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岚英 李林净 舒金皓 张 苹 吴 涵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 400700)
浅谈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情况
——以D、F、Z小学为例探讨说明
李岚英 李林净 舒金皓 张 苹 吴 涵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 400700)
近年来,家校合作成为一个热门词汇,不仅各大高校十分关注,中小学对其也密切注意。儿童发展心理学指出,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家庭和学校是他们最重要的生活学习环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正确结合才能使得儿童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从而成长为符合社会期待,做出对他人、群体等有益行为的亲社会人才[1]。通过家校合作的概念,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的阐述,从而找到最适合孩子成长的一种有利的方式。
家校合作;寄宿式学习;错误教育观念;隔代教育;亲社会
孩子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就是由父母建构起的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第二个环境就是学校,而中国目前的义务教育九年制就决定了孩子至少在7岁开始很大部分的时间是处在学校里,学校教育对幼年期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有很大影响。对于一个孩子自身长期甚至终身发展来说,要想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有一个好的发展潜力,就必须把家庭与学校教育有机统一结合起来,两者站在统一战线上,家校合作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对于家校合作,有很多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杨俊认为“家校合作”是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的一种教育形式。[2]徐锦俊指出,“家校合作指学校与家庭在认识一致、目标认同、情感融洽、信息沟通的基础上,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学习型家庭的生成和发展。”[3]岳瑛谈到: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指教师与家长通过交往实现的教育原则,教育要求,教育过程,教育手段等方面的一致互补。[4]
从众多专家学者的说法中,可以总结出如下几点:
1、家校合作是一种双向交流,是家庭成员(主要是儿童的父母)与学校教育工作人员(主要指教师)的互相配合。
2、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是航行的把手。儿童发展心理学指出,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方向,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而且学校教育在孩子经历的几个教育环境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3、家校合作的中心指向学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引导和促进学生往良好的方向发展,即成长为亲社会的人。
据调查了解,D、F、Z小学近年来开展并实行了家校合作共同管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教育管理。三所学校的管理有所不同,但有一共同之处:在学校的统一要求下,学生的家长都开通了校园一卡通的短信服务,便于接受学校的通知。
在D小学,中高段的学生上学不是每天家校往返走读式的学习,而是周一入学周五放假回家的寄宿式的学习。对于这一种模式,有的家长说,这种寄宿式的管理给予他们很大的方便,有时间做更多的事,也有家长说他们与孩子的沟通少了,回家后孩子更不听家长的教育,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在F小学,班级老师建立了家长QQ交流群,不定期的和家长交流学生在校情况比如情绪等,有时还会邀请部分高知识高素质的家长来学校对班级学生进行课堂外的学习交流,例如园艺栽种,医护常识,皮肤护理等,在此小学,很多家长都反映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挺强,思维也较活跃。在Z小学,班级上老师也同样建立了家长交流群,把每天的作业都发在家长群里面,想要家长监督陪同孩子完成,有的家长表示没有时间,没有效果,认为教育是学校、是老师的事情,而有的家长则认真负责。班级上老师不定期家访,和家长沟通孩子的近况等。
针对以上三个小学的状况,我有以下观点:
1、小学实行寄宿制管理不太合理。我不否认统一的管理有好处,但在我看来,在小学阶段实行实是不合理:一则,这没有认识到并尊重孩子的天性,孩子年纪小是需要家长陪伴的,他们没有完全具备独立生活的生理心理条件;二则,学校统一管理对每一个孩子的照顾并不周到,容易忽视孩子个人情况,群体生活也更容易产生矛盾,统一管理也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三则,这样做会导致孩子缺乏一定的家庭教育,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会受到一定阻碍,影响孩子成长。
2、部分家长还持有传统的错误教育观念。信息多元化的时代,但是有的家长还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情。马忠虎就这一问题从家长角度发表了他的看法: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5]
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学校,一切都应该学校负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归老师管,自己只提供物质基础,以致学校教育困难,家庭教育也不成功,孩子的身心发展受到阻碍,人际交往能力也不强。
3、隔代教育溺爱孩子。有的家长是隔代教育,比较宠孩子,使得孩子的个性更不易承受挫折,也使得家校合作不容易。
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我有以下小小建议:
1、德育问题,家庭教育为主,学校辅助。例如孩子的勇敢,信任,坚强,乐于助人等良好品质的培养最好通过家长的身体力行来教育。家长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和孩子沟通交流,进行爱的教育。学校对于此方面也要注重。
2、知识教育,就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导。教师要注重孩子的接纳吸收能力,在关注学习知识的本身外,也要去激发拓展孩子的潜能。家长起监督和辅导作用,帮助孩子去适应。
现在很多小学的班主任都建立QQ群来和家长进行沟通,我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不仅仅是只发成绩和作业,更多的是要就孩子阶段性的发展情况(孩子的情绪、学习状态等)来探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3、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部分家长要重视起来。虽然现在很多家长都比较忙,但还是要抽时间来陪伴孩子,教育孩子,父母的关注,期望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
[1] 李幼穗.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J]心理学.1999,(6):72-77.
[2] 杨俊.关于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6,9:29-31.
[3] 徐锦俊.家校合作推进学习型家庭的创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5,(9):100-105.
李岚英,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李林净,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舒金皓,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张苹,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吴涵,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
G626
A
1672-5832(2017)12-02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