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男
(长春师范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32)
由教材看日语语法课程的建构
刘建男
(长春师范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32)
随着习主席“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和不断实施,日语专业如何在中日不断发展变化的关系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是每一个日语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面对和深刻思考的问题。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关键不仅是实践环节,教材建设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内容,如何选取适应专业发展的教材是每一位日语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日语专业;语法;教材
从历史上看,中日两国在政治、外交和历史问题上不时有争议或摩擦,但通常不会影响双边经贸的持续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政冷经热”几乎成为中日关系的常态。因钓鱼岛问题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使得维系中日关系的基石开始动摇,“政冷经热”正在逐步变成“政冷经冷”的态势。然而作为全球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和日本的经济贸易往来频繁,经济依存度高。2014年,习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构想,并在近几年不断取得成果,与亚洲各国形成了经济上互为助力、共同进步的态势。
教材建设应该是关系到学生和教师双方面最切身的利益,选取一本适合学生学习和接受的教材是重中之重,一本好的教材就是授课老师的一大助手,不仅学生爱看爱学,老师用起来也得心应手。日语精读教材是比较有共性的,各个学校用的基本相同,但其它日语专业课教材就显得不被重视的关系,各个学校都有所不同,特别是语法课,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发展方向和能力水平,甚至很多学校没有固定的语法教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市面上的日语语法教材。笔者选择了四家最权威、最具代表性的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语法教材为对象进行研究。
1.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刘振泉教授编写的《日语语法教程》,全书分上下两册,共计36课。该书将重点放在日语助词、助动词、补助动词、常用惯用句型上,文字简明扼要,举例浅显易懂,本人认为更适合各类成人教育及培训机构使用,特别是基础较低的学习者使用。对日语专业学生来说,很多知识点已经是精读课中学过的,不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初级日语语法精解》,罗列了在初级阶段所要教授的所有语法项目,并按照“基础讲解”、“深入讲解”、“研究导航”三个板块,简明易懂的介绍给初学者。该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篇,主要介绍了词性、活用等基础问题。第二部分进一步讲解了一些非常具体、易混淆的语法现象。这本书适合初学日语的学生,特别是自学者,配合着教材,能够更加顺利地理解教材语法知识的内容。
3.由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由刘文照老师编著的《日本语中级语法》,全书分为三大篇章:词类和词法、待遇表现、常用表达方式。该书例句丰富,解说部分使用平实浅显的语言,方便学习者记忆。同时,在每个章节后均附有适量的练习题,有助于学习者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巩固。从购买者和学生反馈来看,使用者更喜欢将其搭配能力考试的语法书一起看,适合达到国际日本语能力考试二级的学生使用。
4.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皮细庚教授编写的《新编日语语法教程》,全书共分九章,第一章为“日语概说”,其余八章较全面的介绍了现代日语的语法、句法知识。该书吸收了日语语法界的学说理论,在不影响语法体系的前提下,根据学生需要,对于某些较难理解的语法现象,尽可能的作出详细的解说和例示,需要重点区别的词分别从词义和用法上进行讲解,便于学习者掌握地道的日语语法。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本书内容还是稍难,学生读起来感觉像读语言学的专业教材,需要有一定的日语基础的学生再配合老师的讲解,才能够完全融会此书。
从以上语法教材来看,虽然各有千秋,但是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高校都选择无具体语法教材的授课方式。首先,从语法课开设时间来看,大多数日语语法专业课程都安排在二年级以后,甚至有的学生三年级才开设语法课,学生基本已经掌握了日语基础知识,而以上几种教材无一例外全部从零讲起,无法满足学生深入学习的愿望。其次,作为二、三年级日语专业学生,语法作为专业必修课,必然需要全日语授课,那么这些教材就不适合授课教师的使用。最后,作为日语专业学生,最终要面对的艰巨任务一个是国际考试、一个是就业,语法课程本身就比较枯燥,与就业市场的需求衔接不紧密,不受学生喜欢普遍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线的日语专业语法老师,如何照顾到大多数学生,讲授内容生动、有趣,不枯燥,同时又能将语法体系融汇进去,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不仅如此,面对学生要过级、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点易混淆等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语法老师要做到由浅入深,由已学会的知识点带入,由学生容易犯错的知识点讲起,由学生对已知知识点的讲解进入老师的语法理论的总结。笔者认为,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老师是领路人,是新时代课堂的必然要求。
本论文通过对日语专业语法教材的现状进行调查,归纳和总结了本课程的教材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并把它们应用到具体教学中来加以检验,看是否能有助于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和不足。总之,日语专业教学改革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充分调动学生对日本文化的热情和兴趣,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教学体系。只要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实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1] 京勉彻雄、普通教育における〔労働·職業〕の位置づけの変容、教育学研究、第83卷、194-206、2016年
[2] 永野仁、大学生の就職と採用、日本:中央经济社、2006年
[3] 儿美川孝一郎、これが論点!就職問題、日本:日本图书中心、2012年
[4] 关正昭一、平高史也、日本语教育史、东京:アルク出版社、1997
[5] 刘建男、我省日语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研究、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第六卷、65-66、2010
本论文为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论文,项目名称:吉林省地方院校日语专业现状调查研究,项目合同号:吉教科文合字[2016]第375号。同时也是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的成果论文,项目合同号:201733B。
刘建男(1978.10-),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学及日语教育,中日文化比较。
H36
A
1672-5832(2017)12-02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