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振长安,亘古回响

2017-11-30 07:43高忠严柴书毓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3期
关键词:发展脉络文化传承

高忠严+柴书毓

摘要:西安鼓乐是流传于西安及周边地区的民间大型鼓乐,发源于唐代燕乐,后融入宫廷音乐,唐后在民间传播较广。历经唐宋元明清的演变而传承至今,是迄今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完整的大型民间器乐乐种之一。因其完整的保留了唐宋宫廷音乐的风貌,故被称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中国古代交响乐”。

关键词:西安鼓乐;发展脉络;文化传承

一、鼓乐诞生

隋唐时期的长安城,不仅是政治经济中心,更是文艺荟萃的地方。经过魏晋时期审美意识的觉醒,唐代音乐继承了汉族传统音乐,融合西域诸国的音乐,继承性和包容性也成为其突出的特点。君主也倡导宫廷音乐,唐太宗就命魏征和吕才等人对《秦王破阵乐》进行改编和艺术加工[1];唐玄宗李隆基精通音乐,还培育了众多梨园弟子。上有所好,下必从之。“李益诗名与贺相埒,每一篇成,乐工争以贿求取之被声歌,供奉天子。”[2]名士填词入曲,乐工不断演出,艺术形式也得到了创新。在燕乐润物无声的滋养下和宫廷音乐的轻拢慢捻声中,鼓乐诞生了。

不仅宫廷里凤箫鸾管,在民间的鼓乐表演也是司空见惯之事。在祭祀、祈福攘灾的场所,道家僧家的鼓乐随着仪式的进行演奏,以悦神听;农民庆贺丰收也有鼓乐助兴。在唐代,依据演奏团体的不同,鼓乐就大致有了俗、道、僧之分。

二、鼓乐发展的原生态环境

终南山是古长安城的天然屏障,如锦绣画屏,吸引历代诗人前来吟诗作文。僧人道士也在此传经讲道,寻找着精神寄托。但日复一日就会枯燥,音乐便是打发无聊生活的调和剂。终南山的美景和着鼓乐的旋律,让单调乏味的经道得以娓娓讲来。有庙有观,游人增多,盛大的庙会由此形成。位于终南山麓的周至县楼观台,传说是老子羽化成仙的地方,有着从秦代传承至今的楼观庙会。庙会也是西安鼓乐主要的表演场所,每年农历二月初十和二月十五庙会期间就有集贤农民前来表演鼓乐,增添了一份传承的生气。终南山北麓一带还是皇家行宫范围,皇帝外出避暑、打猎,都会让乐队相随,来自宫廷的高雅艺术便在这存留下来,给周围民间的音乐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是盛唐遗音的原生态能够保存下来的重要的自然环境因素。

三、鼓乐流入民间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华清池中,唐玄宗与杨贵妃共同谱写出一曲曲缠满悱恻的声色歌舞。但安史之乱在渔阳鼙鼓声中惊破了宫廷雅乐,帝国的灾难蔓延在大唐。叛乱平,玄宗还,但昔人已去,再没有婉转乐音回响在华清池中。于是一曲《雨霖铃》流传了下来,唐明皇对杨贵妃难以割舍的离情和着萧瑟的秋景,体现在曲调上,就是悲切情绪的集中表达。后《雨霖铃》归入唐代燕乐大曲,成为西安鼓乐的著名乐曲。[3]

盛唐远去,但唐人对艺术的执着并没有被冲淡。从宫廷中逃出来乐工,多数匿在了长安城的街头巷尾,没有似宫廷那般琼楼玉宇的表演场所,乐工们便在寺庙道观里演奏,西安鼓乐才得以继续传授。自此,宫廷的音乐洗却铅华,在民间扎根并汲取营養,成为雅俗共赏的音乐形态,西安鼓乐也为它的源远流长奠定了基础。

四、宋元明清日益世俗化的鼓乐

宋元时期,西安鼓乐在传承唐乐特色的同时,也吸收了宋元音乐中世俗情趣的曲韵,庙会活动和民间乐社成为西安鼓乐得以生存的基础。[4]这时期不仅有典雅浑厚的古曲《将军令》,还有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折桂令·叹世》,在低音浅唱的鼓乐中表现出超然物外的豪迈之情。现在西安鼓乐的演奏还是沿用宋代流传下来的工尺谱。宋代著名音乐家姜夔流传后世的音乐作品均附带目前仅存的宋代“乐谱”,即工尺谱,无奈得不到译谱。20世纪50年代,通过西安鼓乐的乐谱破译了姜夔的词曲谱集《白石道人歌曲》,宋代的音乐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明清时期,音乐的发展进入平稳持续的阶段,这一时期鼓乐的发展更添一份姿色,向着市井乡间进一步发展。鼓乐社多活跃在西安的众多庙宇内,几乎每个庙都有鼓乐社,庙会期间,鼓乐响起在长安城内。西安鼓乐也就正式成为民间器乐乐种之一。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音乐,它从历史长河中走来,在民间得以传承。

五、共话现代鼓乐传承

西安鼓乐发展到现在,作为一个古老的乐种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除了乐社内的各位传承人的口传心授外,上世纪50年代开始,也有学者如李石根、杨荫浏等人对其进行搜集抢救工作。西安市也建立起鼓乐传习所,培养了大批传承人,一些专业音乐院校也传承着西安鼓乐。2006年西安鼓乐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鼓乐社还多次到国外进行专场音乐会的演奏;“一带一路”战略下,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长安成为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区域,西安鼓乐作为民俗音乐的代表,也迎来了机遇和挑战。在历史与现实,民间与学院,古今与中外中,西安鼓乐的活态传承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1]樊琪.唐代遗音之绕梁鼓乐探源[J].兰台世界,2015(06).

[2]江枰.<碧鸡漫志>疏证[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

[3]袁建军.传统乐种研究的新维度——西安鼓乐研究述略[J].美与时代,2015(03).

[4]田明.西安鼓乐现状及传承[D].兰州大学,2008.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脉络文化传承
文山州旅游业发展脉络初探
舞龙舞狮竞赛规则的发展脉络与现实启示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大数据对市场营销的冲击研究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教育技术学历史研究方法与学科发展的多视角分析
建国初期电影歌曲发展脉络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