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立足学情追求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

2017-12-02 19:26黄秀旺
关键词:目标内容评价

黄秀旺

摘要:原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中写道:严格的说,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我校提出“适性课堂”,旨在建立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生态,本文将以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思考如何“适性”地面对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以体现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关键词:适合;目标;内容;设计;方法;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1-021-2

一、背景

自2007年以来,南京市竹山中学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倡导“和适教育”。和适教育的内涵是“尚和”与“适性”。“尚和”就是崇尚“和”的意思,学校所追求的“和”,是基于汉字“和”的内涵,追求汇聚、顺序、规则、协作,最终达到和谐的境界。“适性”指的“适”,即适性、适时、适量,既适合学生个体的人性、自然性和社会性,也适合师生群体的共同特性。总的来说,“和”代表的是哲学理念、办学追求、办学文化;而“适”代表的是教育方法、教学原则和实施路径。

诚然,任何一个课改新理念的提出,都是基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与任务,也是超越具体学科教学的,但它必须通过具体学科来落实,一线教师更需要考虑并落实如何在平时的每一节课中体现“和适教育”的理念,以践行“适性课堂”。但具体如何在实际中应用,一线老师是感到困惑的,本文将以苏科版教材八下《12.1二次根式》的教学设计为例进行分析,旨在提出并解决一个问题:教师在面对教材时,如何在“适性课堂”的理念下设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开展教学设计、选定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评价。

二、设计展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有意義的条件。

2.探索并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当a≥0时,(a)2=a;a2=|a|。并能运用这两个性质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3.通过概念、性质的探究渗透分类讨论、特殊与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初步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确定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探索二次根式的性质:(a)2=a(a≥0)、a2=|a|。

难点:对二次根式的性质a2=|a|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给一个正方形(出示图形),提一个问题“请你说出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关系”,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填表;

正方形的边长/cm2bb+1

正方形的面积/cm238ss+1

(2)请你设定标准对以上14个数或式子进行分类;

(3)提出问题:“问题一像3、8、s、s+1这样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建构活动

1.二次根式的概念

(1)概念抽象探讨问题一,对这样的式子进行抽象,并用文字叙述或符号表示这些式子的特征;

(2)概念定义一般地,式子a(a≥0)叫做二次根式,a叫做被开方数。

(3)概念辨析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

①4;②-3;③0;④-m(m≤0);⑤a2+1(a为一切实数)。

(4)概念属性再探究探讨“问题二当a≥0时,a可能为负数吗?为什么?”

小结:开方数a≥0为非负数,开方的结果a≥0为非负数。

(5)例习题讲练

例1x是怎样的实数,式子x-5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练习x是怎样的实数,下列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①x+5;②3x-4;③1-10x。

2.二次根式的性质

(1)探究“问题三我们在学习算术平方根时,知道:因为2的算术平方根是2,所以(2)2=2。同样地,(3)2=3,(4)2=4。你还能写出类似的例子吗?你有什么发现?

归纳:1.当a≥0时,(a)2=a。

(2)探究“问题四对于a2,其结果又是什么呢?”

归纳:2.当a≥0时,a2=a,当a<0时,a2=-a,也就是说a2=|a|。

(3)应用请学生自己写出几道题让同座完成,如何展示、点评。

三)拓展延伸

思考对于式子3a,你打算如何展开研究?

四)课堂小结

通过“拓展延伸”中问题的思考与交流,不仅大致了解对于式子3a的研究内容及相应方法,也就是对本节课学习二次根式a(a≥0)的进一步理解。

三、设计思考

(一)基于学情的目标定位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十分重要,制定教学目标,我们自然要关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称为《标准》)和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因此,具体到某所学校某个班级,就需要依班级学生的整体状况而定。显而易见,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目标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合理的。如果学情较弱,第1课时内不一定全部达成《课标》设定的目标;如果学情较强,可以超过《课标》设定的目标,做适当的拓展延伸。如本例,教材中“12.1二次根式”安排了两课时,第1课时学习基础内容,第2课时探究二次根式的性质:a2=|a|,但基于我校的生源实情较强的情况,将原本第2课时的探究内容也放在第1课时,加强了学生思维的训练,也凸显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之后安排一节课进行性质的应用。当然,如果生源较弱,则建议按教材原定内容施教。endprint

(二)基于目标达成的内容选择

在教学目标确定后,就应据此组织教学内容。

首先,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探究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原本第2课时的性质探究放在第1课时,这可以称作“教材内容的调整或整合”。有的学校整合教材,采用大单元教学,更突出学科探究方法与经验迁移的价值追求,这也是基于该校的生源而定。

其次,为了达成制定的教学目标,还需要添加教学内容,这可以称作“增加教学内容”。比如,第1课时内,为了更多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发展学生整体观念,教师不妨把二次根式置于学生在此之前学习的整式、分式的大背景中,并据此增加了一个“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进行经验的迁移,发展学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所以,教学内容的组织与选择,应切合教学目标,并在內容的背景、内容的接受难易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适合学生,让学生无论在兴趣爱好还是认知水平上都能接受。

(三)基于认知规律的教学设计

人的认知是有规律的,研究发现,初中二年级(亦即八年级)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从初中二年级开始,他们的逻辑抽象思维即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在中学阶段由于独立思考的要求,使青少年思维特质的发展出现新的特点,最为突出的是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他们对问题的看法上还常常是只顾部分,忽视整体;只顾现象,忽视本质,即容易片面化和表面化。为此,在教学设计上,提供了多个代数式,让学生先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暂未认识的代数式进行特征描述,突出整体观下的学习;同时,以问题作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并验证解释自己的发现,经历观察、发现、提出猜想、验证、表示等一系列过程,丰富学生的认知思维;最后,整体审视教学设计方案,挑出第1课时内以四个探究问题为主线,进行发现式教学活动,条理清晰。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倡导问题从单一走向综合、从密闭走向开放、从“一对一”走向“一对多”、从知识的记忆巩固走向问题探究,从浅层思维走向高阶思维,以期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所以,“适性课堂”的核心是创造适合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的教学设计,以实现基于“学”的“教”,教为了“学”,或者说“教为了不教”。

(四)基于设计的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以及教与学的方法。理论上来说,教学方法应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特点、教师的自身素质等方面来选择。基于本例中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我选择“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也就是教师提出问题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进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具体实施的基本步骤:

①创设问题的情境。例:说出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关系,要求学生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填表。

②选择与确定问题。例:“问题一像3、8、s、s+1这样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以及之后的问题二、问题三、问题四。

③讨论与提出假设。例:对这样的式子进行抽象,并用文字叙述或符号表示这些式子的特征;然后提出问题“你还能写出类似的例子吗?你有什么发现?”。

④实践与寻求结果。

⑤验证与得出结论。

诚然,基于设计的教学方法选择也是力求预设的目标能够达成。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一定是“适性课堂”的内涵之一。

(五)基于学生的学的教学评价

“适性课堂”坚持“以学为本、以学定教”,着力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实现“依靠教”向“依靠学”转变、由“控制生命”向“激扬生命”转变,最终实现学生由“知识掌握”向“能力发展”转变。因此,本文范例的教学评价着眼点在“学生的学”,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及时了解学生的反应,包括参与率、参与的主动性、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学生提出的猜想,评价学生参与的深度;通过学生是否基于例子进行归纳,并在获得猜想后又进行举例验证,以评价学生习得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思维的严谨性、学科研究的科学态度等。当然,评价也应包含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否恰当,是积极引导还是权威发布,是做“导演”还是“领衔主演”,是控制学生还是激发学生。总之,“适性课堂”的教学评价,应体现在以学为评价核心,以学生为评价主体,以思维发展为评价关键。

当然,“适性课堂”的内涵还不仅仅如此,它更深的意义是创造一个适合每一个个体成长的课堂,让每一个人找到自己成长的“密码”,在教育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适合是最好的教育!适合是适合学生的教育!适合是因材施教的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杨裕前,董林伟.数学(八年级下册)[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3]朱开群.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中小学教育[J].2017(09).

[4]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基金项目:2016年南京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南京市竹山中学“和适教育理念下的适性课堂实践与探索”。本文系该实验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endprint

猜你喜欢
目标内容评价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