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与王安忆小说的上海情结

2017-11-30 17:38胡轶男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3期
关键词:女性文学

胡轶男

摘要:论述张爱玲与王安忆两位作家创作中的上海情结,阐述作为30年代女性作家代表的张爱玲对50年代以后的代表王安忆的影响以及现在仍活跃于文坛的王安忆对张爱玲创作的发展。

关键词:女性文学;上海情结;上海女性

20世纪的中国文坛,一个代表了半个世界的文学出现了——女性文学。对于“女性文学”的描述,我个人比较倾向于“一种由女性作家创作的表现女性意识的文学” ①这种说法。纵观女性文学创作中,我最“钟情”于两个人,张爱玲与王安忆。一个展示了世纪中的上海,一个勾画了世纪末的上海,同样用真实灵动的创作内涵关注着上海女性。跨越时空五十年,张爱玲与王安忆这两位关注上海、关注女性的作家在她们的笔下书写了种种上海女性,但她们的态度却又是那么的不相同。张爱玲是冷眼旁观的,文字很淡甚至很冷,淡得彻底,冷的寒心,白流苏、曹七巧这些家喻户晓的女性形象更多的是与社会生活的没落与乱世的苍凉联系在一起。王安忆是知冷知热的,《长恨歌》中的王琦瑶四十年的情爱恩怨被她说得淋漓尽致,妙笔生花地书写着与张爱玲截然不同的苍凉,却不失温情。但张爱玲与王安忆在更多的时候有却有着相同的默契,两位牢牢地抓住了上海独有的城市气质,在对上海女人细腻与繁复的描写上不约而同。

一、上海滩从来不缺少爱恨情仇的故事,而女性作家的作品往往别有一番风趣,张爱玲就是这样一位讲述老上海故事的女性作家,她笔下缠绵悱恻、哀婉感人的爱恨故事,就是对当时上海滩乱世梦魇的真实写照。张爱玲是在东西方文化双重影响的环境下长大的,所以她的创作自然而然的既带有中国传统的封建色彩,又兼具西方的浪漫自由的文明。她将自己生活过的两个城市上海和香港带入了创作中,并且着重描写了她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上海女性。

如果说城市孕育了文学,那么文学也在书写着城市。张爱玲就把她笔下的一个个小女子放入上海这个大环境里,于是“上海变成了张爱玲的味道,愈加的小气、细腻、伤感、多情了” ②。从她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这个充满了时代感的大都市里隐藏着的家长里短,絮絮的诉说,幽幽的想象,这些给这个粗犷的城市蒙上了一层神秘诡谲的面纱。虽然作品中的人物大多以悲情结尾,但这并不是城市的过错,而是传统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的罪恶。“张爱玲以一个涉入现代的都市人的眼光去感观都市和都市中的人,揭示出都市中的丑陋与封建余絮,更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去感受城市、感受城市中的女性生活”③。张爱玲笔下的女性都很好地体现出作者的人生观,那就是女性生存的艰难。也许,这也是长期威胁着张爱玲的生活问题,是作者对于生活、对于都市的切身感受。张爱玲注定就是一个传奇,她的写作手法清新脱俗,她把情与爱、婚姻与家庭的本相,把对追求浪漫的理想境界还原于生活的真实状态,用不加修饰赤裸裸的现实,让一切的风花雪月都归于世俗的生活,创造了那个时代女性作家中的奇迹。

二、《长恨歌》带着我们回到九十年代的旧上海,四十年代“上海小姐”王琦瑶几十年的情与爱令人哀婉动人,王安忆从女性的角度,凭借细腻而绚烂的创作思路让她成为了又一个传奇,《长恨歌》这部小说得到了世人的认可,获得了第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奖、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我觉得王安忆是八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中最出色的一个,她对许多女性问题不是最早触及,但却是较出色的总结者。

对于生活在上海的王安忆,她对上海这座城市有着切身的感受:“我觉得上海是个奇特的地方,带有都市化倾向,它的地域性不强,比别的城市更符合国际潮流”④,王安忆对上海存在着强烈的疏离感,在她的作品中,上海被她尘封在旧相册里,只是偶尔在无聊或清闲时才拿出翻看,却总能在一刹那浮现出美丽的回忆,她总是试图打开弄堂里封闭的窗户,探寻每家每户的秘密。在作品中,王安忆让生命呈现出万千景致,她从自我的生存体验拓展到芸芸众生的个性情态,再折射出人们真实的生存写照,使作品成为时代的标杆。

三、《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成名作,讲述了一个动听而又现实的爱情故事。男女主角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爱情与婚姻不再纯粹,看似圆满的结局,实则浸透着现实的残酷苍凉,女人该坚守怎样的爱情,该追寻怎样的婚姻,该选择怎样的生活,这总是女人们关注、思考的话题,张爱玲超越了时代的局限,以女人独有的视角和细腻的描写,说出了女人的心声和现实的无奈,达到了女性作家创作的一个高峰。而另一个高峰就是王安忆,《长恨歌》堪称王安忆近些年小说创作的鼎峰之作,凭借着对上海的熟悉,王安忆塑造了 “上海小姐” 王琦瑶的形象,随着对王琦瑶这个上海女孩心理状态的细致揣摩,展开了一系列生活场景。不同的时间节点,都会有与主人公千丝万缕联系的人物出现,虽然说各色配角都是为了烘托主角,但在整个故事中,每个时代出现的不同人物,都烙下了各自阶层的鲜明特征,成为叙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断产生矛盾,将故事推向高潮。而每个人物都极其真实,人物关系没有丝毫做作,多元的角色成就了这部经典作品。

我个人认为王安忆是个非常怀旧的人,她和张爱玲有相同的地方。她们都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都由衷地热爱这座美丽与丑陋并存的城市;她们都擅长比喻,而且对女性的刻画尤见功底;她们都偏爱在大时代背景下描写小人物的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王安忆绕不开张爱玲来写上海。即使她不愿意承认受到张爱玲的影响,但王安忆毕竟出生在五十年代,她与女主角王琦瑶最美好的花样年华隔着距离,但她的揣测和判断极其准确,尤其细腻。从张爱玲那里,王安忆找到了她心中极盛时期上海滩的风情,她借助张爱玲的作品来重现那段乱世佳人愛恨情仇的故事,但进入五十年代后,王安忆作品的风格有了明显的变化,或许此时才是代表王安忆自己的思想,王安忆似乎并不愿承认张爱玲的作品对她有着较大的影响,但我们可以看到,在写上海和上海女人上,两人的创作总是颇有默契,也许在读了张爱玲之后,很难不被她描述的上海滩影响。但王安忆的创作与张爱玲也同样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除了时代背景、人物命运等方面的不同之外,两位作者的主观思想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张爱玲一直把自己看作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而王安忆则更愿意把自己当做是一个外来人,这样张爱玲的作品很多时候更感性,而王安忆的作品很多时候更理性。二是不同成长背景在她们身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可以看到,张爱玲出身名门,身上家族力量带来的强大的自信和大家风范显现无疑,而王安忆的缺少了强大的家族背景,在很多细节的描写上更着眼于细节,虽然两人已经很有默契,但细细品读,两人的语言风格也并不完全一样,各有千秋,这是创作者生活环境对作品的必然影响,也赋予了作品不同的人格魅力和独特个性,结合二人不同的身份环境,也令品读更添一份佐料。

张爱玲在小说中编织了香港上海大都市里男女悲欢离合的爱恨情仇,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传奇世界,这个世界既包含浓烈的世俗趣味,又处处闪烁着一个具有现代文明意识的智者所包含的灵性和聪慧,热闹中冷讽,悲凉中打趣,不彻底的声色沉湎,不彻底的虚无苍凉,这既是张爱玲表达独特的自我,也是她创作世界的真实体现。然而作为当代作家的王安忆正延续了她作品中的上海情结又注入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魅力不断的创作下去。

注释:

①《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盛英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5年

②《張愛玲的小說藝術》序夏志清

③《张爱玲小说人物形象的悲剧美学体现》 马建高

④《我是个小说女工》 王安忆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06月30日第二版)

参考文献:

[1]《芸芸众生相——评〈长恨歌〉》

[2]《海内外张爱玲研究评述》

[3]《有声有色如梦如雾游离人生——论张爱玲》

[4]余芳,冯玫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M].中国工商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批评视阈下的文学教学
试论中西方性别理论与女性文学
明清时代女性文学的发展
从安吉拉·卡特的作品看文化重塑与女性文学的创新性
《玫瑰门》中司绮纹的女性形象分析
从生态意识视角探讨我国女性文学
论藏族三代女作家的小说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