,而康复训练措施配合PCI手术可以通过医护人员的科学指导,以处方的形式选择运动类型、强度和频率等,使运动量化,以适用于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而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和生命质量提高。

综上所述,介入治疗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水平,并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耐量康复训练心功能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老年前降支单支病变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耐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心脏康复联合运动训练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脏储备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及运动耐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