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时平 周磊 彭新社
【摘要】面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以及青年教师的现实状况,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促进其快速成长显然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重点在转换角色、加强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旨在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素质,更好服务于我国教育事业。
【关键词】青年教师 优秀教师 路径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86-01
前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一个多么崇高而又神圣的职业,让人既兴奋而又生畏。兴奋在于自身有幸成为这神圣队伍中的一员,生畏的是对于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恐因自身经验等方面的不足有辱人民教师这个称号。那么对于新入职的我们,如何尽快适应教师角色,做好一名合格的教师,已然成为了我们的当务之急。
1.转换角色,需从以往学生身份转为教师角色
学生的这一称谓注定了其以学习为主,学习知识,增长见识。虽然,由于其自身等方面的原因,在求学的过程中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错误,但只要吸取教训,虚心学习都会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谅解。然而,教师,作为为人师表的典范,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其学识及自身师德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评价。所以,教师,除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自身的言行必须谨慎,切勿因蝇头小利偏离育人的方向。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也许还沉浸在学生时代的那份无忧无虑的情景之中,似乎什么事情都会想到自有老师来帮忙处理,这些都是人之常情。然而,对于教师这个行业来说,身份的变化,需要我们及时转换角色,从以往学习的被引导者转向学习的指导者,需熟知教师的岗位要求,并结合单位的实际制定自身的发展规划,以便尽快适应教师的这一角色,完成学生到教師的转变,实现自身的第一次飞跃。
2.加强自身专业技能,全面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教书育人,而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才水平。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将直接决定整个教学的质量。作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加强教学科研能力是立足教学事业的基础。结合本人实际,体育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掌握项目的基本技术,了解项目训练的基本方法和原理,能对一般项目进行基本的健身指导和训练,并最终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因此,在入职前夕,除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之外,还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例如,自费赴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学习,并取得全国羽毛球教练员资格证书。另外,基于教学对象为公共专业的学生,利用假期及时掌握所授的科目及教学的内容,有针对性的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尽量做到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再者,利用研究生期间所学的科研技能,结合自身的专业和学院的需求,制定未来五年的科研的发展计划,努力做到教学科研齐头并进。
3.加强自身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行业,由于自身特殊的职业属性,对其职业要求也更加严厉和苛刻,除要严格遵守行业法律法规之外,还有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职业道德,又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它是社会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背景下,有关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基本囊括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师育人、为人师表以及终身学习等方面。其中,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尤为重要,这不仅反映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也突出了该行业的崇高性,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恪守和严格执行。因此,对于我们年青教师来说,首先必须要求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理想,并以此为自身的行为规范,落实到日后教学和科研实践之中。另外,为人师表,关心和热爱学生,根据学生的实践,在教学和生活过程中,想学生之所想及学生之所急,满足学生教学的最大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实现教学互长。再者,改变以往铁饭碗的想法,打破一招吃遍天下的窘境,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非传统的新鲜体育项目正逐渐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体育教师作为承担培养社会所学体育人才的重任,必须因时因地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对已有体育项目进行创新和开发,不断实现体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
青年教师虽然无教学等方面的切身经验,但作为有活力、有激情和有创造力的年轻一代,通过自身角色转变、加强自身专业技能以及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等途径,其整体素质将会得到全面提升,将不断向优秀教师队伍迈进。
参考文献:
[1]董晓巍、王红丽.论高校青年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
[2]胡海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自我导向专业发展的路径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
[3]金芳英、石宏伟.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问题及改善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2
[4]李慧卿.教师职业生涯理论视角下的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途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
[5]祁艳朝、高晚欣.协同创新模式下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4
[6]王超群.关于高校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的探讨[J].继续教育,2007
[7]王文辉.论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J].中国成人教育,2014
[8]钟亮.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