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效果探究

2017-11-30 06:33汪伟男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44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模式

汪伟男

【摘要】文章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分析,以长沙师范学院2016年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必修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为例,采取对比实验法,结合相关科学调研统计,对新模式的教学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对研究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线教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微课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240-02

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满足学习者自主化、个性化学习的现实需求,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成为许多一线教师的全新实践尝试,尤其是始终走在教育信息化改革前沿的高校专业教师。本文主要阐述短小精悍的微视频结合翻转课堂模式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究与总结,并指出今后的发展思路。

一、微课与翻转课堂

在这个快速传播变化的信息时代,时间的碎片化导致现代学习的碎片化及微型化。当微电影、微信、微营销等“微系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时候,教育领域的微课时代也迅猛发展起来了,更因为具备了可观看性强、技术门槛低、实用性强等特点,很快就形成了微课的广泛应用。

随着微课应用的不断推进,其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和丰富。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微课的定义,本人以为微课(Micro-course)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点与技能点,或者结合其中某些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实验任务)和某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而精准开发的一种微型化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根据其定义分析,微课资源主要由微视频、微设计、微课件、微清单与微反思等五个方面要素构成[1]。一项基于edX的大数据统计表明,单节微课的时长最好控制在6到8分钟左右,最长不能超过10分钟[2]。

翻转课堂(Converted Classroom)是指以课堂面授教学为基础,再利用多种教学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教学结构颠倒重组的一种新型教学组织形式[3]。学习者在课前通过观看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教学课件资料,课中回到教室与教师和同伴进行面对面答疑解惑、讨论交流与学习再反思。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各要素的主要特点对比如下[4]。

传统课堂(基于教材):教师是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教学形式是“课堂讲解+课后作业”;课堂内容是知识讲解传授为主;技术应用是以内容展示为主;评价方式是传统考试形式。

翻转课堂(基于微课):教师是学习指导者、促进者;学生是主动研究者;教学形式是课前“自主微课学习+课堂互助探究”;课堂内容是以问题探究为主;技术应用是以自主学习、交流反思和微课程为主;评价方式是多元化考核方式。

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在总结国内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劣基础上,本文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特点,设计出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中,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分为五个递进且循环的阶段,详述如下:

(一)课程资源阶段

本阶段是翻转课堂能否成功的关键步骤。根据相应课程开发含微视频、学习文档、PPT课件和相关辅助学习包的微课程。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中,主要制作以下十个微视频如多媒体课件设计思路、课件美学基础、素材处理技术、PPT课件制作要领、PPT课件制作案例、Flash技术要点、简单动画制作、填空题课件制作、单选题课件制作、游戏型课件制作等,每个微视频不超过10分钟,短小精悍,直接讲解设计思路与制作方法,然后由主流微课视频软件Camtasia Studio9.0编辑处理。

(二)E-学习

第二阶段就是将设计制作精良的课程资源上传到课程微信公众平台“小麦课堂”,学生通过手机、电脑、U盘等载体进行无处不在的泛在学习[5]。此阶段要注意监督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确保课堂教学前每个学习者都认真完成课前学习。

(三)课堂活动

第三阶段主要是课堂内化阶段,师生在传统课堂内进行学习交流、答疑解惑、同伴互助、个别化指导、情感价值观升华及小组协作学习解决问题等活动。

(四)学习测评

在前面三个阶段基础上进行教学效果考评,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如学生交流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试卷作答情况、情感态度价值观情况等。

(五)提炼升华阶段

通过分析考核结果,对教学进行深度反思,优化课程设计方案和制作效果,多与相关专家老师交流教学心得,适时修改教学过程设计。

三、新模式应用效果分析

本人实验对象为两个学习基础相当、班级人数一致的平行班一班和二班,其中一班还是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二班采取的教学模式,在保证其他变量不变情况下,经过一学期教学,通过科学测试统计后,发现两个班教学效果产生明显差距,整体上二班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一班,具体效果分析如下:

一班:平时作业平均65分;期末作品平均70分;交流互助40次;学习态度1/2积极;情感态度一般提升。

二班:平时作业平均80分;期末作品平均85分;交流互助90次;学习态度4/5积极;情感态度较大提升。

四、实施过程中的挑战

通过一轮教学实验对比后,认真开展教学模式及实践应用反思,除了本人教学模式和组织实施能力有待加强外,还有一些因素对实施过程形成挑战,具体如下三点:

(1)学校时间问题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在课外花费大量时间,由于相关专业课程较多,一天到晚都排课,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时间不太充裕,就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很多学生晚上要上课或参加活动,周末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所以属于自主学习时间不是很多,尤其是大一阶段和大四阶段学生,学习时间问题尤其突出。

个人认为在不耽误其他学习活动情况下,学生应该尽量充分利用微视频短小精悍的特点进行碎片化课前学习如排队等车、讲座前夕、吃饭间隙等时间可以用来学习微课,晚上睡觉前复习和反思当天教学内容。

(2)学生素养问题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学生能自觉参加学习活动,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小组协作能力、信息技术素养等都制约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个人认为在教学前应该对这些能力进行前期摸查并有针对性的开展能力培训,确保新模式所需的基本能力和素养达标,能满足新模式学與教的现实需要。

(3)课程资源问题

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课前课程资源的质量,尤其是微课的设计与开发环节。个人认为教师需要参加专业培训,学习、设计与开发微视频及作业设计,熟练运用最新设计开发软件,同时学会借鉴同行的优秀成果和经验为己所用。

五、结语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形态,犹如一场飓风席卷整个教育领域,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课程教学改革迈向新高度。然而由于受教师认识水平及专业能力、学生基本素质及信息素养及学校软硬件的制约,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等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具体教育教学中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文作者经过多年课程教学模式实践,积极构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并详细阐述教学过程及教学应用效果,以期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胡小勇.设计好微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5

[2]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8)

[3]赵国栋.微课、翻转课堂与慕课实操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9

[4]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8)

[5]林秀瑜.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的学习模式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6)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