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性科技期刊培养基层作者的意义与方法

2017-12-01 00:12
科技传播 2017年15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论文期刊

白 雪

《广西蚕业》编辑部,广西南宁 530007

农业技术性科技期刊培养基层作者的意义与方法

白 雪

《广西蚕业》编辑部,广西南宁 530007

当前农业技术性科技期刊之间市场竞争激烈,培养基层作者有益于充实期刊稿件内容、拓宽稿源,对于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基层作者投稿存在的内容学术性、创新性、科学性不高,格式与期刊发表要求不符等问题,期刊编辑应具备工匠精神,从其论文中的“新”入手,用“心”发掘培养有潜质的基层作者,发挥好期刊传播科学技术的平台作用。

农业技术性科技期刊;基层作者;培养方法

当前,中国农业正在逐步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化、科技化和生态化农业转变,进而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1],农民对于“高产、高质、高经济效益”技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农业技术的推广亟需增强时效性和加大力度。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是开展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基础性工作[2],农业科技期刊是有效普及农业科技的途径之一,对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具有积累、传播和交流农业科技信息的功能,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中介,同时又是发现和培养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人才的深厚土壤[3]。结合目前中国农业科技期刊总体发展现状和农业技术性科技期刊办刊方向,本文通过阐述培养基层作者对于农业技术性科技期刊发展的意义,总结分析他们在论文写作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基层作者培养提出两点看法,以期为农业技术性科技期刊充实稿件内容,增加稿源,建立稳定的作者群提供参考。

1 中国农业科技期刊发展现状

农业科技期刊作为农业政策、农业知识传播的载体,以其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携带方便、查阅便利等优势仍然是生产在农业战线上的工作者广泛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4]。周鹏举[5]和纽文玲[6]对中国农业科技期刊的竞争力作了分析,认为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的优势是规模大、数量较多,种类较全广、涉及领域,并且稿源丰富,具有学科优势和专业素质较高的编辑队伍,以及有政府或主办单位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劣势是陈旧落后的运行体制、运作水平、管理机制和办刊思路,人才储备不足,期刊缺少特色,出版周期和发表周期过长,信息传播速度较慢;机会则是国家政策的扶持,全球化、市场化带来的机遇;威胁则是市场化、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国内外科技期刊的竞争激烈,独立经营难度加大。目前,中国知网上的农业科技期刊有598种,其中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有378种。

农业科技期刊为农业生产、科研、教学、推广等服务,按报道方式的分类分为农业学术性科技期刊、农业技术性科技期刊、农业科普性科技期刊、农业检索性科技期刊、农业综合性科技期刊[7]。其中,农业技术性期刊是专门深入报道农业科技成果、信息和农业科学知识的媒介,在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中担负着重要角色,其办刊单位主要依托于农业科研、推广、教学或管理部门,采编人员具有农业科学知识素养和科技信息来源广的优势,服务对象明确,目标受众主要为农业管理干部、农技人员和农民,主要内容为报道实用型技术和新技术推广,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季节性和时效性,但总体发展不平衡[8-9]。如何适应农业新的发展形势,满足市场需求,服务“三农”发展,丰富期刊内容,稳定作者和读者,走出自己的特色办刊之路,是农技期刊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2 培养基层作者对于农业技术性科技期刊的意义

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即工作在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级以下农业基层单位的农业科技人员,他们多数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是农业生产指导、农村居民教育和农村生活指导的主体,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所有资源中最活跃的一个因素。[10]培养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成为稳定的作者源,对于农业技术性科技期刊的发展具有充实稿件内容、拓宽稿源和增加读者的重要意义,是期刊应对市场竞争,走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效举措。

2.1 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掌握大量信息,可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是农业科技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领跑人,他们长年坚持工作在县乡、基层,为中国的“三农”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1]。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与农民面对面工作,直接服务于农民,了解农业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新模式等在实际推广和应用上的情况,掌握着生产一线数据,他们撰写的论文内容通常以总结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问题和成效为主,多数没有项目支持,没有专家学者等作为通讯作者指导,甚至有些连参考文献都没有,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检测的重复比为0,可谓是“原汁原味”,反映的是农业发展的真实情况,体现出了农民的技术需求,对产业发展提出的观点具有实用和实效性,可为农业规划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参考,对于指导农民生产,帮助科研院校了解农业发展情况具有重要作用。

2.2 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人数众多,是宝贵的作者和读者群体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2号)显示,2006年末全国共有农业技术人员207万人,其中在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中从业的94万人[12],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是农业技术性科技期刊宝贵的作者和读者群体。新时期的农业技术推广新体系主要由“专家+技术员+农民”三者构成[11]。因此,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可谓是专家与农民间的“桥梁”,而农业技术性科技期刊在专家与技术员、技术员与农民中发挥着“+”的作用。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撰写的论文对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来说,是了解生产一线情况和技术需求的重要渠道。而农业科学技术普及需要釆用农民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2],基层作者的论文也是一种把高新技术、生产实践总结等内容以“熟悉的语言”向基层技术人员或者农民进行传播普及的有效方式,一定程度上更便于同类读者的阅读和理解。因此,农业技术性科技期刊要发挥好“+”作用必须正视基层作者论文对农业科技发展的推动力作用,重视自己基层作者群的培养,充分调动他们的论文撰写积极性,帮助他们最大化的发挥科技推手的作用。

3 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在论文写作上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国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在办公设施设备的配置上严重不足,技术人员下乡大部分没有交通工具,推广农业技术基本还是靠“一张嘴,两条腿”的传统方式服务农民[13]。条件艰苦、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在重重压力下农村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出现了“引进难、培养难、留住难”的问题,基层农技人才在年龄、知识、职能和待遇上出现了“断层现象”,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仍处在一个“线短、广阔、人散”的阶段[14]。在这样的环境下,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完成自己的工作已经分身乏术,写论文的时间通常都是用“挤”,在“写什么”和“怎么写”上困难重重,论文质量和水平难以保证。笔者在工作中通过与蚕业基层作者交流,了解到他们撰写论文的主要目的大多是为了职称评审需要,也有本着为蚕农服务、促进产业发展的心,认真总结传播自己或当地生产实用技术的作者,但在论文的内容和格式上往往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3.1 论文内容的学术性、创新性、科学性不高

科技论文是以科技成果为对象,采用科技语言、科学逻辑思维方式,并按照一定的写作格式撰写,经过正规严格的审查后才能公开发表的论文[15]。其特点是创新(独创)性、理论(学术)性、科学(准确)性、规范(可读)性的有机统一。农业基层科技工作者的论文一般是根据自身在当地的工作经验、技术实践等内容撰写,他们在工作中由于受工作地点和条件的限制,技术知识的更新主要依靠政府不定期举办的培训活动,与行业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概念接触面窄,无法便利地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作为写作参考,选题具有盲目性、局限性和重复性,往往会出现定题过大、方向过难、内容陈旧等问题。即使手上掌握了一定的数据和信息,但材料选择不够典型,掌握的分析方法又十分有限,显得内容空泛,得出的观点或结论主观、片面,有失偏颇,或重点不鲜明突出、缺乏新颖性,导致论文的退修、退稿率高,核心以上期刊发表的几率很低。

3.2 论文格式与期刊要求不符

笔者在工作中经常收到基层蚕业科技工作者的投稿,他们对待论文撰写、修改的态度总体上来说都是认真的,因为论文的成功发表对自身来说也是一种工作的肯定。但是由于工作层面单一,周边写作氛围不浓厚,写作频率低,他们在论文写作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对于科技论文格式不明确,很多人没有投稿前查看所投期刊《投稿指南》的意识,经常出现将技术报告、工作总结、新闻报道等直接投稿的状况,论文中的文字或口号一堆长篇大论,或滥用修辞洋洋洒洒,“报告式”“散文式”“口语式”等论文屡见不鲜,语法与逻辑错误频现,这样的论文无形中增加了编辑处理稿件的难度和工作量。二是使用标点符号、量和单位不规范,标点符号上逗号、句号、冒号、分号使用错误,书名号和引号混用,量和单位上仍有使用已废弃的旧名称和非法定计量单位。另外,公式中的符号说明、图的标注、表头的列项不齐全也十分常见,而有些论文因为使用了非通用的缩略语,技术表达不准确,无法体现技术的价值导致直接被退稿[16]。

4 基层农业科技作者的培养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17]。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18]。农业科技期刊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农业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要能兼顾农业科研人员、农业院校的师生、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技术员,为他们提供一个科技信息和知识交流、探讨的平台[19]。因此,在处理农业基层作者稿件的问题上,期刊编辑应该将心态放平,收起浮躁,以长远的目光和编辑的专业精神把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稿件中反映农业生产实情、农民技术需要、技术推广应用效果等有益于农业发展的数据和观点发掘并进行传播。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发布《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将改革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对论文、科研等不再做硬性要求[20]。这将给农业技术性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如何能反映农业生产一线情况,留住基层作者,值得业界深思与探讨。以下是笔者结合十年农业技术性科技期刊的工作实践,对于培养基层作者的两点看法。

4.1 发挥工匠精神,从“新”入手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21]。有些基层作者的来稿虽然在格式、文体上尚未达到期刊论文要求,但内容却对于农业发展具有一定意义。因此,编辑对待基层作者的稿件要将“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即时利益放下,在版面费等费用的收取上适当放松,恢复到一种“精琢璞玉”的工匠心态,多肯定、少批评,及时与作者沟通交流,反馈稿件的录用、修改等信息,以诚相对,以礼待之,与作者建立平等良好的合作关系,当稿件顺利发表并得到社会关注和肯定时,这便是编辑与作者一同进步,编辑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的一种体现。编辑可在基层作者来稿中,寻找包括新技术、新成果、新思想、新见解、新经验等的各种“新”,以“新”入手给予基层作者适当的修改意见,帮助作者重新梳理论文立意、结构和文字,提升论文写作水平并顺利发表,以此提高作者对本刊的投稿积极性和信任度,虽然这个过程需要付出一定的耐心和恒心,但长此以往,会为期刊逐步培养出一批忠实的作者,并能够充分发挥老作者带新作者的作用,吸引到新的作者,有利于期刊的长远发展。

4.2 汇聚各方力量,用“心”培养

受目前浮躁的学术风气影响,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过于看重期刊的各项影响力指标,对于作者的职称、学历或论文项目都有一定要求,加上论文的审稿费、版面费、深度编辑费等各项费用的层出不穷,对于没有写作优势和项目资助支持的基层作者来说,除非是职称评审条件需要,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有很高的论文撰写积极性。“职称需要型论文”投稿急,对发表时间有要求,所以作者对刊物没有太多要求,能发稿就好,这种现象也促使某些刊物在利益的驱使下将审稿程序简化,对论文质量把关不严,对作者没有任何写作帮助。然而,事实上大部分农业技术性科技期刊也面临着优质稿源不足甚至无稿可发的问题,有些专业的技术性农业科技期刊为了生存或盈利已经开始抛开宗旨,不分类别、不论质量的刊登稿件,整个期刊的风格越发不着边际。因此,寻找稳定的优质作者资源是期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可以在基层作者的来稿中尝试发掘培养有潜质的作者,也可以汇聚各方力量,通过在农业技术需求量高地区独立或与其它单位合作共同举办基层作者论文写作培训班、作者读者交流会等活动发掘并“签订”作者,定期给予他们选题建议、写作指导、图表制作等帮助,促使他们能发稿、多发稿、发优稿,不至于再在评审职称前全方面多渠道用“心”培养,充实自己的作者资源库。

除了主动投稿的基层作者,期刊还可以从基层读者中发掘作者。期刊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其他形式对于长期订阅期刊却未曾在本刊上发表论文的基层单位做调查统计,分析其人员论文发表方向,建立相应的读者交流QQ群、微信群,进一步与读者沟通,了解他们对期刊内容的需求,并鼓励读者投稿,多渠道全方面培养处一批属于自己期刊的基层作者,展现农业生产一线现状与农民技术需求,为科研院校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1]曹贵东.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品牌(理论月刊),2011(12):2-3.

[2]陈鑫.农业科技普及的路径选择与创新研究[J].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

[3]翁志辉.农业科技期刊要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531-535.

[4]张照云.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发展对策研究——以《现代化农业》杂志为例[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5]周鹏举.中国农业科技期刊竞争力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6]钮文玲.中国农业科技期刊的SWOT分析[J].2008(5):484-488.

[7]常春.中国农业科技期刊概况[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1(5):64-68.

[8]曾祥秀.农业技术类期刊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7):128-130.

[9]翁志辉.农业科技期刊要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531-535.

[10]何璇.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培养与管理研究——以新化县为例[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49.

[11]中国网.农业部介绍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EB/OL].[2009-09-15].http://www.gov.cn/xwfb/2009-09/15/content_1417901.htm.

[12]李伯霞.新农村建设语境下提升农民科技素质的思考[J].改革与开发,2011(2):118-119.

[13]崔京华.农业部通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情况 四项措施全面推进[EB/OL]].[2009-09-16].http://www.natesc.org.cn/Html/2009_09_16/2_1817_2009_09_16_10 9759.html.

[14]红网.基层农技人才“断层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EB/OL].[2014-04-23].http://news.sina.com.cn/o/2014-04-23/115729995011.shtml.

[15]张孙玮,黄有兴,张迅.科技论文写作入门/高等学校教学用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62.

[16]王锦生.与基层作者谈写稿[J].水文,2004,24(1):64.

[17]贾亚洲.基层作者科技论文的写作误区[J].北方蚕业,2008,290(4):68-70.

[18]新华社.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 两院院士大会 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J].学会,2016(6):5-11.

[19]翁志辉.农业科技期刊要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531-535.

[20]韩秉志.基层技术人才评职称取消论文等要求[EB/OL].[2016-07-11].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607/11/t20160711_13676844.shtml.

[21]白玉苓.“中华老字号”服饰品牌营销策略[J].现代商业,2017(2):17-18.

G2

A

1674-6708(2017)192-0036-03

白雪,出版专业技术中级,《广西蚕业》编辑部责任编辑,研究方向为农业科技期刊的编辑与出版。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论文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期刊问答
科技期刊的分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