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
摘要:本文从人文、历史特色方面着手,将重庆歌乐山抗战风情街区的改造项目作为了此次实施的对象,依托了歌乐山特有的抗战历史文化,通过对街区现存的问题与价值进行分析研究,然后从抗战文化、历史特色入手,提出在城市化加速进程的今天,历史街区改造设计应当以传承和延续历史特色文化作为首要条件,并运用现代的设计语言汇和技术手段,将抗战文化元素植入到历史街区空间中,营造出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地域风情的街区空间。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humanities and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takes the transformation project of Chongqing Geleshan Anti-Japanese War Zone as the object. Relying on the anti-Japanese war historical cul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values of the neighborhood, and then from the anti- Japanese war culture,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propose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accelerating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historical district transformation design should take inheritance and continua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s the primary condition, and use modern design language and technical means to add the anti-Japanese cultural elements into the historical district space, to create a district space with distinctive era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关键词:抗战文化;重庆歌乐山;历史街区;改造设计
Key words: anti- Japanese war culture;Chongqing Geleshan;historical district;transforma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33-0239-03
1 研究背景
我国的许多城市的街区,都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氛围,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老街区、老街道面临被迫拆迁或者被打造成不属于它们的商业化的面孔,使之失去了原有的地域特色和历史风貌,这种具有历史文脉的传统街区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消失殆尽。不同的城市面貌应该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下发展和保护起来,这种具有文化积淀的载体才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才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真实写照。所幸的是,重视文化历史渊源,重视区域文化差异,重视多元文化的保护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将有形、无形的文化精神遗产得以传承也得到广泛认同和传播,但是对如何在做好保护的同时利用好城市自然与文化遗产、并对其开发利用,仍然缺乏系统的、全面的认识。
2 歌乐山抗战风情街区改造分析
2.1 歌乐山历史背景
歌乐山,属缙云山的一只余脉,因“大禹治水成功召众宾歌乐于此”得名。1938年,国民政府下令迁都重庆,重庆成为陪都后,歌乐山再次兴旺。歌乐山地区属于山地地形,森林覆盖率高,易守难攻,利于隐蔽和疏散,因此国共两党高层政要人物官邸寓所多在此地,如蒋介石的1、2、3号楼公、美龄楼等都集中在歌乐山“林园”内,其建筑样式多为折中主义风格和巴渝建筑风格。
2.2 歌乐山抗战风情街区总体概况
歌乐山镇座落在重庆歌乐山上,紧邻歌乐山风景区和红岩文化旅游区,具有较多的陪都抗战文化遗迹。歌乐山镇政府在2005年7月开始对歌乐山镇开始重新规划和建设,并取名歌乐山抗战风情街,着力打造一条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步行街。整个风貌街区建设占地1.5平方公里,分为四个功能区:旅游商贸区、行政文化区、沿街商住区和城镇中心公园。在政府的全力整治及改造后,整个街区的建筑形象、绿化环境、市政设施包括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均得以很大的提高和完善,同时也成为重庆第一条具有陪都文化氛围的商业街和旅游景点。但在2010年前后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改造后的抗战风情街区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便暴露出来了,如建筑物老化、街区的卫生状况差、公共设施被任意破坏、路边违章停车现象严重、街区存在安全隐患等方面,街区的历史环境特色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抗战文化也随着街区的衰落而被弱化和淹没。
2.3 歌乐山抗战风情街区现状调查与分析
2.3.1 建筑环境调查与分析
歌乐山抗战风情街区建筑多是1-5层的低层建筑,功能以沿街小型商铺、民居、少量公共文化设施为主。整个建筑风格为了还原抗战时期重庆中西合璧的建筑特点,采用了折中主义风格,在保留原有建筑结构不改变的同时,采用了川东民居与欧式建筑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建筑材料多以青砖、青瓦为主,辅以涂料、面砖、石材、木材等来仿建川东民居,中西合璧式建筑在外观上采用了某些巴洛克式构件,如山花、涡卷、柱式等装饰,临街商铺保留了柱廊,以木质材料为主,门廊采用了罗马柱形式。从目前来看,建筑物外墙表面出现了发霉脱落、墙面渗水、局部开裂、管线老化等问题;建筑加建、改建现象严重,基础设施(主要是现代生活设施)随意添加,如雨棚、空调外机、落水管等构造物,对整个街區的建筑风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endprint
2.3.2 街道环境调查与分析
道路环境是车辆的通行和人们的出行的枢纽,与街区的整体环境紧密相连,在歌乐山抗战风情街区中,交通组织混乱,障碍较多,没有独立的步行街,许多重型车辆都从这里经过,造成街区拥挤,路面残破坑洼不平,时常留有积水,且产生尘土和噪音较大,街道的路面和街区卫生状况得不到改善。其次由于没有规划足够的停车空间,主次干道上违章停车现象严重,有的甚至直接停靠在人行道上,造成人行道路面凹陷、地砖破裂、破坏路牙、阻碍交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也给街区道路带来了巨大的交通压力。第三,街区的铺装样式单一,缺少变化,严重缺乏地域性的特征。
2.3.3 绿化环境调查与分析
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绿化环境设计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规划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区域的整体规划水平,突出文化内涵,构筑绿色生态圈,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还起到调节区域气候环境的作用。歌乐山抗战风情街区入口段,道路两边的香樟树高大参天,枝叶茂密,遮阴效果良好,但由于出现私拉电线,将电线缠绕树干的现象破坏整体绿化环境。歌乐山正街,道路狭窄种植绿化树木的条件有限,只是将法国梧桐作为行道树,并且由于缺乏后期管理出现蛀虫等现象,局部枝干出现坏死现象。总体来说,抗战风情街区中的植物种植种类较少,缺少代表性的植物,整个绿化环境毫无设计感,没有将陪都时期抗战文化的意境表现出来,不能体现地域性特色;其次,在植物配置上缺少变化,后期维护管理没有跟上。
2.4 衰落的原因及出现的问题
歌乐山抗战风情街经过短暂几年的兴旺后,逐渐走向了衰落,其原因主要有:
①在街区建筑改造过程中,仅仅关注于外部形象的改造,流于在建筑的“表皮化妆”。
②缺少对景观文化建设。当地居民只是希望通过改造能带来经济发展的机会和配套设施的改善,而忽略了保护整体风貌形象和历史文化特征,将“打造抗战文化,保护文化遗产”只作为一句口号。
③忽视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如管线乱搭)置之不理,缺乏后期有效的管理。
④当地居民环保意识薄弱,甚至为了个人利益对已建成的景观环境任意破坏,甚至由于涉及个人利益而产生抵触情绪。
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导致了抗战风情街环境改造后实效不高,使本应有的旅游业不能发挥有效经济效益,最后使整治后“新环境”很快变成了“旧环境”。
3 歌乐山抗战风情街环境改造设计策略
3.1 設计总体定位
将历史街区主题定位于“抗战文化风情街”,在文化包装上力求再现60多年前抗战时期生活风貌,打造一个集旅游、居住、商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功能区。在保护性改造的设计中,重点把握以下三种设计理念:
可持续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设计为可持续设计。
突出主题——以“抗战文化”为主线,融合红岩文化、陪都文化、抗战文化、巴渝文化。突出重庆地区地域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抗战历史风情街区。
以人为本——设计目的是使人们能更好的运用,所以在设计中,用现代设计的技术和语汇来反映抗战历史街区生活风貌。
3.2 建筑改造设计策略
根据歌乐山抗战风情街区内建筑的风貌、使用情况、建筑的质量等因素和现场具体情况,采用修复为主的设计方式,并划分出六项需要改建或修复的体系,即墙面、屋顶、柱廊、门窗、栏杆和材质。对于已残破的部位(如墙面、柱廊、楼面等)不改变其原有结构和功能,以修补、整改为主,并做适当调整以满足结构的要求;对已缺损的部位(如门窗、栏杆等)应及时添加,并规划出统一的空调机箱位置,在主立面墙上的需用合页进行遮挡;在材质的选择上应满足满足营造抗战风情街区氛围的需要,以地域性材料为主来适合重庆本地气候条件,材质色彩和原有色彩基本一致,可选用符合生态与环保原则和节能性能好的材料。通过材料上的一致性,对于抗战陪都文脉的延续能起到良好作用。
3.3 交通环境改造设计策略
抗战风情街中的交通流线组织包含2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与街区外部空间的交通衔接,要弥合城市肌理断层,利用城市公共交通,打通街区所在区域的阻塞局面。第二个层次是处理街区内部的交通流线,表现为适当拓宽街区道,组织街区支路交通,人车分流。其次对抗战风情街道路中残破、坑洼不平的地段进行修补,改善路面和街区卫生状况。缩小歌乐山正街临时停车地段,并将人行道进行拓宽,种植绿化植物,建立步行区,在歌乐山广场区域重新规划增设临时停车车位,缓解交通阻塞,以此来形成完整畅通的交通构架。第三,在设计地面铺装时应将抗战陪都文化元素融入进去,多设置一些细致巧妙的环境设施,如铺装材料和铺装样式可以采用建筑上砖块的材料和拼贴方式,还可以在地面上铺装具有抗战陪都文化元素的浮雕,丰富了街道空间,也与抗战风格建筑相互呼应。
3.4 绿化环境改造设计策略
首先,是对现有树种的保护。对于遗留下来的树木都应加以保护,减少对植物的破坏。其次,丰富植物品种。大量运用本土植物品种来突出陪都时期重庆园林的风貌,新增植物类型要符合抗战风情街区空间的造景要求。对于地势起伏路段可以利用高差变化设计丰富绿化的层次;对于适合攀缘植物的生长的隔墙处,可以种植爬山虎、报春花等立体绿化植物种类;行道树以梧桐为主,在改造设计时应适当点缀色叶树种,如紫薇、紫叶李、金叶女贞、红花继木等,形成以绿色为主,各种色叶植物为辅的街道景观效果;柱廊前、窗沿下的花池应种植当季花卉植物,如杜鹃、三色堇、蝴蝶兰等。第三,适当增加庭院景观,可以设计漏窗加强庭院景观与街道景观的互动。将现有树种与后种植树种相互配合,同时鼓励当地居民在住家内的种植相统一的植物,可以与街道上的公共景观相协调。第四,加强后期养护管理。部分行道树枝繁叶茂且离建筑较近,更需加强后期养护管理,定期修剪,否则将对建筑物造成威胁;对于后期养护管理差的地段,造成地表裸露,灌木与地被生长粗犷,应采用补充新地被植物和修剪灌木的方式,改变原来植物生长杂乱现状,形成统一、整齐的绿化面貌。
4 总结
陪都时期是重庆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在这段时期所形成的抗战文化是重庆最重要的代表文化。重庆歌乐山地区作为陪都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与实物见证,已经成为陪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歌乐山抗战文化街具有一段丰厚的抗战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这些无形的精神遗产,是我们努力要将它传承和延续的。陪都时期的抗战文化成为一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是重庆城市形象的体现,所以,对歌乐山抗战风情街区的环境改造设计,承担着塑造重庆城市形象、传递历史文脉、提升市民精神、拉动经济腾飞的重任。
参考文献:
[1]罗明刚.重庆城市陪都建筑风貌的传承与再现[D].重庆大学,2012.
[2]抗战时期重庆的经济[M].重庆出版社,2000.
[3]谢怀建,杨小扬.巴渝文化、陪都文化、红岩文化与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重庆精神文化建设[J].探索,2001(1).
[4]程宇飞.南京民国历史街区环境改造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