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兴趣教学

2017-12-01 20:40潘洪光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红花绿叶小数

潘洪光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十分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则正处于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无可非议,数学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是一对矛盾。另外,从教学过程看,既要减轻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这似乎也是一对矛盾。面对这些矛盾,我们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这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必要保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兴趣是入门的教师,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有兴趣地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所学知识掌握得迅速而牢固,这样的教学,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动手能力就是实际操作能力。俗话说“手是脑的老师”、“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可见,双手的动作对人的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据心理学研究,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双手从事一些精细的、灵巧的动作时,就能把这些区域的活力激发起来,可见,手的动作对于发展智力有积极参与的作用。现代社会需要手脑并用的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十分必要。我们要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使学生的感知材料丰富,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思维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如:在小数第一册《轻重》这一课里,首先做个小实验,从他们的兴趣导入,让一个学生站到讲台前,两只手臂平伸,给他们挂上两个轻重不同的书包,这时学生手臂的动作自然发生了变化,于是便很容易的得出重的一边往下沉、轻的一边往上翘。当然,这只是一位学生动手,其他同学观察。接下来可以继续让他们所有的人动手,即每个人掂一掂自己的语文书和数学书,让他们通过动手而感知内容—谁轻谁重,同学们一个个兴趣盎然,最后建立了正确清晰的概念:轻即往上翘,重则往下沉。

二、设计练习,促使积极参与

要把知识转变为技能,需要反复练习。单调的重复练习,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注意力不集中,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所以,在组织课堂练习时要注意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把手、脑、口、眼、耳等多种器官都参与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使注意力保持长久,这样,就极大的提高了课堂练习的效率。如小数第一册第32页里的想一想,先讲一只坏蛋老鼠偷土豆的故事:有一只大坏蛋老鼠,一天它饿极了,就跑到一位农民伯伯的家里偷土豆,它把土豆用一个大麻袋装起来,高高兴兴地往回走。糟了!同学们看发生了什么事?学生会马上踊跃地回答:袋子破了,掉了4个土豆。然后,教师不失时机地问:根据看到的提个数学问题,于是学生们有的会说:有7个土豆,丢了4个,袋里还有几个?列式7-4=3;也有的会说:袋子破了,土豆会一个一个的全部掉完,因此列式为7-7=0。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组织游戏,激发学习热情

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的事物所吸引。低年级儿童往往继续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运动要求,他们能一连几个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一般情况下,低年级学生只能连续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在教学活动中,如果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再如小数第一册30页的练习,为了巩固学生口算5以內数的加减法,可作如下设计:玩“红花配绿叶”游戏,准备绿叶计算卡片、红花计算卡片若干张,分组进行“红花配绿叶”活动,要求为“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小组合作,最后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答案多、图案设计最美。这样,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了学生整理的方法,让他们在玩中学,在玩中更好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猜你喜欢
红花绿叶小数
绿叶和红叶
失踪的小数
桃娃娃
还在坚持的绿叶们
红花鳍,白鳍豚
天堂在天上
一起解答含小数的方程
粉琢绿饰
小数精灵成长记
数轴上的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