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叙事对思政课教学的启发

2017-12-01 02:55陈俊因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内化批判性思政

陈俊因

(政治与行政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1)

道德叙事对思政课教学的启发

陈俊因

(政治与行政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1)

道德叙事借助于道德故事的叙述和师生平等对话挖掘隐藏在故事后的寓意,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能动性,让思政课堂贴近生活,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改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有重大的价值,在教学中应在道德故事选取、教学计划和教师感染力上多投入精力研究,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效果。

道德叙事;思政课教学

1 道德叙事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

1.1 改变填鸭式教学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填鸭式般的教学,以说教和灌输的形式来传递道德规范,抹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失去了对道德故事本身的深入思考,直接接受了教师下的定论,这没有达到真正的立德树人的作用,学生往往是很被动地接受道德知识,没有真正内化道德规范。但道德叙事与学生构建平等的对话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对故事本身进行建构和重构,引发与故事主人公的的共鸣,从而真正内化自己的行为。平等的对话教学,活跃学生的思维,推进课堂的顺利开展,让学生自主地思考道德情境遇到的问题,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1.2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思政课的教学应注重生活化,这和教育家主张“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在我们印象中思政课是“枯燥无味”、“呆板”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思政课脱离我们的息息相关的生活,高高在上的道德规范和学生身边的例子相差甚远,难以产生道德情感。但道德叙事是运用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深入其中体验,来领悟故事中人物的命运,并使学生建构自己的道德认知,体会故事的价值和意义。道德叙事采用的是学生身边活生生的故事、事例,来源学生的生活,学生并没有陌生感,这大大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体会道德故事的价值与意义。

1.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和质疑的方法与精神气质,我国学生一直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道德叙事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叙事法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和自省式学习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塔潘(Tappan)和布朗(Brown)就强调将学生的自主和自省作为道德认知发展的目标。[2]让学生思考故事,与故事的主人公感同身受,让学生体会对故事的深入理解的意义。学生会通过对道德故事的见解以及比较自己的亲身体验,会反思自己的道德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这样不仅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而且提高自己的道德认知和内化道德行为。

2 道德叙事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2.1 道德叙事需全面的教学计划

成功的道德叙事需要做好计划以及精心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的前期准备、故事素材的选择、叙述故事、提问、对话讨论和总结反思,这几个步骤都要精心策划。与此同时,在策划教案尤其注意到叙事者、倾听者、所述之事、对话讨论四个步骤的重要性,这关乎整个叙事活动的成败。叙事主体可以多元化,教师和学生都可成为道德叙事的主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来定,在一些与学生本身相关的主题,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成为这次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赋予他们主权、话语权,让他们能在课堂上叙述自己或者身边实际的故事,这不仅使得学生在寻找身边的道德故事的同时,还能让学生体验道德情境,真正体会到故事的启发,让更多的学生感染到故事的气氛和内化故事本身正确的道德认知、以及纠正自己错误的行为。

真正的道德叙事是存在于“我-你”师生关系之中的,“我-他”的世界是两个分离的世界,道德叙事只是一个讲述者一个倾听者,两者都无法进入彼此的世界。“‘我-你’关系是一种亲密无间、相互平等、彼此信赖、开放自在的关系。在‘我-你’关系中,双方都是主体,来往是双向的,‘我’亦予亦取。”[3]在道德叙事中构建“我-你”的教学关系是及其重要的,因此“对话讨论”中更突显了这关系的地位,“对话讨论”这一步骤是道德叙事教学的核心,通过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反思自己的道德,并讨论应以什么样的道德规范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在一步里,在教师叙述完道德故事后,并不急于得出结论,而要让学生一起来围绕故事本身展开思维的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对话、讨论”后,更深刻地体会到故事本身的道德寓意,这样的用意在于把话语权给学生,促进学生真正地懂得道德故事寓意转化为道德知觉,从内化倾听者的道德知识,最终达到外化其道德行为。

2.2 道德叙事需震撼的感染力

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相比,要求政治教师在道德叙事时更富有感染力。教师情感投入对思政课的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教师能真正地调动自己的激昂情感来感染学生,创造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认真参与课堂,与老师在课堂上的互动,从而与故事主人公有强烈的共鸣。

在这里指出生命叙事是极大能调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情感体验的一种方法,对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生命叙事是对自己或者别人的生命历程进行叙述,是道德叙事的重要方法之一,因为叙事者叙述的是自己或者是这件事对叙事者的生命历程造成巨大影响的经历,这往往是一段很难忘的经历,而倾听者会带着好奇心来聆听其生命故事,这时候更能激发叙事者的精力和投入更多的情感,使得道德叙事更具震撼的感染力,在说和听的过程中,促进倾听者对叙事者的人生经历有一种自己的道德判断,因此做出自己正确的道德选择,这也让道德叙事的教学方法取得满意的德育效果。

[1] [美]博格.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M].姚媛,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 Tappan,M.B.&Brown,L.Stories told and lessons learned:Toward a narrative approach to moral development and moral education.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59(2).

[3] [德]马丁·布伯.我与你[M].陈维纲,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陈俊因(1992.6-),女,汉族,广东茂名人,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G64

A

1672-5832(2017)12-0103-01

猜你喜欢
内化批判性思政
红色旅游地文化氛围生产与旅游者价值观内化关系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思政课“需求侧”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