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对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影响的居民感知研究
——以张谷英村为例

2017-12-01 08:10李伯华陈淑燕1刘一曼1刘沛林窦银娣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7年5期
关键词:人居村落居民

李伯华,陈淑燕1,刘一曼1,刘沛林,窦银娣

(1.衡阳师范学院 城市与旅游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2.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湖南 衡阳 421002)

旅游发展对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影响的居民感知研究
——以张谷英村为例

李伯华1,2,陈淑燕1,刘一曼1,刘沛林1,2,窦银娣1,2

(1.衡阳师范学院 城市与旅游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2.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湖南 衡阳 421002)

在深入理解人居环境内涵和旅游发展效应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以中国传统村落张谷英村为例,从经济、社会、环境等三个方面揭示了张谷英村居民对旅游发展人居环境效应的感知与态度。结果表明:①从旅游发展阶段来看,张谷英村目前处于旅游参与阶段,旅游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大,居民对旅游发展多持赞成态度;②从居民感知视角来看,居民对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居住环境、总体影响的正面因子感知强烈且具有一致性,对负面因子感知较弱且具有显著差异性;③从居民感知差异来看,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出生—居住地都是造成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差异的重要因素。根据居民感知结果,提出促进张谷英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

旅游发展;传统村落;居民感知;感知差异;张谷英村

1 引言

传统村落作为一种独特的人居环境,拥有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我国极具保护性和传承性的文化瑰宝[1]。2012年,我国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和文物局四部门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2]。到目前为止,我国传统村落名录已有4157个村落入选,标志着我国已经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和价值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名录中有不少村落已进行了旅游开发,在取得巨大经济效应的同时,传统村落独有的人居环境也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体现在传统文化衰微、建筑风貌扭曲、生态环境恶化、居民旅游发展获得感不足等。因此,从当地居民视角,探索行为主体对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现实感知,为传统村落旅游规划和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其现实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国际上关于旅游地居民感知研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3-6],其中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通常被众多学者用来解释旅游发展各个阶段的规律。特别是在旅游地发展期间,随着外来旅游者的大量进入,给旅游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环境、地域空间环境等领域带来了巨大影响。从有利方面来看,旅游不仅可带来显著的经济收益,还可拉近当地居民与现代文明之间的距离,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鲜活力;从不利方面来看,旅游发展有可能带来通货膨胀压力、机会成本过高、产业结构固化等风险,且容易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国内关于旅游影响居民感知方向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近年来有关旅游地居民感知的研究引起了学者们的大量关注[7-10]。从研究结论来看,大多数旅游地居民对当地旅游发展的感知表现出积极态度,影响居民感知的重要因素与旅游业发展程度有关。从研究对象上看,对传统村落居民旅游感知的研究较少[11-14]。本文试图以中国传统村落张谷英村为例,以旅游发展为背景,以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为数据来源,对传统村落居民进行人居环境感知研究,以期为传统村落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营建奠定理论基础。

2 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区域概况

张谷英村位于湖南岳阳以东的渭洞笔架山下,地处岳阳、平江、汨罗三县市交汇处,距离长沙、岳阳分别约150km、70km,为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江南民居古建筑群落之一。该村以始祖张谷英命名,村内常住人口有658户共2169人,至今已存在了500多年,保留有1700多座明清建筑,建筑规模之大、建筑风格之奇、建筑艺术之美,堪称“天下第一村”。2001年6月25日张谷英村被公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张谷英村因其人居空间原生态、历史文化古朴而吸引着众多游客,该景区已成为湘北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具有非常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旅游资源(图1)。

图1 张谷英村的区位

2.2 研究方法

人居环境是一个动态的复杂巨系统,其内涵可以分解为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生活环境等三个子系统[15]。在建立感知指标体系时,需要根据旅游发展对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影响的各个方面合理设置各指标层。本文采取问卷调查法,通过把指标转换成问题,设计出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个体特征,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等信息。第二部分是问卷调查的主要部分,主要揭示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造成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方面的实际看法,包括当地居民的经济感知、社会文化感知、环境感知等36个题项。在问卷项目中,本文采用李克特5分制量表进行评分,5分表示非常同意、4分表示同意、3分表示中立、2分表示反对、1分表示非常反对。回收的问卷先利用克朗巴哈系数对数据进行可信度检验,再用SPSS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此次问卷数据主要来源于张谷英村内和张谷英集镇上的居民。在2016年6月8日—6月10日为期三天的实地调研中,除了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外,还涉及到张谷英村的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明清古建筑等,以便更加全面地掌握张谷英村旅游发展状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210份,回收率为91%,其中有效问卷197份,有效率为94%。利用SPSS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检验,问卷信度检验结果显示,克朗巴哈系数为0.720,说明问卷数据可靠,可进行下一步分析。

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1 被调查居民的基本特征

从回收的问卷数据看,调查样本具有随机性。在被调查居民中约有62%的居民为男性,年龄多为30—59岁;居民学历普遍偏低,高中及以下学历者占77%;大部分居民年收入较低,约42%的人年收入在1—3万元之间,5万元以上的仅有17%;被调查居民中约有83%的人为张谷英村本地人,有61%的人在此地居住20年以上;村中约有32%的居民主要经济来源于旅游经营,旅游经营中餐饮、住宿、旅游商品约占43%。多样的居民基本特征属性有助于分析居民对旅游感知的差异,总体上调查样本较理想(表1)。

表1 张谷英村被调查居民基本情况

3.2 对传统村落经济影响的居民感知

本文选取的经济影响因子有正有负,分析结果显示(表2):①居民对正面影响因子感知强烈。认为旅游发展不仅促进了本地经济发展、提高了从业人员收入,还提升了本地社会知名度,这三项因子均值较高,赞成率均达到90%以上。此外,增加就业机会、吸引更多投资、改善生活水平等正面因子的感知也较突出。②负面影响因子有较高的认同感知。如“提高了房地产价格、使本地的物价上涨、只使少数人受益”的赞成率均达到1/2以上且标准差较大,说明当地居民对旅游带来的经济负面影响持有认同态度,且感知差异明显。③总体经济影响感知显著且均值较高,赞成率达到50%以上,反对率较低。

张谷英主要分为两个区域,一个区域是旅游接待处大门之内的传统聚落构成的旅游景区,另一个区域是由于多年来村内人口增长而外迁至张谷英集镇上的商铺居民区,两者之间仅有一门之隔(图1)。本次调查研究发现,旅游发展对张谷英村的经济影响区主要有两处,一处是张谷英集镇,另一处是由景区内当大门、百步三桥、伴溪走廊、王家土段和民俗展览馆等组成的旅游景观带。游客在游览景点内的住宿饮食消费多集中于此类景观带,政府对这些居民每年进行不同额度的财政补贴,用以对古建筑保护的补偿。因此,位于集镇和及旅游景观带的居民对旅游发展的经济效应感知较为强烈,与本村其他区域居民有着显著的差异性。

3.3 对传统村落社会文化影响的居民感知

张谷英村文化内涵深厚,优良的传统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传承。从旅游发展对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结果中可见(表2):①旅游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外来文化的植入、思想观念的改善等方面均有显著影响,赞成率分别为88.32%、83.76%、79.70%,且影响因子的标准差较小,说明居民对正面因子具有强烈的感知一致性。②居民对负面影响因子感知虽然明显,但存在较大感知差异。旅游发展给张谷英村带来了一系列诸如犯罪率上升、信任度下降、道德感滑坡、生活氛围被破坏等负面问题,当地居民感知明显,赞成率在20%—35%之间。数据显示,各指标的标准差均在1.30左右,说明居民感知存在较大的差异。③旅游发展对传统村落社会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有可能改变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语言习惯、择偶范围、治安形势等。调查数据显示,张谷英村居民对这些方面的感知均值分别为3.41、3.14、3.35和3.83,说明张谷英村居民对这些影响领域感知较弱,多持中立态度。

表2 居民对不同类型影响因子的感知结果

实际上,张谷英村的传统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以物质形态存现的显性文化基因(如建筑布局“丰”字形态)和以非物质形态存现的隐性文化基因(如祭祀、宗祠风俗和图腾文化)延续至今。村民热情淳朴、文化氛围浓郁,村民多年来秉承张氏祖训孝友家风和良好的素养。但据当地村民反映,随着旅游发展的快速推进,祖训的约束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老一辈居民基本上都能遵循祖训,而年轻一辈居民则更向往城市文明,祖训对他们的约束力越来越弱,这是当地居民逐渐接受外来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具体体现。

3.4 对传统村落环境影响的居民感知

旅游发展能有效促进当地旅游配套设施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但同时也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表2):①旅游发展改善了张谷英村交通状况,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利用率均得到提高,无论是政府还是居民都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能自觉维护张谷英村的环境。从居民的感知程度看,这些正面影响因子的支持率均达到80%以上,且标准差较小,说明居民对正面影响因子具有强烈的一致感知性。②由于张谷英村旅游发展还处在初阶阶段,旅游发展给传统村落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尚未凸显,诸如休憩设施使用机会减少、垃圾处理不及时、建筑风格破坏等负面影响因子居民的感知较弱,且有显著的差异性。

值得一提的是,感知结果显示仍有45.69%的居民认为旅游发展产生的经济效益比生态环境更重要,这一方面反映了居民分享旅游经济效益的强烈愿望,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张谷英村当前旅游开发强度还未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实地访谈结果显示,张谷英村旅游开发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一直以来旅游发展缓慢、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尽管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村,但在普通民众中的知名度不高。直到近几年,张谷英村的旅游发展才走上正轨,道路和环卫设施逐步完善,村中主干道路面整修完整,明清古建筑重新修葺一新,因此居民对旅游发展造成的负面环境效应感知较弱。

3.5 对传统村落总体影响的居民感知

旅游发展对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总体感知是居民整体态度的直观体现。从感知结果可见:①居民对旅游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文化影响和环境效应均持肯定态度,且标准差非常低,说明居民对旅游发展的人居环境正效应具有高度的感知一致性。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旅游发展现状满意度较高,愿意继续支持或参与本村旅游发展,满意度和支持率均超过75%。②居民对旅游发展的负面效应总体感知较弱,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如居民对旅游发展的环境负效应和旅游者规模控制等负面因子赞成率较低,均值分别为2.78、2.53,标准差较大。同时,居民意识到虽然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明显,但也应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以保障张谷英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从69.04%的居民认为“政府应更关心生态而非吸引游客”可以看出居民的这一理性态度。

4 传统村落居民感知差异性分析

差异性是居民感知的基本特性,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差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分为外生变量(以旅游地类型和旅游地发展程度为主)和内生变量(以人口学特征、出生—居住地、居民与旅游业密切程度为主)两大类,其中内生变量中的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文化程度、人均年收入等要素。考虑到张谷英村单一族群特征和旅游发展初级阶段的特征,因此在此暂不考虑居民感知差异性的外生变量。本文将运用SPSS22.0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人口学特征、出生—居住地、与旅游业密切程度等因子对旅游感知差异性的影响。

4.1 人口学特征差异性分析

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方法的检验结果表明:男女性别在人居环境系统和总体影响感知差异上不明显,总体均值分别为3.690和3.609。仅在“旅游业发展只使少数人收益、旅游发展使本地环境质量下降”两项负面因子和“旅游发展改善了交通状况、旅游发展使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两项正面因子中具有差异性(Plt;0.05),表现为男性的感知略强与女性的感知(表3)。

表3 居民感知差异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注:*表示达到0.05的显著水平,**表示达到0.01的显著水平。

在文化程度方面,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发现,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对旅游发展的影响感知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表4)。在相同文化水平维度上,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和总体影响感知的平均值分别为4.138、3.266、3.680、3.696,表现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经济影响感知最强烈,对社会文化影响感知最弱。在不同文化水平维度上,发现“促进了本地的经济发展、导致传统的建筑风格被破坏”和“认为政府应更关心生态保护而不是吸引游客”三项影响因子的感知均呈“N”形分布,“使当地治安明显改善、改善了交通状况、对旅游业发展现状感到满意”的感知均呈“M”形分布。说明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对旅游的感知并非一定是线性关系,有可能呈现一定规律的曲线性。同时,“旅游业发展只使少数人受益、提高了本地社会知名度、破坏了宁静的生活氛围”等旅游影响感知也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性。

在收入水平方面,旅游带来的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和总体影响感知随着收入水平的不同而表现显著差异(表4)。从总体上看,各影响因子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呈“V”形或倒“V”形分布,说明家庭人居年收入为1—3万元或3—5万元的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达到最强或最弱。尤为明显的是,“提高了本地社会知名度、有利于本地优良传统文化的发扬和延续、有利于学习外来文化、使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因子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影响感知逐渐降低,在中等收入水平中达到最弱,此后感知又逐渐增强;而“有利于学习外来文化、使“黄赌毒”在本地活动有所增加、受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影响本地社会道德标准下降、导致传统的建筑风格被破坏、认为游客过多应控制规模”等因子则相反,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影响感知逐渐增强,在中等收入水平中达到最强,此后又逐渐减弱。由此可判断收入水平对居民感知影响较大,是感知差异性的主导因子。

表4 居民感知差异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4.2 出生—居住地差异性分析

在出生—居住地方面,张谷英村本地人与非本地人对各影响因子感知存在明显的差异,本地人与非本地人的旅游影响感知均值分别为3.701和3.450。其中,本地人在“只使少数人受益、使黄赌毒在本地活动有所增加、明显改变了本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改善了交通状况、使居民使用本地休憩设施的机会减少、对旅游业发展现状感到满意”等方面的影响感知较非本地人强烈,表现为旅游影响感知差异显著,这显然与本地人多年在张谷英村生活而产生较强烈的感知有关。

4.3 与旅游业相关度差异性分析

在与旅游相关性方面,家庭经济主要来源于旅游收入的居民与非旅游收入居民在影响感知上没有明显差异,两者的旅游影响感知均值分别为3.448和3.497。但在某些负面影响因子(如导致物价上涨、经济效益优先等)上,非旅游经营的居民影响感知弱于旅游经营的居民,而在旅游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吸引更多投资等正面影响因子上则相反,非旅游经营的居民比旅游经营的居民感知更强烈。这些感知现象需要引起注意,这可能与张谷英村最近几年出现的村民与企业、村民与政府、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矛盾有关,旅游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影响了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

5 结论与讨论

本文以张谷英村为例,旨在分析旅游发展对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影响感知,并探究了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差异分析。总体上看,居民对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生活环境、总体影响的正面因子感知强烈且具有一致性,对负面因子感知较弱且具有显著差异性。从经济影响角度,居民肯定了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居民收入有所提高,生活质量逐渐改善,旅游地经济结构有所调整。但不能否认的是,还有一部分居民并未享受到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硕果,他们从事非旅游经营活动,居住地远离旅游景观带,在环境质量变差、休憩设施使用时间减少、本地物价上涨等方面却与旅游发展受益者一样,需要共同承担旅游发展的负面影响,这部分居民是造成负面因子感知增强的因素之一。从社会文化角度,随着张谷英村旅游发展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本地人逐渐认识到张谷英村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本地的优良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和延续,其“孝友传家”的祖训逐渐名声在外,为人称颂。同时,旅游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使当地居民对旅游的反感度有所上升,居民有时为了招揽游客而与邻里发生口角,彼此反目,造成村民间信任度降低;旅游者破坏了居民宁静的生活氛围,一些不良社会活动在本地有所增加,这都反映了旅游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从生活环境角度,居民对旅游最直接的感知包括当地基础设施和交通状况的改善、政府和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尽管如此,张谷英村仍处于旅游参与阶段,旅游发展后续动力不足。环境是旅游业的基础,必须对旅游地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产进行保护,使环境与旅游处于共生关系。

基于此,我们认为在物质形态方面应完善张谷英村的旅游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由以供给盈利为主的粗放式管理转变为以提升总体满意度为主的精细化管理;在开发旅游项目方面,除了提供观光游览服务,还可适当提供“农家乐”等娱乐服务,促进旅游消费,把游客融入到当地文化中;在精神文化层面,应鼓励并促使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发展,当地居民与民俗文化共生共存、彼此渗透,促使居民文化氛围与当地物质遗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致谢:感谢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杨家蕊和周鑫同学在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和研究思路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1]章锦河.古村落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分析——以黟县西递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2)∶105-109.

[2]胡燕,陈晟,曹玮,等.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J].城市发展研究,2014,21(1)∶11-13.

[3]John A P.Residents′ Perceptions Research on Tourism Impact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2,19(4)∶665-690.

[4]John A P.Residents′ Perceptions Research on the social Impact of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0,17(4)∶610-615.

[5]Johnson J D,Snepenger D J,Akis S.Residents′ Perceptions of Tourism Development[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4,21(3)∶629-642.

[6]Liu J C,Sheldon P J,Var T.Resident Per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mpacts of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7,14(1)∶17-37.

[7]江增光.近十年国内外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研究综述[J].旅游论坛,2016,9(1)∶32-40.

[8]卞显红,张树夫,王苏洁.旅游发展中居民态度与社区问题研究——以江苏省无锡市(马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例[J].人文地理,2005,20(4)∶95-101.

[9]胥兴安,孙凤芝,王立磊.居民感知公平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社区认同的视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12)∶113-120.

[10]杨兴柱,陆林.城市旅游地居民感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系统分析——以中山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5,(2)∶44-50.

[11]唐晓云.古村落旅游社会文化影响:居民感知、态度与行为的关系——以广西龙脊平安寨为例[J].人文地理,2015,30(1)∶135-142.

[12]旺姆,吴必虎.拉萨八廓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居民感知研究[J].人文地理,2012,27(2)∶128-133.

[13]卢松,张捷,李东和,等.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比较——以西递景区与九寨沟景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8,63(6)∶646-656.

[14]李萍,王倩,Chris Ryan.旅游对传统村落的影响研究——以安徽齐云山为例[J].旅游学刊,2012,27(4)∶57-63.

[15]李伯华.农户空间行为变迁与乡村人居环境优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Residents′PerceptionsofImpactonTraditionalVillages′HumanSettlementsfromTourismDevelopment——ACaseStudyofZhangguyingVillage

LI Bo-hua1,2,CHEN Shu-yan1,LIU Yi-man1,LIU Pei-lin1,2,DOU Yin-di1,2
(1.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mp; Tourism Management,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 421002,China; 2.Hunan Provincial Research Center for Human Settlements,Hengyang 421002,China)

Based on the deeply comprehension in connotation of human settlements and the effect of tourism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of residents towards effect of tourism development from tourism development in Zhangguying Village by questionnaire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 analysis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①Zhangguying Village was in involvement stage of tourism development.Local residents had a favorable view of tourism development because of the less negative impact.②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idents′ perceptions,local residents had strong and consistent perceptions to positive factors of economic,social-culture,environment and the overall impact.The perceptions to negative factors were weak and different.③Education level,income levels and birth-live place we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impact residents′ perceptions.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discussion,some relevant suggestions aiming to the promotion of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Zhangguying Village were put forward.

tourism development;traditional villages;residents′ perceptions;perceptions difference;Zhangguying Village

10.3969/j.issn.1005-8141.2017.05.019

F590.1

A

1005-8141(2017)05-0604-05

2017-03-15;

2017-04-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571161、41501191);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编号:16ZDA159);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编号:CX1618、CX1649、CX1650)。

及通讯作者简介:李伯华(1979-),男,湖北省黄冈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居环境学。

猜你喜欢
人居村落居民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石器时代的居民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高台居民
世界人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