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琪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1--01
肠梗阻是一种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是由于任何原因导致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急性发病时,肠梗阻不易诊断,病情发展迅速,可能会引起患者死亡[1]。手术是肠梗阻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在术后可能会发生肠瘘,引发体内酸碱度失衡、营养不良,严重时可出现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现笔者将综合护理应用于肠梗阻术后发生肠瘘的患者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肠梗阻术后发生肠瘘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下:实验组男、女分别19例、13例,年龄29-56岁,平均年龄(38.6±2.3)岁;对照组男、女分别17例、15例,年龄26-57岁,平均年龄(39.1±2.5)岁;所有患者均同意加入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外科术后一般护理;向患者介绍肠梗阻术后发生肠瘘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掌握简单的自我护理知识。
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患者可能因疾病出现紧张、焦虑等负性心理,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应耐心的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情绪;并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的知识,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自信心。(2)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腹腔及创口感染情况,患者体温较高时,可进行物理降温,诸如温水擦拭或冷敷;持续高热时,应及时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患者术后切口可能出现局部肠液渗出,可采用纱布进行引流,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并在伤口周围涂抹氧化锌软膏,减少肠液中消化酶对切口周围皮肤的腐蚀性。(3)营养支持。如患者出现大量体液漏出,可能會导致患者因营养不良而出现消瘦,因体内酸碱失衡而出现精神不振,故而需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可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补充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避免患者发生营养不良或酸碱失衡等状况。术后可静脉滴注下述营养成分: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10%氯化钾50ml、10%葡萄糖酸钙10ml、维他利匹特10ml等。(4)饮食指导。患者术后拔除胃管后,需首先为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无刺激的流质食物,少食多餐。而后逐渐增加脂肪及蛋白质的摄入,依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增加食物量,嘱咐患者饮食需规律,细嚼慢咽,不可暴饮暴食。(5)早期活动。肠梗阻术后肠瘘患者需长期卧床,极易发生并发症,因此在进行治疗中,需早期进行被动或主动活动,定时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进行按摩,避免压疮的发生;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或拍背,避免发生肺炎或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依据患者的病情,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避免发生肠粘连。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疗效判定
治疗效果依据患者的肠瘘愈合时间及腹胀、腹痛消失时间进行判断。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SPS18.0,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 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肠瘘愈合时间及腹胀、腹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出现1例压疮、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6.3%;对照组出现3例压疮、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坠积性肺炎,并发症发生率为28.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5.38,P=0.020)。
3 讨论
肠瘘是肠梗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肠管出现病理性通道,使得肠内容物流出,导致体液丢失,引发水电解紊乱和酸碱失衡,以及感染等一系列情况[2]。因此做好肠梗阻术后发生肠瘘患者的护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在本次实验中,心理护理能够缓解患者因疾病等情况而产生的负性情绪,增加其治疗的自信心;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针对患者出现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缩短腹痛腹胀消失时间及肠瘘愈合时间;患者术后可能会因体液漏出,发生营养不良、酸碱失衡,可采用营养支持以及饮食指导,帮助患者增强身体素质,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依据患者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适当的预防护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肠梗阻术后发生肠瘘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能够缩短腹胀、腹痛的消失时间及肠瘘的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李元新. 克罗恩病肠梗阻的外科治疗[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4, 9(8):36-37.
蒋婉, 杨媛, 耿炜,等. 严重腹部创伤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及肠瘘1例临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15,21(20):97-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