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民间师徒制与学院派教学的融会贯通

2017-11-30 23:38刘莎陈嘉吟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3期
关键词:学院派基地建设

刘莎 陈嘉吟

摘要:景德镇民间师徒制教育基本功扎实但知识面较窄,学院派艺术素养相对宽泛但容易导致技能基础薄弱。开展景德镇民间师徒制与学院派相结合的教学成为了一种日益迫切的内在要求,势在必行。本文拟通过对于师徒制与学院派教学的结合研究以及对基地建设的探讨,试图从中获得一些对于建设粉古彩基地有帮助的内容。

关键词:师徒制;学院派;基地建设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建设,思考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中国璀璨的传统文化中陶瓷成为一颗不可忽视的明珠,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了当今重要的研究主题。而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历史辉煌,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不仅需要重视"传承人”的抢救,更要加强对于"传习人”的培养,才能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景德镇民间师徒制的教育方式是父子相传、师徒相授,基本功相对扎实,但这种形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文化水平偏低、艺术修养不足、培养随意、缺乏创新。而学院派的教学就弥补了这一缺陷,通过对于基础课程的学习和学院活动能够快速提升艺术素养,拓宽知识面,通过学术交流来学习他人长处。开展景德镇民间师徒制与学院派相结合的教学成为了一种日益迫切的内在要求,势在必行。

一、研究的意义

2011年起中国教育部启动了对于"现代学徒制”的改革试点工作,这一政策为高校职业教育中师徒制与学院派教学相结合承担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提供了基础。本基地为江西省粉彩古彩陶瓷艺术传承创新研究院,由江西省文化厅审批通过。学院十分重视粉彩古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拥有全院师资力量的支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资源将保障基地建设的有效开展。研究院内有成员承担现代师徒制教学任务,提供了景德镇民间师徒制与学院教学结合的研究基础。学院每年拿出专门的配套资金在校内建立"技能工作室”,配备相关教学仪器和实训设备。

此次研究重点在于基地建设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教师教学技巧,增加学术交流、开展创新教学、重视传承项目的研究,让粉彩古彩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地通过学生来传承发展。而其研究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获得技能的同时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成为技能强,理论知识兼备的技能型人才,因此需要在基地建设当中增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提升就业创业的措施。

下面是一些粉彩古彩基地建设中应当重视并解决的问题:

二、基地建设的问题

待解决的问题:尚未成熟的粉古彩基地教学体系、使用效率低下的设备管理、师资交流的缺失、实训考核的单一等等。在基地的校企合作方面,也存在着缺乏企业资料、企业项目、工作标准等重要资料的情况。师资方面往往双师型教师也并不多,这是由于大部分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就业,缺少企业实践经验,尽管具备完成项目的能力,但是缺少具体经验,包括工作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其次是因为教师缺少去企业进修的机会,他们或是由于高校本身进修机会少,或是忙于个人生活以及职业晋升,难以成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在师徒制的传承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民间师徒制在学院派教学中的结合能缩短学生用来熟悉专业课程的时间以及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时间。师徒制的师傅就像老师傅拉面,往往可以迅速做到具备符合要求的韧劲、长度、粗度的拉面,而新手即使了解拉面的步骤,在拉面时往往无法拉出符合要求的面条,也就是除了经验之外,还有一些"门道”需要老师傅去引导新手体会。

同时,不仅仅是"门道”,在知识转移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转移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知识的转移从整体上分为显性知识转移以及隐性知识转移,其中隐性知识转移不完全等同于门道。教师所拥有的显性知识,也就是粉彩古彩基地课程当中的技能知识是容易传授的,但是教师们所具备的隐性知识存在着转移困难,如他们的知识结构、更高效的学习方法、观察事物的角度、反思能力甚至是价值观等等。每个人的发展过程都是渐进的状态,我们所要努力做到的是如何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学会技能的同时,还能学会一些优秀的学习方法、文化、审美情感等等。就像有句著名的古话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研究了一些著名教育家中关于师徒制应当传授的知识之后,本人认为可以借鉴用于基地建设中教师传授知识内容的是考尔德黑德以及舒尔曼的理论,前者认为教师应该传授的包括:①本专业知识②行业知识③教师实践知识④案例知识⑤理论性知识⑥隐喻和映像;以及舒尔曼的理论:①课程知识②有关教育情境的知识③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尽力做到以上这些知识的全面结合,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提升个人素质,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在面对师徒之间一些并不默契的部分时,可以通过建立师徒之间的共同愿景来强化师徒之间的共同感和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师傅和徒弟会朝着同样的目标努力,形成共享知识的氛围,可以促进隐形知识的转移。

三、基地建设目标

粉彩古彩基地的建设,以传承粉彩古彩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主线,以强化学生技能操作能力、艺术素养和就业能力为目标,按照传统民间师徒制与学院派教学相结合的思路,努力完善粉彩古彩基地的建设,实施双优势融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现有基础条件上,改进重点项目的研究、提升学术交流品质、大力培养人才队伍、改善基地研究条件,将粉彩古彩基地建设成为条件优良、工艺先进、管理科学、特色鲜明、创新教学、职业培训的示范性基地。

四、基地建设的措施

(一)完善陶瓷企业基本资料,让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就能了解一定企业中工作的相关知识。资料建设的重点应放在企业的真实性方面,比如说相关陶瓷企业的经营方式、管理模式、工作环境还有设备使用方法。基地要具备充足的企业资料来满足学生了解企业的需求。

(二)收集不同陶瓷企业的项目工作资料,这些项目资料要具有典型性和先进性。尽量体现工作流程、以及专业的创新陶瓷技术和工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资料中应当体现这些企业的工作标准,并在实训中从教学慢慢转化为用严格的工作标准来要求学生,使学生具备较为严谨的专业技能。

(四)完善基地教学课程成绩评价体系。校企合作中,校内部分实训是基础,校内实训的成果会影响学生的企业工作能力。为了保证校内实训的质量,建立过程考核和结课考核都成为迫切的需要。之所以设置过程考核是因为企业中不仅需求操作性强的人才,更需要具备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一因此过程考核的内容包括课程出勤、技术能力、团队精神和组织能力等几个部分。结课考核应当包含个人的最终结课作业以及团队合作成果。这种考核方式相较于传统考核会更加全面。

(五)师资的交流。专业教师需要定期到陶瓷企业中去了解行业动向,从而回到教学当中将经验传授给学生。以广东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每位专业教师在五年内必须抽出半年时间去企业实习,并且学院中每个学期都有从企业实习回来的老师。这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方面扩大了教师的知识面以及实际操作水平,另一方面又得以用丰富实践经验回归教学。

(六)学术交流活动。利用景德镇地理优势,可以带领学生下到陶瓷市场、产地、窑址等等去直观地进行学习。课外指导学生参加各种陶瓷作品比赛、展览、组织讲座和学术交流会,让学生了解到市场消费需求信息和行业的发展形势。学生看到大量的优秀作品,不僅开阔了眼界,而且激发了创作热情,促进心理的成熟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七)设置一些政策鼓励研究院教师通过自身研究的横向、纵向课题带学生实践,实现工学结合。

以上是一些较为简略的研究,希望在今后的实践当中可以通过景德镇民间师徒制与高校教学科学地结合起来,让粉彩古彩教学基地建设更加全面,才能保护好粉彩古彩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将陶瓷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相结合进行教学,以期取得更为丰硕的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陈群波.基于师徒制的教师知识转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4.

[2]李通国.师徒制在高职教学中的现代运用[J].科技信息,2017,7.

[3]张瑞坤.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制度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3,17.

(作者单位: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学院派基地建设
“学院派”藏族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之策
学院派主义
民歌表现形式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地方财经类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对“学院派”舞蹈编创与民族民间舞蹈编创的思考
学院派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