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隽
(海南大学 海南 海口 570228)
目前我国网络空间治理的困境和措施
万 隽
(海南大学 海南 海口 570228)
互联网不是不法之地。网络空间是公共领地,公共领地就需要公共秩序,公共秩序就需要法律规范和道德约束。现如今,网络犯罪、网络安全事件频发,有必要以法律的强制方式加以约束和规范。只有道德和法律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有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社会才能实现稳定与和谐。网络空间治理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实行的必然要求,是网络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因此,分析网络空间治理的难点并研究相应解决措施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网络空间;治理;对策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习总书记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而网络空间的依法治理成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中之重。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习总书记指出“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一字之变,预示着中国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新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关乎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实现,关乎我国现代化进程。
我国近年来结合中国网络空间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这些措施虽有成效但并不明显。这就说明在这些具体措施中存在很多问题,现分析如下:
自2007年以来,我国政府开启了一系列的网络治理活动,获得了网民们的极度肯定。在这当中最典型的问题就是我国在进行网络空间治理时缺乏系统性,即只看到或只打击一方面,而忽视了威胁网络安全与环境的其他方面。这个问题所带来的后果就是网络空间永远存在新旧问题交替出现令政府和网民措手不及的现象。政府虽然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但网络问题持续发生,网络环境持续恶化。因此,构建全面的网络治理体系才能更大幅度地提升政府治理的效率。
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网,其前提是有法可依。相关的法律法规是治理网络空间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何谈全面依法治网。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涉及网络空间的主要有《宪法》、《民法》、《广告法》、《刑法》以及《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法律数量少且缺乏专门法,没有针对个人信息保护、青少年保护以及内容分级、审查制度的专门立法。相较于美国上百部网络空间的立法,我国立法数量明显不足。从立法内容来看,行政法规和规章存在规定不明确、操作性较差等问题。
互联网对于我国的政治生态、经济结构以及社会文化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基于我国在互联网治理的过程中所面对的困难与挑战,现提出具体的治理对策和措施如下:
要建立健全网络治理体系,全方位进行治理,不能只顾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完善的治理体系未出台之前,盲目的治理只会白费力气雪上加霜。首先,国家要严格审查新成立的网站平台,尤其要审查其成立目的,以及网站负责人的道德水平,从源头处做好把关,把不良网站网点拒之门外。其次,要加大网络网站的监督检查力度,各单位要安排专门的负责人对本系统网站进行全面的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严重问题,立刻勒令整改,直到审核通过网站才能再对外开放。
(1)网络技术是网络道德宣传、网络立法执行的基石
如今,很多不法的网络用户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甚至网络法犯罪。那么国家更应该努力提高信息管控技术加以应对。国家要积极设立网络控制点,并用这些网络节点进行数据控制。而有的节点传播的数据量特别大,不容易控制和筛选,这就需要国家开发处理功能更强的服务器,对大数据的流动进行管控,从而防止不良信息的扩散。另外,国界也要着力开发网络过滤软件,应综合运用防火墙技术、网络病毒技术、防入侵技术等多种安全技术,形成多层次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2)实施严格的电子审查制度
国家首先应当实施互联网登记许可制度,在此之上,国家可以运用先进的网络监测技术对过往的网络信息进行监控、筛选和过滤,将不符合我国国情的言论或其他不良信息挡在门外。同时,国家还应允许公安部门在材料完备的前提下对有重大犯罪嫌疑的网站进行监听和破译,一旦拿到证据,即刻消灭,从而提高打击网络犯罪和不良信息传播的效率。
只有建立互联网新秩序,建立共同遵守的公约,才能保障互联网安全、健康、有序发展。国际舆论积极评价,“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心声,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当代中国,网信事业发展大潮涌起。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必将以更自信、更有力、更坚定的步伐,不断开创网信事业发展新局面。
[1] 范灵俊,周文清,洪学海.我国网络空间治理的挑战及对策[J].电子政务,,:1-9.
[2] 黄庭满.习近平网络空间治理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论(上)[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8):11-22.
[3] 丛培影,黄日涵.网络空间冲突的治理困境与路径选择[J].国际展望,2016,(01):98-116+156.
[4] 苗国厚,谢霄男.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路径:依法办网、上网、管网[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09):87-90+120.
[5] 周义程.网络空间治理:组织、形式与有效性[J].江苏社会科学,2012,(01):80-85.
万隽(1994-),男,汉族,吉林长春人,在读研究生,法学学士,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研究方向:公共政策。
D815
A
1672-5832(2017)12-02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