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树芬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13.100
[摘要] 目的 浅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在2016年7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12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法随机将122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并评价2组患者的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比较2组患者的饮食、运动、心理以及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组间护理满意度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6.72%,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0.33%,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到糖尿病护理中可显著改善病患病情,提高患者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糖尿病;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7(a)-0100-02
糖尿病為临床常见的终身性慢性疾病,该病目前尚无一次性治愈的方法,只能通过长期用药来缓解病情。近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与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生率日益增加,且发展趋势已从老年化逐渐向年轻化转变,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1]。糖尿病病情只能通过药物及护理干预进行控制,相较于使用降血糖药物,适宜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的控制效果更加有效。以往的糖尿病临床护理多以常规护理干预为主,但多年的临床经验表明,常规护理不具有针对性,无法准确的“对症下药”,对血糖水平的控制并不理想。当前,个性化护理干预已广泛用于糖尿病的护理,“以人为本”是其护理理念,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从而高效的改善病情[2]。因此,该文选取2016年7月—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作了进一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12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已临床诊断确认,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批准,排除影响结果的其他因素。按数字法随机将122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中有男性33例,女性28例;年龄39~81周岁,平均(59.9±3.13)岁;文化水平:本科及以上18例,大专生28例,中学及以下15例。对照组中有男性31例男性,女性30例;年龄37~83周岁,平均(60.1±4.22)岁;文化水平:本科及以上16例,大专生30例,中学及以下15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文化水平等基础性条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入院后了解每位病患的年龄、性别等基础性资料,先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随时检测病患的血糖及血脂水平,同时注意其神经、循环等状况,评估病患的健康状况,制定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方案。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个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3-4]:①健康宣教:定期向患者及其亲属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如病因、常见症状以及病情走向,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保证患者能掌握有关糖尿病的基础知识,以便有助于其后续治疗,使患者与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②心理干预:糖尿病是常见的终身性慢性疾病,目前没有治愈的方法,只能通过长期服药控制病情,由于治疗周期较长,病患难免会出现焦虑、暴躁等不良情绪,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所以,作为患者家属以及护理人员应随时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疏导其不良心理,引导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配合医生进行积极治疗,这都有助于病情控制。③运动干预:依照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针对性的运动方案,运动时间与运动量应在患者身体的承受范围内,运动时间多选在餐后进行,运动量以微微出汗为准。运动方式不宜剧烈,应当选择慢跑、散步、打拳等方式为宜,同时也要因人而异,随时调整方案。④饮食干预:糖尿病的发生除遗传及环境影响外,不健康的饮食方式也是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若想控制糖尿病就应控制日常饮食,做到少食多餐,粗细搭配,避免摄入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及水果。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5]:以饮食、运动、心理以及药物治疗的评分为主,对其治疗依从性评价。得分范围为0~50分,评分越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越好。护理满意度的评价标准:发放调查问卷,评分范围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越高。满意度划分成3个梯度即不满意、比较满意、满意,满意>80分3;比较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
1.4 统计方法
该数据分析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量资料用(x±s)代表,组间数据的比较与差异的验证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代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根据表1可知,比较2组的饮食、运动、心理以及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2组的护理满意度
通过表2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知,观察组中有2例对护理结果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为96.72%;对照组中有12例对护理结果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为80.33%,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又称“富贵病”,除受遗传及环境因素影响外,还和人们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有极大的关系。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饮食结构也随之改变,糖尿病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并向年轻化发展,严重影响到社会的进步[6]。人们一旦患病就应及时进行治疗以控制病情,若是任其发展,将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多以降血糖药物为主,但只能短时间的控制血糖水平却无法根治该病。当前,药物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手段,常规的护理干预效果并不明显,已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目前,个性化护理干预是糖尿病护理中的一种先进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较其它护理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以人为本”,具有针对性,经临床使用已取得了显著成效[7]。endprint
个性化护理干预主要是从健康宣教、心理干预、饮食及运动干预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满足患者需求,控制病情。个性化护理旨在围绕患者的病情开展针对性的治疗,在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仍注重沟通的重要性,良好的沟通给患者带来安全及舒适感,提高了其依从性,创建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助于病情控制。个性化护理模式提高了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全方位、实时监控病患的病情发展,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求达到最佳的服务水平,顯著地提升了护理质量,控制了血糖水平,且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病情[8]。
该研究结果显示,对比2组的饮食、运动、心理以及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发现,予以个性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组间护理满意度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6.72%,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0.33%,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个性化护理干预不仅满足了患者的个人需求,还提高了护理满意度,优质的护理服务显著改善了患者病情,同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育玲,李丽红,张利,等.医护协作一体化模式在推进责任制整体护理中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3,27(16):1625-1626.
[2] 刘慧霞,张喜艳,魏文君.糖尿病合并低血糖加强舒适护理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4(19):115.
[3] 焦海琴.个性化护理对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1):185-187.
[4] 刘俊杰,刘玉辉,王瑞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舒适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2):60.
[5] 沈艳,刘杰,郎彦平.舒适护理提高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2):261.
[6] 韦丙茹.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个性化服务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2,7(28):215-216.
[7] 李翠萍.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吉林医学,2012,33(20):4440-4441.
[8] 李春梅,魏巍,周光花,等.肝癌伴2型糖尿病患者术前、术后舒适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1):36-37.
(收稿日期:2017-06-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