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开展

2017-12-01 02:55张晓童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创设区域材料

张晓童

(天津市和平区第八幼儿园 天津 300000)

浅谈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开展

张晓童

(天津市和平区第八幼儿园 天津 300000)

幼儿园的区域游戏为孩子提供了更多自发游戏、自主游戏的机会和空间。学习不一定是游戏,但游戏却一定是孩子的学习。区域游戏则是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探索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指南》的引领下,创设和开展区域游戏,发挥区域游戏活动的功能和作用,让区域游戏真正成为孩子能玩、爱玩、耐玩、会玩的地方,是我们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1 区域环境的创设与调整

1.1 创设区域游戏,给予幼儿自由自主的空间

1.1.1 自主选择区域游戏

《指南》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区域游戏为孩子创造了自主选择的机会。在区域游戏的设定过程中,根据《指南》中指出的“应该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应绝对尊重幼儿的意愿,不用自己的建议去左右他们的想法”。教师充分尊重幼儿,通过与幼儿的交流讨论,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结合区域游戏目标,与幼儿一起创设区域游戏的内容和布局。如幼儿通过讨论,给区域起名字、制定区域游戏规则,制作设计图等,将游戏还给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1.1.2 自由安全心理环境

创设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心理自由的环境是指创设一种使幼儿可以不受教师支配,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速度、活动时间的氛围;心理安全的环境是指建立一种没有批评、指责,种种想法、做法都能受到重视、赞扬的环境。幼儿只有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发展个性,才能激发出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

1.2 创设区域环境,体现游戏的目标与过程

1.2.1 共享区域的创设

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年龄特点、兴趣等创设的活动区,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活动区域成为幼儿自主性学习的快乐家园。

首先,要善于利用环境现有的活动空间,采用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如:当室内空间太小,影响区域布局时,可充分利用楼道空间。其次,创设共享区域空间,促进幼儿交流与分享。

(1)隐形隔断:为了让区域真正流动起来,做到各区域相对独立而不封闭,可撤掉十分明显的区域隔断标志,将隔断的玩具柜改为悬挂的帘子画,在纱帘上贴上孩子的绘画作品悬挂在创意地带区,这样既达到了展示幼儿作品的目的,又起到了一个隐形区域隔断的功能。

(2)共享仓库:很多时候相同的游戏材料可运用到不同的区域游戏中,如果分别摆放到不同区域中,既浪费空间又限制了材料的玩法,因此设置共享仓库,便于发挥幼儿自主的探究精神。在共享仓库中,可以分类投放各种原始材料,在任何区域游戏的幼儿都可到仓库取用所需的材料,这样不仅节省了区域内的空间,又可给予幼儿探索的可能。幼儿探索相同的材料的不同玩法和用途,其经验得到丰富,同时也便于教师观察和调整各区域材料的投放。

(3)合并班级区域:如在幼儿园固定的位置设置种植园,全园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种植区域,幼儿在观察照顾自己班级的植物的同时,也能更方便的观察其他班级的植物,能够相互比较发现问题,互相交流解决问题。打破了班级间的界限,给予幼儿更广阔的交流空间。

“共享区域”突破了单一的空间的共享,进入到空间、时间、经验的共同分享,这样,“共享区域”就突破了原有区域细分的空间局限,不仅扩大了幼儿的活动范围,丰富了他们的活动材料,而且,由于大家彼此要共同在区域游戏,就会设计的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收集并投放的区域材料越充分,因此,“共享区域”的创设大大的提高了幼儿各领域之间的整合发展。

1.2.2 区域规则的建立

《指南》中指出,幼儿期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幼儿现在和今后学习与发展的质量。在区域游戏中,形成良好的游戏规则,有益于幼儿独立性、自制力、坚持力等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在活动区规则的建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摒弃以往教师制定活动区规则的方式,采用师幼共同讨论的方法。教师可与幼儿共同讨论,由幼儿提出规则,教师则多问“怎么办?”“怎样使大家都玩得开心?”使幼儿将规则意识内化为自己经验,教师帮助加以归纳,同时用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方法记录规则。如小班可将某些规则绘制成图画,中大班可由幼儿参与制作,用符号和文字表述。规则的内化有助于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这样幼儿在进行区域游戏的时候会自觉的遵守自己所制定的规则,保障游戏顺利的进行。

1.2.3 互动墙饰的体现

幼儿园环境创设不仅要体现主题活动内容,对创设的墙饰更要蕴含其教育价值。互动墙饰是幼儿游戏过程的记录,同时也是幼儿成长的展现。幼儿是环境的主人,从主题板块的展示到活动区规则的制订、活动材料的分类、投放等都由幼儿自己进行设计和制作,体现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如:捕捉幼儿游戏时的照片,将幼儿的作品展现在墙饰上,促进幼儿间的分享与学习。在建构区,可围绕幼儿游戏的一步一步发展状况进行跟踪记录,幼儿在搭建过程中的现状、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经验的提升。将游戏的发展过程记录到墙上,帮助幼儿更容易内化成经验。

2 区域材料的投放与互动

《指南》充分考虑到了儿童发展的差异性,尊重儿童的不同,科学求实地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区域的创设正是尊重了幼儿的差异性,而区域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内的操作材料,幼儿通过直接操作而获得多种直接、自然的经验。

《指南》中指出,游戏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材料的种类特点能刺激幼儿的行为方式,幼儿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低结构材料,低结构材料即结构松散,可变性强,内容宽泛的操作材料。对幼儿游戏行为的限制比较少,目标隐蔽,但对幼儿来说自主操作和创作的空间更大,幼儿可凭借自己的经验、能力、兴趣,充分地进行想象,并赋予材料独特的意义。低结构材料满足了幼儿的发展和需要。因此,幼儿园的材料选择应以低结构材料为主,尽量贴近幼儿的生活、贴近自然。这就需要幼儿、家长、教师共同配合,收集并整理自然生活中原本可能丢弃的材料,然后将之投放到区域游戏环境中,供幼儿创造性地使用。

低结构材料看似随手可得,但对老师而言却需要敏锐的发现能力和充分挖掘素材的能力。

有序地投放游戏材料和灵活地调整材料,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去充分解读儿童的游戏现状,并智慧地挖掘材料的价值。自然性、开放性的材料给了孩子更大的想象创造空间,使孩子的游戏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探索的空间,为孩子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支持。在活动中,我们老师始终只是材料的投放者、游戏的支持者,一切游戏都本着孩子自主探索的宗旨,面对低结构的材料,孩子们不断迁移自身以往的经验,奇思妙想地使用手中的材料。他们在尝试、操作和想象中学会创新,感受快乐,有效的推动了创造力、想象力及动手能力的发展。唯有将幼儿的当下需求和材料的功能有机连接,融会贯通,才能使材料物尽其用,才能更好地推助儿童的游戏进程,让幼儿能尽情、自由地游戏。

3 区域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

如何实现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使环境中所蕴含的教育因素发挥作用,让幼儿充分活动、和谐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孩子操作的情况进行适时、适宜的指导。《指南》中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观察者。科学有效的指导,关键在于教师敏锐的观察,即教师在活动中全面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把握动态,捕捉时机,使幼儿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3.1 自主评价,提升经验

区域游戏的分享交流是幼儿一种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的过程。通过交流分享使幼儿的游戏越玩越丰富,越玩越有创造。当游戏结束时孩子们有的满足、有的尽兴、有的遗憾,有的意犹未尽,针对当天的游戏情况,教师组织幼儿聚在一起分享快乐、交流心得、解决问题。将游戏时的照片进行展示,幼儿一边看照片,一边进行谈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将自己做的事情大胆的说出来,大大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把幼儿关注的问题、矛盾冲突的焦点等进行讨论,帮助幼儿学会发现别人与自己的不同,学习不同的解决总是的方法和态度。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让幼儿共同就一个总是展开讲座引导幼儿在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不公能丰富幼儿己有的经验,同时也能发展幼儿实际能力。同时教师在指导游戏时要善于让幼儿分享彼此的经验,向教师学习、向同伴学习、向环境学习。游戏结束后的讨论就是一个让幼儿相互学习的机会。

3.2 把握时机,适时指导

3.2.1 发生矛盾冲突时

与人发生冲突的指导策略。解决这类冲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帮助幼儿构建与人合作、交往的技能技巧,比如分配角色的技巧、化解小摩擦的技巧、解决争抢物品问题的技巧等。二是通过之前的讨论建立规则。

3.2.2 遇到困难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先要给予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观察幼儿能否自己探索解决问题。之后,可通过问题式的引导,暗示等方法,帮助幼儿。

3.2.3 停滞不前时

当游戏长期处于一个水平,没有进一步的探索发展时,教师可采用游戏介入法、材料提供法、语言指导法来参与游戏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和需要,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游戏介入法是指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利用“平行式介入”或“交叉式介入”的方法参与幼儿游戏,从而起到指导游戏的作用。材料提供法是指通过提供材料来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教师可视游戏的需要分别提供“替代材料”或“辅助材料”。语言指导法是指教师在游戏中运用“建议式”“鼓励式”“澄清式”“邀请式”“角色式”“指令式”等不同形式的语言,达到指导游戏的目的。

教师的指导离不开对幼儿的观察。教师要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多用幼儿的眼光和角度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

张晓童(1990-),女,汉族,天津人,幼儿教师,二级教师,研究生,天津市和平区第八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G61

A

1672-5832(2017)12-0232-02

猜你喜欢
创设区域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分割区域
创设未来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区域发展篇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