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类通识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

2017-11-30 06:33蔡曌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44期
关键词:通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蔡曌

【摘要】音乐类通识课程作为艺术通识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现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几年,对于艺术通识课程的建设和完善的关注越来越多,但是对于教学中出现的教学问题的讨论和研究还相对较少,其严重阻碍了音乐类通识课程的发展。文章主要针对音乐类通识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学方法改革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音乐类 通识课程 教学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95-01

艺术通识课程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丰富当代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完善知识结构,健全人格的塑造,锻造审美感知能力。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曾指出艺术是塑造大众良好人格和促进全面发展的有效工具。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提出过“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更加说明了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在人性和情感的陶铸、完善的方面重要地位。音乐类通识课程作为艺术通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高校学子的喜爱。因其重要性,近年来该课程体系设置经过不断推新改革已经逐渐完善。但教学方法缺乏新意较为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所学知识掌握不全等问题应受到艺术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鉴于以上原 因,笔者结合自身音乐类通识课程的教学经历,对该课程的课堂现状和教学方法改革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目前音乐类通识课程存在的问题

音乐类通识课程作为高校生非专业选修的课程,一般为大班授课,教师大多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听的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师专注于教学内容,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互动少,大多未能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程度,导致达不到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率差的问题。

《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规定音乐类通识课程为:《音乐鉴赏》、《戏剧鉴赏》、《戏曲鉴赏》。三门课程均是以音乐鉴赏和基础相关知识普及为基本立足点,以理论和作品融合为教学目标,以艺术审美为授课主要目的,带领学生学习大量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和风格。由于音乐种类和风格繁多,常会出现重口难调的问题,不能做到因人制宜。部分学生在遇到不熟知未接触过的音乐风格和内容时,常表现的“昏昏欲睡”毫无兴趣。

此外担任音乐类通识课程的教师一般都为音乐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忽略通识课程选修学生音乐基础薄弱的问题,教学中传授的艺术的特性过强,或是教学内容过于深奥,比如音乐史、音乐思潮、音乐流派之类,在面对大多没有音乐基础,多数停留在初中阶段接受过正式音乐教育的学生,教学内容没有建立在学生具有音乐领域基础常识的基础之上。这样的教学虽然不是随性为之,但是远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超出了通识教育的原本准则。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因素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改革。教师需要重新给自己定位,充分了解教授学生的音乐基础,从授课模式上逐一进行探索和完善。将实践融入课堂,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观摩音乐会、歌剧、戏剧等演出,让视觉、听觉和身临其境的感观触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的积极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

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的新型现代化课程形式的设置,结合多媒体开发新型授课方式,引入MOOC的教学方式,利用线上课堂的便捷性帮助学生补充薄弱知识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以学生为本

音乐类通识课程的教学应该向互动式,研究型教学模式转变。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引导者和指导者。新时代的学生有着自信、思维敏捷、对新鲜事物新技术接受能力强,获取信息量大的特点。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音乐方面的兴趣点和爱好,结合学生所关注的文化现象和时事普及相关的音乐知识,“因材施教”,使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学生成长的现实生活中,让音乐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引导自主学习

开展学生主讲式教学,小组讨论式教学、音乐与其他学科渗入式教学,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对音乐的解读。这些教学方法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分析整合各类多变的音乐文化现象。

三、总结

音乐类通识课程在艺术通識教育中所占比重较重,与教育体系有着紧密的联系。它的有效改革可以促进其他艺术通识课程的完善,推动美育教育的实施。音乐类通识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等帮助每一位学生能更好的享受音乐的世界,培养积极向上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加大了公共艺术的覆盖范围,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也把音乐的动人转化为一种能量,感染每一位学生。

参考文献:

[1]李剑萍.教育学导论[M].人民出版社,2006:156-178.

[2]刘畅.高校艺术通识教学改革浅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08.

[3]张道森.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J].艺术教育研究,2011,01.

[4]葛婕.从分体走向综合——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探索[J].艺术教育,2011,01.

猜你喜欢
通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应用型通识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通专融合视野下高职教育集群型课程模式建构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