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教学的小学数学真实验研究

2017-12-02 00:49顾嫣宏
关键词:视图小棒标准

顾嫣宏

摘要:实验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自我建构的重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基于目标筛选好有价值的实验内容并设计好实验任务与评价标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思考、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素养,发展数学思维,可见这样的实验是指向学生真学习的真实验的。

关键词:目标;真实验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1-074-2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课堂教学的魂之所在,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指明了教与学的总方向。因此,在教师准备进行教学前,必须要弄清楚目标的问题。”小学数学实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理应基于目标进行教学,从而让我们的数学实验成为真实验,为学生的真学习服务。

一、基于目标筛选实验内容是真实验的重要前提

小学生对一些抽象的定理和概念只通过讲解是很难明白的,如果通过直观的实验教学帮助分析讲解,则便于小学生进行理解内化,因此老师在教学时就需要准备一些直观化的教具创设出问题情境,让学生给你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猜想、实验、归纳等去探索数学问题,通过数学实验可以让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

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10的分与合”时,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为“能有序说出10的分与合”,这时老师在教学时还是让所有的同学像学习“6、7的分与合”时一样,让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这样的操作,鄙人认为这样的操作并不能有效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这样的实验显然没有基于目标中的“有序”二字。

由于从2~9的分与合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尝试过用花片摆一摆、分一分并有序地说出了各种分的方法的。一年级的孩子还不能主动地去整合知识,这就需要老师站在一年级学生的立场选择实验内容。或许有人会问“一年级的孩子你怎么让理解‘有序?”因此,在学习的“10的分与合”的时候,选择的实验要更儿童化一些,让学生主动迁移之前的实验经历,“按规律写出10的分与合,并与同桌讨论一下,怎样记住10的分与合。”能将10的分与合融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并迁移有序写出10的分与合,恰是基于对已有知识理解基础上的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基于教学目标选择实验的内容,能让学生在抽象中建立表现并帮助学生进行建模。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的教学时,由于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立体图形与它相应的平面视图的转换与联系的能力还不够强,“抽象出了各位置看到的平面视图”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中需要突破的重点与难点。在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准备一些小正方体学具,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看一看、连一连、画一画等活动逐步抽象出各位置看到的平面视图。在拓展提升环节,还可以将实验倒过来进行,先画出一个位置的平面视图,然后根据该视图用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组合图形。这个实验任务是突破这节课难点的一个关键任务,因此它有很高的学科意义和实验价值的,在这样的真实验中发展了学生的抽象素养,这样的实验就是一种真实验。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基于教学目标,合理筛选有必要的实验,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实验的过程,是学生进行真实验的重要前提。

二、基于目标设计实验任务是真实验的重要保障

选好了有必要操作的實验并不等于就达成了教学的目标,想要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在实验前我们还要设计好实验的任务。就像在实验前给出实验的步骤、评价的标准亦或是直接演示用教具进行演示等都是体现了实验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口算)》时,教学目标是“通过摆一摆、拨一拨等方法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口算)的算理并准确计算,”教学中需要学生用小棒和计数器探究45+30和45+3的结果。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通过摆小棒和拨计数器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的算法与“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的算理。由此可见在教学这一知识时安排数学实验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拿出算式和学生学具直接让学生去用小棒或是计数器进行自主实验,你会发现会有很多孩子拿着小棒或是计数器要不就是无从着手,要不就是拿着计数器在那里漫无目的地拨,很少有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地实验。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45+30的时候可以先师生一起用教具进行合作演绎,让学生初步进行感知,规范摆小棒和拨珠的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摆和拨的过程。

探究“45+3”的结果时再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合作演绎,孩子有了一定的实验方向,通过迁移,学生也能尝试说出实验的过程,再通过两次实验的比较,学生能够清晰地知道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而理解其算理。

数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经历一个过程进而解决一定的问题,操作必定需要有一定的方向和规范,在这样的任务引领下,学生积累了数学实验的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形成了数学素养,发展了数学思维,基于目标的实验任务设计是真实验的重要保障。

三、基于目标评价实验成果是真实验的重要技术

教师设计实验要基于教学标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就要有一个实验的标准,这个标准既可以帮助学生指明实验的方向,还可以引领学生进行实验评价。

如,《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课的教学,其中第二个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会设计多种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并通过摸球活动验证等可能性。”老师设计的实验是“怎样在口袋里放球,游戏才是公平的?”在学生设计游戏前,提出了评价该实验的标准:“1.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小组活动验证。2.4人小组,组长合理分工:1人摸球,1人拿袋,1人记录,1人监督。3.一共摸20次,5分钟内完成。4.活动完成后组长把游戏结果填到汇总表内。5.观察汇总表格内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而且还在游戏前由同学一起讨论出了游戏中要注意的地方:“摸完后要放回口袋”“摇袋子的人每次放回后要摇匀”……补充标准。

有了这一标准,学生在活动时就有了一个“实验方向”。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评价标准”下通过小组合作去“设计、验证和发现”,这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在真的操作实验。

“评价标准”不但是学生实验展开的方向,而且还为学生的“交流评价”指引了方向。“游戏规则公平——数量相等”“一共摸20次”“5分钟完成”……这些都是学生在交流时“评价”同伴探究活动的“方向”与“依据”。

在交流时,老师还要注重“完整”二字,不是进行“点对点”的问答,而是要求学生“完整表述”,虽然回答的人数可能不多,但是这些是经过小组讨论后的“小组成果”,而且在小组交流时,学生也表达了自己完整的想法。这样的讨论交流,学生个个在实验,学生人人有事干,学生人人在学习,就目标评价实验的成果是检测学生真实验的重要技术。

实验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基于目标筛选好有价值的实验内容并设计好实验任务与评价标准是一种有效的数学实验,一种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学生自我建构的重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思考、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素养,发展数学思维,可见这样的实验是指向学生真实验的。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成尚荣.教室,出错的地方[J].江苏教育研究,2002(02).

[3]焦光虹.数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视图小棒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永远幸福
巧移小棒
Y—20重型运输机多视图
SA2型76毫米车载高炮多视图
《投影与视图》单元测试题
党员标准是什么?
Django 框架中通用类视图的用法
风车转转转
摆六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