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摘要】问题引导式课堂讨论,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向他人讲授知识可巩固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走出思维误区,掌握知识框架,把握重点,关注细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对高中生物课堂讨论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广大教师借鉴。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讨论问题引导传统的生物教学中忽视了学生智力、思维、语言表达等能力的培养,重点强调知识的灌输、记忆。这与当今高考命题着重考察学生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存在尖锐矛盾。想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就必修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着手。课堂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能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对课堂讨论加以问题引导,让课堂讨论更有序,更高效,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环节。
一、问题引导式课堂讨论的优点
1.用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现行的高中生物课本中的“思考与讨论”板块,目的是让中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总结相关的知识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课中,有两个“思考与讨论”。一个是让学生观察氨基酸的结构,总结氨基酸结构有那些共同点,这样就可以得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高考试卷中经常会考查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但很多学生往往会把它写错。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总结,会大大的加深学生对这本分知识的印象,比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高效许多。本节另一个“思考和讨论”有三个问题:(1)“从氨基酸到蛋白质大致有哪些结构层次?”这个问题不妨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图示,用语言进行描述。(2)“人体食物中的蛋白质怎样转变为氨基酸?氨基酸怎样才能变成蛋白质?它们是如何相互转化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讨论,加深了对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理解。
2.向其他学生讲解知识,给优等生更多的锻炼机会。课堂讲授时,每位同学获取的知识存在差异。更高层次的掌握是能够将这个知识点“教授”给别人。在课堂讨论时,一个同学复述自己的见解,当其他同学有疑问时进行讨论,让其他同学信服,就需要对这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和研究,同时,在相互讨论中发现思维漏洞,不仅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更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更多提升。
二、问题引导式课堂讨论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逐步深入了解整体框架。对于知识的学习,学生很容易出现“猴子掰苞米”式的遗忘,无法对知识形成的前后联系。这个时候,教师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条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的“问题链”。这条“问题链”体现教师教学的思路,打通学生学习的思路,起到融会贯通的效果。《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课的知识点围绕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这一结论展开,主要讲解了水分进出细胞的原理和条件,以及其他物质跨膜运输的现象。通过分析本课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师设计环环相扣的系列问题,如“水分渗透作用的原理及条件是什么?”“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否也需要这两个条件?动物细胞的什么结构相当于半透膜?”
2.把握重点。知识复习时,问题引导的课堂讨论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课本中的重难点,教师设置思考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可以达到非常良好的复习效果。在复习“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部分时,教师不需要直接谈两重性的原因、意义,而是提问“一根幼苗平躺在地上,一段时间以后,生长状况会如何?”学生回答问题时,就可以解决这样几个问题:(1)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地一侧生长素浓度低以及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2)同样的浓度条件下茎不如根敏感(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3)这样一种调节机制实际上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三、问题引导式课堂讨论在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1.讨论问题要有思维挑战性。课堂中讨论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问题不能过于简单。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高中生的个性特征,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讨论问题需按照一定的线索,让学生沿着这些线索探究应该解决的问题。同时也鼓励学生超越教师的预设,生成新的问题,提出有创造性的见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时,就脂质和蛋白质怎样组成细胞膜这个问题,可以设置2个话题让学生开展讨论:
论题①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成单分子层,么磷脂分子的头尾会怎样排布?
论题②细胞膜中双层磷脂分子应该怎样排布?
2.严密组织适时的对课堂讨论进行引导。讨论是个体思维碰撞的过程。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思维障碍,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学生讨论,同时,也要参与学生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指导得法,及时点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还让讨论有明确的针对性。
參考文献:
[1]杨家鸾.讨论,高中生物课堂的一剂良药[J].生物技术世界,2013,(06):1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