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纳
摘要:语文是学习其他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好语文课是每个教师应有的责任,本文结合作者自己参与语文工作的教学经历和经验,阐述了一些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的做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做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0-0058-01
时代在进步,社会对人们的知识要求越来越高。语文作为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做好语文教学就显得愈加重要。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该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功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乐意学。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学习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
1.2 开展各种活动,把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乐趣化。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时间不长等特点,给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如果在教学中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就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其一,适当的讲故事,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提高。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过许许多的书法家,到今天还流传着他们的奇闻轶事。如王羲之"力透纸背"的故事,柳公权勤奋学习的故事,郑板桥"卖字助穷人"的故事等等。学生就会被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刻苦好学的精神所感染,为他们高尚的人格所打动,从而受到启发,在学习过程中个个表现得兴趣盎然。
其二,搞比赛,可以使个人之间的,也可以是小组之间的。小学生生性好动,好胜心、荣誉感极强,他们总渴望自己的成功能得到大家的肯定。针对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字教学中,可安排了一些比赛活动。在活动中,对表现好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比原来有进步的学生也给予肯定。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写字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开展多形式的教学模式
教学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教学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作为基础语言学科,朗读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会更有利教学效果的提高,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驰情其中,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这座桥梁本身就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需要我们的"情感的王子"--学生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才能与作者会面,达成情感的契合。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3.学生学习劳逸结合
现在的学生从小学教育开始就背着沉重的书包,学习、学习、再学习就是他们的任务。家长对孩子严加管教,望子成龙。学校、教师强化学生的学习量,希望学生出成绩。学生被强迫在象牙塔里学习,经常抱怨学习压力大,很累。很多学生在不断地被督促中,学习成绩并不是预期的那样,反而下降了。每个人的精神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不能承受之重。造成学生疲劳的原因包括:睡眠不足。许多考生不顾白天紧张学习的大量消耗,贪求灯下用功,往往看书到深夜,以至睡眠不足,打乱了人体正常生物节律,终日昏昏沉沉;学习内容过多过难。学习内容过多,一定会占用休息时间,导致睡眠时间缩短;学习内容过深,需要大脑进行紧张的思维活动,致使大脑疲劳。另外,过难的内容也会影响到考生的复习兴趣,加速疲劳的形成。心理压力过大。总是担心考不好怎么办,整天在焦虑的状态下度过。这样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休息,而且会使学生精力不能集中,导致学习效率下降,不能完成学习计划,反过来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更容易产生疲劳。
预防学习疲劳最重要的方式是做到科学用脑,做到劳逸结合。大脑是新陈代谢最活跃的器官,当进行紧张繁重的脑力劳动时,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流经大脑的血量减少,引起"脑贫血",出现疲劳症状。如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这些都会让学生的学习事倍功半。因此,只有按照大脑活动的规律,科学使用大脑,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最佳方法就是劳逸结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