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號:1672-1578(2017)10-0204-01
1.回顾教材
引导学生回顾课本,回归教材,从以前几次考试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写出的答案往往与标准答案有一定的偏差,这样十分非常可惜,所以,通过对教材的再次熟悉,从而把常考语句记清楚。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准确记住大量的知识点,还要深刻理解,所以该记住的知识点就一定要下功夫把它记住,绝对不能偷懒。不管是一轮系统复习还是二轮专题复习,都应引导学生挖掘教材抽取知识链条构建知识网络,以利于学生把获取的课本知识信息归类整合,在头脑中形成系统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准确、熟练、透彻。这样才便于记忆和综合性地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2.针对性练习
看书、练题要有针对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看那部分的书就做那部分的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有利于将知识点活用,知道该如何运用其解题,巩固看书的效果。
3.查漏补缺、建立错题集
后期复习,要让学生重视自建错题本,错题本的建立和合理利用是归纳总结知识点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错题的总结,既可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理解,查漏补缺,又可总结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这对于中下成绩的学生尤为重要。
4.克服四种偏向
(1)克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二轮复习切忌丢开课本,做难题、偏题。
(2)克服速度过快、内容多,时间短,一知半解。
(3)克服照抄照搬、对外来资料、试题,不加选择,整套搬用,题目重复,针对性不强。
(4)克服题海战,生物题很多,题海无边,要以质取胜,做一题会一题。
5.消除焦虑、树立信心,勇敢备战
高三学生学业焦虑主要表现为考试焦虑和学习动力不足。学生考试焦虑体现在对考分的过分看重,说到底是对自己未来前途的焦虑。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一是由于群体效应,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惟一指标。二是不自觉地将获取高学历等同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学生渴望自我实现与现实学业成绩的不理想而导致的认知不协调。只有减轻心理负担与学习负担,才能减轻学习上和精神上的压力,才能健康愉快地成长。为了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策略:
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过强或过弱的动机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不要过多地担忧将来的事情,而应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去。考前作好知识准备以及应付考试突发事件的对策和心理准备,有备才能无患。高考题是大家一起做,你难我难大家难,要对自己有信心。
6.抓效率、抓考分、成绩才是硬道理
6.1 审题技巧:审题能力强,是提高正确答题和答题速度的前提条件。培养审题技巧,就是要注意平时训练,拿到试卷,要迅速而准确地看清楚题目的要求:一看题干,要关注设问与关键词;二看题支,要注意各分支的关键信息;三想出题意图,出题者想考查我们哪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四想原理,初步匹配课本中的原理和概念。在考试中要珍惜第一判断,要认真审题,注意挖掘试题中的隐含条件,充分利用已知解决未知,避免思维定势。千万不要马虎大意,防止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6.2 答题的技巧一般包括:
(1)整体把握。应考时首先得通观全卷、整体把握,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和解答顺序,留有余地,先用一点时间把试卷从头到尾浏览一遍,对试卷各题的难易程度有个全面的、初步的了解,以便安排答题顺序。然后集中大量时间用于审题、解答。要在高考中取得高分,解题的速度与准确度缺一不可。高考试题题量大、难度高,多数考生答不完,更没有时间检查。抱着"回头再检查"的幻想草率答题,结果往往没有时间检查,答题的准确度低,失分率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刚进入考场,心情一般比较紧张,记忆、思维未达到最佳状态,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做容易的题目,不仅有利于顺利地拿到基本分,增加考分的累积,而且因为"顺利"还会给自己增添信心、稳定情绪,使智力活动恢复正常,从而使自己的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可以最后还要留下一小段时间用于检验、复查。采用这样的整体把握策略,就会避免出现前松后紧、虎头蛇尾的现象。
(2)自信从容。高考是一种要调动多种积极因素的复杂劳动,也是对考生的思想、作风、毅力的考查,更需要在情绪稳定的前提下有条不紊地进行。遇到生题要从容、镇静、不急不躁,要想到:"我不会的别人也不会",自信自己的水平不会比别人差多少。有些考生"上场昏",见到生题紧张、害怕,有时一道题做不出,越想越紧张,影响一门学科的考试,有的甚至因一门学科考砸了而影响整个高考。而另一些考生见到熟题却因掉以轻心,粗枝大叶,不加思索而铸成大错。
(3)对于综合性、灵活性较大的试题,不要套用固定的模式,而要用多角度、多层次、联想等思维方法,发挥创造性。
(4)如果在考试结束前,还有一道难题做不出来,而已做好的答题又需要检查,这时就要合理取舍。应采取舍"难"而取"易"、弃"少"而求"多"的策略,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先来检查已做好的答题,保证答题正确,减少失误。
(5)最后要树立一个,要运用学科语言进行科学表达的意识,不写错别字,尽量减少在表达上的失分。这点也是相当重要的,否则就可能造成一些无谓的失分。具体要求如下:
①生物学的专用术语要用准确。
②尽量用课本术语进行表述。
③话要说完整,所谓要有头有尾,要知道说话的目的是要使别人能明白,而不仅仅是自己心里知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