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仕女画的绘画特点

2017-11-30 07:38马倩雯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3期
关键词:传统绘画仕女画

马倩雯

摘要:仕女画是中国绘画女性题材绘画的代表,以描绘古代女性题材为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的仕女画反映着当时女性生活的基本状态,由于古代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地位的局限性,传统仕女画向我们传达出的美是含蓄的、温婉的。在描绘的具体的内容上,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当时社会的女性风貌,向我们传达着传统女性的美。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时间斑驳了纸张,但仕女画所向我们传达的含蓄之美,却值得我们细细斟酌。通过绘画语言、艺术造型、色彩的装饰性、表现的技法等方面来对其特点进行探索。

关键词:仕女画;传统绘画;绘画特点

一、具有东方特色的绘画语言

仕女画与其他人物画不同,所绘制的人物轮廓是用线条来表现的。中国画中的“线”又被称为线条,是在绘画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最简明、最概括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所总结出来的线条。但是我们能够看到的线条不是绘画形象自身有的,是经过画家归纳总结,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的线条,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总结概括。古代创有“衣纹十八描”,而仕女画多采用“铁线描”、“游丝描”、“钉头鼠尾描”。通过线条的合理运用,将仕女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达到形与神的双重统一。顾恺之在传统仕女画中对“线”的运用十分讲究,他的“描线之美”体现在他在所绘仕女画的绘画中运用一种与一笔草书类似速度,线条具有律动感。他的线描被称之为“春蚕之吐丝”、“高古游丝”,有一种婉约之美。而另一位在仕女画中使用“线”的集大成者是吴道子,后人对其 “线”的描述是“吴带当风”,这是一种雄浑阳刚的壮丽之美。中国画中对画面的“境”赋予了更加特殊的意义,通过绘画所蕴含的独特意境风格,传达着绘者心中所要表达的情愫。传统仕女画注重绘画中的意境展现,对其画面情调有独具一格的把握。画师通过自己的艺术情感,合理的经营画面结构,色彩的搭配,使画面不落俗套,推陈出新。以气韵求其绘画品格,仕女画的意境,常常借助人物情景来体现,“空旷寂寥”、“幽深静谧”、“婉转抒情”、“豪情壮志”等等都是画师在特定时期所向我们传达的意境之美。传统仕女画崇尚画面女子的柔和之美,画面多为静谧幽远、配合仕女形象的端庄优雅,多采用传统的造型模式,不会直接表达女性的情感,通过画面中肢体的细节变化来含蓄表达,努力营造出一种矜持内敛却富有内涵的画面。所以对仕女画的品读不能单纯的局限在画面的表面,而是要透过画面看其意境的传达,对其“境”的营造,更加深层次的品读,方能体会传统仕女画独特的意境情趣。

二、独特的艺术造型

传统仕女画在其艺术造型的表达上,主要体现在仪容、服饰、身姿、手式这几个方面。古代仕女画在仪容造型方面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五官方面刻画注重眉与眼睛的传神修饰。历代画家在画作中创造了多种眉式与眼式。在唐代,画工作“十眉图”,构成多种美轮美奂的艺术样式,为后世所传承。在发型发饰方面,古代发饰种类繁多,配以各种簪、钗、步摇、珠花等发饰,熠熠生光。传统仕女画的服饰在画面的表达上可以分为身份服和朝代服两大类。身份服有表现神仙题材的“天衣制”、表现古代典型仕女的“靓装制”、表现习武英雄的“戎装制”、表现侍婢的“侍装制”、表现劳动妇女的“布衣制”。朝代服可分为汉服、唐服、宋服、蒙服、明服、旗服(清代服式)。各朝的服式按照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礼仪服、常服和宴居服这三类。 这些服饰华丽雍容、庄重典雅、飘逸动人。仕女画的身姿美是仕女的第二表情,可以体现出仕女的独特内心活动情感。传统仕女画因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仕女形象总体比较单一,多为举止端庄,强调所绘人物的双修之美。在塑造仕女形象时注意将其身姿与动态融为一体,使画面充满了韵律与节奏,发挥传统造型的特点,使其具有古典之美的同时,增加仕女画独特的韵味。手的造型在绘制仕女画的时候可以体现仕女的内心情感。历代仕女画对手的描绘都有着不同的诠释,有着不同的意味。魏晋南北朝时期,强调手式的连贯性,在绘制的形式上虽然不够严谨,但是所绘仕女却不失优美的情韵。隋唐时期,由于这一时期社会大多强调女性以肥为美,仕女们的手造型圆润,手指厚圆。到了宋代女性的手较唐代比造型纤长灵秀。元代的仕女拥有少数民族特有的矫健和秀丽,同时体现着仕女们的端庄之美。明清时期,仕女们的手姿较为细长,尖长指甲,手如葱丝,独有一番风味。传统仕女画通过指与掌的描绘,惟妙惟肖,使之达到“手受意,指能语”的丰富的艺术效果。

三、传统仕女画的装饰性表达

绘画中的人物在造型与色彩上往往与现实中的人物有所差距,装饰性较强,是画师对所绘物体美的再创作。通过对人物在造型、空间、意境、衣纹、色彩等等因素的合理建构,加以概括、夸张,达到画家所需要的综合画面效果。将艺术作品的灵感高于现实生活的体验,具有装饰性意味。例如阎立本的《步辇图》的画面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这幅画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禄东赞的场景。画面唐太宗坐在步辇上,被抬着步辇和掌扇的侍女所围绕,画面的左侧典礼官正在引荐使节。只见唐太宗威严的外表下流露出帝王的霸气,禄东赞拱手致意。画家依靠画面的合理塑造,体现了特定时期的历史背景,同时对人物的描绘展现了绘画者本身的艺术造诣。特定突出了唐太宗的人物形象,使之比其他人的人设要大一些,同时将仕女的形象略微缩小,显示出其英武的帝王尊严。《步辇图》的表现手法简洁明快,舍弃了不必要的背景,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整幅画作用色讲究,装饰意味十足。没有多余的杂色,朱色的华丽与石绿色的鲜明对比,鲜丽却不浮躁。装饰色彩的合理运用、人物构图的巧妙布局,人物形象的适当夸张,使这幅历史佳作充满了强烈的装饰性意味。在传统仕女画的装饰性的阐述,人物形象与实际的人物虽略有出入,但整体的表现并不影响其对仕女形象的综合预判,同时使画面更加具有趣味性。

四、绘制传统仕女画的不同表现技法

(一)传统工笔仕女画的表现技法

白描浅绛法:这种画法在唐代和宋代极为盛行。精细的线条描绘,通过线来展现仕女的风采。在用白描刻画人物的基础上,略加以颜色烘托出衣纹样式,或者用水墨做底子,轻罩赭调,称为浅绛。是传统仕女画的绘画形式之一。以唐代的吴道子,宋代的李公麟、武宗元为代表的白描画体,成为其他画家争相效仿的典范。工笔重彩法:这种技法设色方面是关键,用墨做底子,再施以色彩,墨与颜色冲击,画师通过反复的渲染,达到厚重感。重视画面基底的衬托,色相的严格把控。水和颜色的控制要尽量准确,不可反复更改,弄脏画面。在色彩叠加过程中,体现出所绘作品具有层次的艺术效果。工笔淡彩法:在宋朝十分流行,到了元明时期达到成熟。淡彩的绘画风格较为沉稳柔和。设色净纯。以色来衬墨,以墨来映色,互为烘托,却互不干扰。达到了和谐统一的色墨情怀。为取得洁净的效果,设色时要干透再染,以情绘画,以理布局,以神统帅。

(二)传统写意仕女画的表现技法

兼工带写法:是指通过对形象的仔细观察,发挥工笔画细致的特点,加以彩墨的描绘,生动形象的展现仕女的风彩。将工笔和写意有机整合起来,达到生动的效果。画作多在生宣纸上作画,作画时,善于控制水分及行笔的速度,笔法流畅。兼工代写的绘画使画作充斥著淡雅的意蕴,以写入画,使画作有传情入意的艺术效果。结合工笔与写意的双重特点,在绘画风格上独具一格。

墨彩写意法:开始于宋代,明清时期盛行。从传世作品可以看出共基本有两种形式:勾垛式和阔笔写意式。三种基本技法:笔法、墨法、水法。笔墨不仅可以表现所绘事物的整体形象,更重要的是一种文人情怀,借墨的特性,抒发作者的思想与立意。笔意与情意相结合,使画面达到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王琪森.中国艺术通史[M].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2.

[2]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3]李霖灿.中国美术史讲座[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通化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绘画仕女画
改琦仕女画风格浅析
“礼教下的光斑”
被“遗忘”的宋代仕女画
唐代人物画述评
传统绘画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作用研究
小议中国油画的本土化
论艺术设计与绘画的关系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论孔子美学对传统绘画的影响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