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美丽中国”建设水平动态研究
——基于生态位理论视角

2017-12-01 00:57时朋飞熊元斌邓志伟李文杰李星明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7年11期
关键词:美丽中国经济带长江

时朋飞,熊元斌,邓志伟,李文杰,李星明

(1.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2.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长江经济带“美丽中国”建设水平动态研究
——基于生态位理论视角

时朋飞1,熊元斌1,邓志伟1,李文杰1,李星明2

(1.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2.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了美丽中国生态位维度、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运用构建的美丽中国生态位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1—2015年的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①将生态位理论应用到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评价研究上具有可行性;②长江经济带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丽生活和综合生态位因区域不同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在空间上分为高值区、中值区、低值区三大区域;③长三角区域、长江中游区域和长江上游区域因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生态位匹配程度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发展路径;④长江经济带美丽中国生态位空间差异不断缩小,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提高。

生态位理论;美丽中国;建设水平;长江经济带

面对环境恶化、生态破坏和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我国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即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美丽中国执政理念的提出,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当前关于美丽中国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①美丽中国的涵义、维度、价值和意义[1-4];②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5,6];③美丽中国建设路径及案例分析[7,8];④美丽中国建设评水平评价研究[9-11]。其中,关于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评价研究较为薄弱,主要有甘露等从4个维度56个具体指标对省会及副省级城市的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估[9];向云波等从4个方面20个单项指标对长沙市的9个县市区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10];胡宗义等运用TOPSIS方法从6个层面26个代表性指标对整个国家的美丽中国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11]。上述文献虽然在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评价研究上取得较大进展,如评价指标选择、评价模型构建等,但还存在一定不足,表现在:①缺少对美丽中国建设水平动态演化特征的深入分析;②尚未对跨区域的单元进行分析和比较;③较少对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进行分维度的空间分析。

生态位理论是现代生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1917年由Joseph Griimell首次提出生态位的概念[12],随后不同的学者对生态位内涵、测度、应用等进行了深入研究[13-16]。生态位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物种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以及与其中物种的功能关系,即物种受到多种因子制约。这些因子构成一个多维空间,每个物种在多维空间中所对应的点[12]。人类社会是“人—时间—空间”组成的复杂系统,不同社会群体在这个复杂系统中有自身的分布和作用,因此生态位理论的应用范畴已扩展到社会、经济等不同领域,如在地理学上测度城市和农村的生态位[17,18]、在管理学上测度企业之间的竞争态势[19-21]、在旅游学上测度区域旅游竞争力[22-25]等。美丽中国是国土空间的整体,是对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的合理规划,要求实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的目标,因此美丽中国是一个受到多时空维度、多因子影响的社会自然总体。基于此,本文将生态位理论运用到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评价上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

鉴于当前美丽中国建设水平的评价研究不足,本文选取跨区域的空间单元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长江经济带作为研究对象,尝试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美丽中国生态位的维度、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运用构建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1—2015年的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进行分维度和综合分析,以期把握长江经济带美丽中国建设水平的动态演化特征和空间差异表征,为长江经济带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政策性建议,同时也为其他区域的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1 长江经济带总体概况

长江经济带跨越东、中、西三大区域,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贵州省、四川省、云南省等11省市(图1),面积达205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21%,人口约6亿人(2015年),占全国总人口的44%。

图1 长江经济带区位

由图2可知,长江经济带GDP总量从2005年的72331.78亿元飙升至 2015年的 306053.21亿元,增幅高达323%,GDP占全国的比重从2005年的39%增长到2015年的45.2%,已接近全国 GDP的半壁江山。长江经济带已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随着产业优化升级、经济转型发展、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该区域将成为1/5国土、约6亿人口的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

图2 2005—2015年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概况

2 美丽中国生态位测度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2.1 美丽中国生态位概念与维度

基于生态学角度,美丽中国生态位是指在自然和社会的复合系统中,某区域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以及与其他区域之间的功能关系。即某个区域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绝对性地位、作用和功能以及与其他区域发生的相对复杂关系的总和。三生空间理论认为,空间可划分为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三大空间,生态空间是处于宏观稳定状态的某物种所需要或占据的环境总和,生产空间是指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生活空间是人们居住、消费和休闲娱乐的区域[26]。美丽中国生态位是区域在社会和自然系统中所发挥功能的一种空间描述。基于三生空间理论,可将其解构为美丽环境生态位、美丽经济生态位、美丽生活生态位三大维度,三者分别对应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图3)。生态空间以提供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为主要功能,生产空间以提供工农业产品、金融服务产品为主要功能,生活空间以提供人类居住和生活活动为主要功能[27]。基于此,美丽环境生态位反映生态环境之美,美丽经济生态位反映经济发展之美,美丽生活生态位反映社会文化之美,三者的功能分别是塑造绿水青山的生态空间,建构高效集约的生产空间,打造幸福和谐的生活空间,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图 3)。

图3 美丽中国生态位维度解构

2.2 美丽中国生态位测度的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美丽中国生态位的指标体系:在借鉴和参考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9-34]和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8-10],本文根据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可比性的原则,依据美丽环境生态位、美丽经济生态位、美丽生活生态位的不同功能,构建了一套美丽中国建设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美丽环境生态位子系统、美丽经济生态位子系统、美丽生活生态位子系统三大子系统,其中美丽环境生态位子系统反映原生态自然环境和对当前环境的保护力度,美丽经济生态位子系统反映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美丽生活生态位子系统反映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三个子系统各包括8个具体指标(表1)。

表1 美丽中国生态位的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权重:为了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客观性,本文采用熵值赋权法。熵值赋权法具有两大优势:①赋权过程具有透明性、可再现性;②权重避免人为因素干扰,具有较高可信度[28]。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公式为:

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省份占该项指标的比重:

式中,i表示省份;j表示指标;i和 j都是从1—n;Pij表示Xij指标的比重;Xij表示i省j指标的平均值。

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

式中,ej为第j项的熵值。

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

式中,dj表示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

求出权重:

2.3 美丽中国生态位的评价模型

基于生态位理论对长江经济带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进行测度,需要引入生态位计算公式,将各个指标的原始数据转化为指标的生态位值。美丽中国生态位公式来源于朱全春的生态位计算公式[35],同时参考城市地理学城市生态位[17]和旅游学上旅游地生态位[22]计算公式,确定采用下式计算某一影响因素的生态位:

式中,i、j= 1,2,3…,n;Ni为“美丽中国”建设水平影响指标i的生态位;Si、Pi分别为美丽中国建设水平影响指标i的态和势;Sj和Pj分别为美丽中国建设水平影响指标j的态和势;Ai、Aj分别为量纲转换系数,以la为量纲转换系数。

长江经济带美丽中国生态位由多个影响指标共同决定,因此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美丽中国生态位(即综合生态位是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生态位的综合,下文提到综合生态位则指美丽中国生态位)的公式可将多个指标生态位与指标对应权重相结合[35]来构建,具体为:

式中,Mt为美丽中国某维度生态位或综合生态位;Ni为影响美丽中国建设水平单个指标i的生态位;Wi为该指标所对应的权重;n表示影响美丽中国生态位指标的个数。

为了更好地从整体上反应不同维度和综合生态位的时空差异,系统研究美丽中国不同维度和综合生态位的演化规律,借鉴相关学者关于分异指数公式[35],构建美丽中国生态位分异指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C为美丽中国某维度或综合生态位分异指数;Ni为不同维度生态位或综合生态位;为不同维度或综合生态位的平均数;n为评价区域内省市的数目,本文n取11。

3 长江经济带美丽中国建设水平动态分析

3.1 数据来源

考虑到数据的连续性和获取性,本文选取2011—2015年连续5年的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4个评价指标数据作为测算对象,数据来源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统计年鉴,部分数据来源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当数据统计出现不一致时,以更高权威部门的数据为准。

3.2 指标体系权重计算

美丽中国生态位系统中24项指标的权重直接关系到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美丽中国三个维度生态位和综合生态位的测算,因此需要对24项指标的权重进行赋值。首先利用式(1)将11个省市连续5年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将标准化数据的平均值代入式(2)—(5),可计算出每个指标的权重(表1)。

3.3 美丽中国生态位的测算与分析

借助式(6)可计算出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连续5年的24项指标的生态位,然后利用式(7)可得出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连续5年的三个维度生态位和综合生态位(表2)。为了更清晰地反映长江经济带美丽中国建设水平的空间差异,利用ArcGIS10.3软件绘制长江经济带三个维度生态位以及综合生态位的空间分布图(图4—6、图8)。

表2 2011—2015年长江经济带美丽环境生态位数值及排名

美丽环境生态位分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也是美好生活建设的基础,一旦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发展和生活建设就无从谈起[1],因此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对美丽环境生态位进行分析。由表2可知,长江经济带11省市美丽环境生态位连续五年处在增长态势,表明整个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从省域角度,云南、贵州、重庆美丽环境生态位连续五年都维持在0.050左右,排名处于前列,表明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本底较好;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美丽环境生态位连续五年在0.045—0.047之间,排名位居中游,表明长江中游生态环境本底一般;浙江、江苏、上海的美丽环境生态位在五年间排名处于末尾,尤其上海和江苏数值偏低,只有浙江美丽环境生态位相对较高,表明长三角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较为严重。

图4 长江经济带美丽环境生态位空间分布

从图4可知,长江经济带美丽环境生态位分为三大区域:高值区为长江上游区域,包括云南、贵州、重庆,中值区为长江中游区域,包括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和长江上游的四川,低值区为长三角区域,包括浙江、江苏、上海。

美丽经济生态位分析:经济发展是美丽中国建设坚实的后盾和基础[4],我国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因此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对美丽经济生态位进行分析。由表3可知,长江经济带美丽经济生态位发展态势因地区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上海、江苏、浙江美丽经济生态位呈下降趋势,但排名仍位居前列,这与长三角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区域关系密切,然而发展速度明显减缓,表明该区域经济发展已进入转型阶段。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长江中游地区美丽经济生态位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表明该区域借助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机遇,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但由于外在大环境的经济新常态与内在的过分依赖第一、二产业,导致其经济发展速度减慢。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长江上游地区美丽经济生态位呈现一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重庆增长幅度最明显,原因在于重庆直辖市的政策优势和产业结构(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的优势;云、贵、川三省美丽经济生态位一直偏低,经济基础薄弱、交通条件较差、科技文化落后等因素直接制约了三省的经济发展。从图5可知,长江经济带美丽经济生态位可分为三大区域,高值区是长三角区域,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中值区是长江中游的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徽以及长江上游的重庆,低值区则是长江上游的四川、云南和贵州。

表3 2011—2015年长江经济带美丽经济生态位数值及排名

表4 2011—2015年长江经济带美丽生活生态位数值及排名

表5 2011—2015年长江经济带美丽中国生态位数值与排名

图5 长江经济带美丽经济生态位空间分布

美丽生活生态位分析: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可见建设“美丽中国”的最终归宿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4],因此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对美丽生活生态位进行深系统地分析。由表4可知,长江经济带美丽生活生态位处于增长趋势,表明长江经济带社会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从省域上看,上海美丽生活生态位连续五年都在0.037以上,稳居第一名;江苏、浙江、重庆美丽生活生态位稳定在0.030左右,其中重庆排名已超过浙江,位居第三名;湖北、湖南、安徽、四川四个省份美丽生活生态位维持在0.025左右。由表4可知,长江经济带美丽生活生态位处增长趋势,表明长江经济带社会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从省域上看,上海美丽生活生态位连续五年都在0.037以上,稳居第一名;江苏、浙江、重庆美丽生活生态位稳定在0.030左右,其中重庆排名已经超过浙江,位居第三名;湖北、湖南、安徽、四川四个省份的美丽生活生态位维持在0.025—0.026之间,排名位居中游;江西、云南、贵州排名比较靠后,尤其是云南和贵州美丽生活生态位数值一直低于0.020。结合图6可知,长江经济带美丽生活生态位空间分布较分散,高值区是长三角的上海、浙江、江苏和长江上游的重庆,中值区是长江中游的湖北、湖南、安徽和长江上游的四川,低值区则是长江中游的江西和长江上游的云南、贵州。美丽经济生态位与美丽生活生态位在空间上分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明经济发展对社会文化建设发挥着明显的推动作用,如长三角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当地社会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图6 长江经济带美丽生活生态位空间分布

美丽中国生态位分析:美丽中国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等三个维度,一方面需要在每一个维度建设上下功夫,另一方面需要协调好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4,6],两个方面都不可偏废,因此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对综合生态位进行分析。

由表5可知,长江经济带美丽中国生态位总体上处于上升的态势,表明该区域的美丽中国建设稳步推进。从省域角度,上海、浙江、江苏、重庆一直排在前列,其中上海稳居第一位,浙江在第二位、第三位之间徘徊,江苏逐渐被重庆反超;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排名位居中游,湖北和湖南在第五名与第六名间交替出现,安徽和江西在第七名与第八名之间交替出现;四川、云南、贵州排名一直位居末尾,但美丽中国生态位呈现增长趋势。为了更加清晰地反映出长江经济带美丽中国生态位大小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运用SPSS20.0软件对其进行层次聚类,结果见图7。

图7 长江经济带美丽中国生态位空间分布

根据凝聚状态表和树状图可知,长江经济带美丽中国生态位可分为三个类别,第一类是上海、江苏、浙江和重庆;第二类是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第三类是四川、云南、贵州。结合图8,从空间尺度来看,第一类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区域,第二类主要集中在长江中游区域、第三类集中在长江上游区域。产生这种空间分异的原因是由于美丽经济生态位和美丽环境生态位较高的关联性,导致美丽环境生态位影响地位相对下降,但美丽环境生态位在美丽中国建设评价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图8 长江经济带美丽中国生态位层次聚类分析树形图

3.4 美丽中国生态位的空间差异演变分析

为了从整体上分析长江经济带美丽中国建设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将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连续5年24项指标的生态位数值代入式(8),可计算出长江经济带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丽生活和综合生态位分异指数(图9)。由图9可知,长江经济带美丽环境生态位分异指数下降趋势明显,由0.1585下降到0.1329,表明长江经济带美丽环境生态位空间差异性不断缩小,主要由于长三角区域、长江中游区域借助经济发展优势,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美丽经济生态位的分异指数也呈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超过17%,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空间差距得到扭转,主要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促进了长江上游和中游区域的跨越式发展;但美丽经济生态位分异指数一直维持在高位,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间经济发展还存在较大梯度差异。美丽生活生态位分异指数呈现先上升再缓慢下降的趋势,表明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社会建设水平空间差距仍较大,长江上游区域由于经济发展滞后,民生建设投资不足,导致与长三角的美丽生活生态位差距缩小幅度迟缓。总体上,长江经济带美丽中国生态位呈现缓慢的下降趋势,表明该区域美丽中国生态位的空间差异在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提高。

图9 长江经济带“美丽中国”分维度及综合生态分异指数

4 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的美丽中国评价指标体系和测评方法对长江经济带2011—2015年的美丽中国建设水平的演化特征和空间差异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将生态位理论应用到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评价研究上具有可行性,同时结合分异指数公式,更能反映美丽中国建设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②长江经济带美丽中国生态位在空间尺度分为三大区域:第一类——高值区的长三角包括西部的重庆、第二类——中值区为长江中游、第三类——低值区为长江上游。③长三角区域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生态位较高,但美丽环境生态位较低,表明其经济发展已超过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长江中游区域三个维度生态位虽然位居中游,但经济发展速度趋缓和民生建设相对不足;长江上游区域的重庆已发展成为该区域高地,云、贵、川三省美丽经济和美丽生活生态位严重滞后于美丽环境生态位。④长江经济带美丽中国建设水平空间差距在不断缩小,但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将长期存在。

4.2 对策建议

长三角应发挥其美丽经济生态位较高的优势,一方面增加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强化对大气环境、工业和生活污水、城镇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力度,重塑良好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增强长三角经济增长极的空间集聚、空间溢出效应,通过产业转移、生产要素流动、政府间合作等形式,辐射、带动、引领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此外,长三角应要借助其人才与科技等优势,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长江中游区域应发挥地缘优势,全面对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同时重视对原有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降低经济发展对第二产业的过分依赖,促进产业结构提档升级;长江中游区域还应增加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尤其是文化、教育、医疗和卫生的投资,提升本区域美丽生活生态位。长江上游区域,重庆已经成为该区域的发展的领头羊,应发挥其集聚中心作用,进而辐射带动长江上游共同发展;云、贵、川应发挥美丽环境生态位较高的优势,将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高。

4.3 研究展望

本文对美丽中国建设水平的测定是在多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多指标评价体系克服了单一指标表征系统不够全面的缺点,但也存在指标体系构建较为灵活的局限性,会致使最终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限于篇幅,本文尚未对长江经济带美丽中国建设水平的未来发展特征进行预测,也未对美丽中国生态位不同维度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因此构建美丽中国建设水平预测模型和不同维度间关系模型还有待做进一步研究。

[1]亚夫.“美丽中国”的五重经济与社会含义[J].环境经济,2012,(12)∶64.

[2]许瑛.“美丽中国”的内涵、制约因素及实现途径[J].理论界,2013,(1)∶62-64.

[3]万俊人.美丽中国的哲学智慧与行动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2013,(5)∶5-11.

[4]祝小茗.刍论建设美丽中国的五重维度[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4)∶93-97.

[5]孙来斌,刘近.生态文明:民生幸福的新追求——从“美丽中国”引起热议说开去[J].湖北社会科学,2013,(1)∶5- 7.

[6]穆艳杰,郭杰.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J].社会科学战线,2013,(2)∶57- 62.

[7]刘於清.“美丽中国”的价值维度及实现路径[J].桂海论丛,2014,30(1)∶53-56.

[8]赵立立,吴江.生态文明视阈下美丽中国的愿景与实现途径探析[J].理论与改革,2013,(3)∶29-32.

[9]甘露,蔡尚伟,程励.“美丽中国”视野下的中国城市建设水平评价——基于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的比较研究[J].思想战线,2013,(4)∶143-148.

[10]向云波,谢炳庚.“美丽中国”区域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统计与决策,2015,3(10)∶50- 55.

[11]胡宗义,赵丽可,刘亦文.“美丽中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4,(9)∶4- 7.

[12]Grinnell J.The Niclie- relatioiiships of the California[Z].Auk,1917∶427-433.

[13]Hutchinsong G E.Concluding Remarks,Cold Spring Harborsymp[J].Quant,1957,(22)∶66-77.

[14]Odum E P.Fundamentals of Ecology(3rded)[M].Sanders:Philadelphia,1971∶254- 257.

[15]Adamson G.An Examination of Consumer Demand in The Secondaiy Niche Market for Fule CellVehicles in Europe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03,28(7)∶771-780.

[16]Deasy G,Griess P.Impact of a Tourist Facility on its Hinterland[J].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Geographers,1966,56(1)∶29-30.

[17]张力,李雪铭,张建丽.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居住区位及居住空间分异[J].地理科学进展,2010,(12)∶1548-1554.

[18]王青,石敏球,郭亚琳,等.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垂直分异研究[J].地理学报,2013(11)∶1559-1567.

[19]王子龙,谭清美,许箫迪.基于生态位的集群企业协同进化模型研究 [J].科学管理研究,2005,(5)∶36-39.

[20]胡振华,张宁辉.基于生态位构建的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分析[J].当代财经,2010,(2)∶68-73.

[21]史晓晨,顾为刚.基于生态位理论的轿车生产企业竞争态势分析[J].企业经济,2011,(6)∶57-60.

[22]刘改芳,董观志.基于生态位的区域旅游业稳定度研究[J].旅游学刊,2007,(5)∶19-23.

[23]汪清蓉,余构雄.基于生态位的长三角区域旅游城市竞合态势及策略[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112-118.

[24]暴向平,薛东前.基于旅游生态位测评的关中地区旅游城市空间格局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6)∶189-194.

[25]李淑娟,陈静.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山东省区域旅游竞合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9)∶180- 185.

[26]朱媛媛,余斌朱,曾菊新,等.国家限制开发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优化——以湖北省五峰县为例[J].经济地理,2015,35(4)∶26-32.

[27]马世发,黄宏源,蔡玉梅,等.基于三生功能优化的国土空间综合分区理论框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4,27(11)∶31-34.

[28]安传艳.基于熵权法的河南省城市旅游竞争为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02-108.

[29]Sudhir A,Amartya S.Human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Sustainability[J].World Development,2000,28(12)∶2029-2049.

[30]Kates R,Clark WC,Corell R,et al.Sustainability Science[J].Science,2002,292(4)∶641-642.

[31]William CC,Nancy MD.Sustainability Science:The Emerging Research Program[J].PNAS,2003,100(14)∶8059-8061.

[32]Singh RK,Murty HR,Gupta SK,et al.An Overview of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Methodologies[J].Ecological Indicators,2009,(9)∶189-212.

[33]潘智慧.我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

[34]王丽枝.河北省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证分析——以正定县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5]朱春全.生态位态势理论与扩充假说[J].生态学报,1997,17(3)∶325-331.

Dynamic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Level of“Beautiful China”in Changjiang River Belt——Based on Niche Theory

SHI Peng- fei1,XIONG Yuan- bin1,DENG Zhi- wei1,LI Wen- jie1,LI Xing- ming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2.School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nstruction level of beautiful China in Chang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from 2011 to 2015 by means of beautiful China niche model.The conclusion showed that:①It was feasible to apply the niche theory to evaluate the construction level of“Beautiful China”.②The niche of the beautiful environment,the beautiful economy,the beautiful life and the beautiful China in Chang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presented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trend,which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regions:High value area,median area and low value area in space.③The Changjiang River Delta Region,the middle reaches and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region would take different development paths due to different matching degree of three niche dimensions.④The spatial difference of beautiful China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was gradually narrowing,which showed that the coordin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was further improved.

niche theory;beautiful China;construction level;Chang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TU984.11+3

A

1005-8141(2017)11-1317-07

10.3969/j.issn.1005-8141.2017.11.007

2017-09-07;

2017-10-25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编号:14AJY024);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编号:11JBGP041);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6089)。

及通讯作者简介:时朋飞(1989-),男,山东省东营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市场营销与旅游战略研究。

猜你喜欢
美丽中国经济带长江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长江之头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
长江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