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东
坚定党的领导是攻坚克难、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必由路径。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对于完成脱贫攻坚、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具有重要意义。
在撤市设区的关键节点,如何统筹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扶贫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如何实现民生保障特惠与普惠的动态平衡,如何调整县域扶贫与城市扶贫的观念视角和路径标准,是章丘全面小康进程中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
在深入学习中共中央文件、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和山东省政府要求后,章丘放大格局、放眼全局,对扶贫工作进行前瞻思考和系统谋划,以积极探索党建提升为抓手,以信息化为支撑,促进经济发展转型,推进脱贫攻坚事业。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虽位列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29位、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6位,但在这片充满蓬勃生机的发展沃土上,仍有21018个贫困户,共计44433人。
党建扶贫一体化
基层党建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扶贫开发是夯实基层基础的重大机遇,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章丘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考验基层党建的主战场,把脱贫成效作为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试金石,把精兵强将、各类资源、管理服务汇聚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做到脱贫攻坚的“战场”在哪里,党的工作就拓展到哪里,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首先,做到支部联建强班子,打造过硬“桥头堡”。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得怎么样,直接影响到党的凝聚力、影响力、战斗力的充分发挥。
对章丘来说,基层党支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力量,提升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力就是打造脱贫攻坚“坚强堡垒”。
贫困村党支部大多没有条件和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村级组织在群众心目中没作为、没地位,有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
着眼解决贫困村班子能力弱、基础差、办法少等问题,章丘统筹整合全区120个部门机关、70家企业和社会组织、61个经济强村和经营主体与贫困村户结对帮扶,建立251个贫困村(责任片区)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双向协作、互惠互利,推动扶贫脱贫由“单向帮扶”向“互补双赢”转变,不断增强贫困村党组织推进脱贫能力。
其次,党员联动强队伍,组建脱贫“先锋队”。围绕压实责任、转变作风,促进党员干部作用发挥。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各级干部要把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研究扶贫开发面临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开展工作。
在章丘构建的扶贫责任体系下,全区党员干部下沉到基层,充实基层力量,给基层党支部“输血”。因此,章丘大力实施以“单位联百村、干部带万户”为主要内容的联带扶贫行动,安排全区3363名党员干部包联所有贫困户,选派160名优秀后备干部担任驻贫困村第一书记,设立“党员中心户”2800余户,培养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9000余人,划定党员责任区、先锋岗2.3万个,形成了临时党组织统筹指导、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包联干部全面覆盖、党员干部模范带动的组团化帮扶队伍,有效凝聚各方面人力物力。
第三,人才联建强发展,培育致富“引路人”。要发展,人才是根本。
今年2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学习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要加强贫困村两委建设,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因此,除了党员干部以外,章丘注重吸引人才返乡创业,给予多种形式的支持,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针对部分贫困村村干部老龄化、村级组织后继乏人问题,章丘研究出台《关于实施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加强村级班子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创业实训、资金扶持、干部挂职锻炼等22条一揽子扶持政策。
凡是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项目,都能享受到1—10万元创业扶持,通过人才回归、资金回流、创业回乡,培育起了一支“青年人才突击队”。
2016年至今,全区建立起了300余人的农村优秀后备人才库,每年列支500万元财政资金,扶持重点创业项目37个,11名优秀人才挂任镇街团委副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为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提供了源头活水。
以发展带扶贫
推进产业扶贫,是深化贫困地区“三农”发展、推进扶贫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实践。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把产业发展放在第一位,把培树产业融入到扶贫脱贫全过程。
章丘南部山区、中部平原、北部滩区各占三分之一,虽然是全国百强县市,但是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贫富差距大,全区近70%的贫困村、贫困群众分布在山区、滩区。
工作中,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有力抓手,把项目建设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把贫困区域作为优化生态环境的潜力空间,抓扶贫促发展,以发展保脱贫。
首先,明确脱贫路径,突出绿色生态。扶贫必须走“绿色”道路,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协调发展的道路,实践“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章丘集中连片贫困区域主要集中在南部山区,可耕种农田多数为中低产田,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较低。但贫困环境下却有着独特的发展优势,区域生态资源丰富,自然人文景点众多,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
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对南部山区实施大保护,通过健全完善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扶贫机制,集中力量重点打造集自然风景、农情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等绿色产业,既让群众有了增收致富的“聚宝盆”,更保住了绿水青山的“生态魂”。
其次,统筹产业布局,突出资源整合。以点带面,先示范后推广。endprint
对口支援、援疆等工作的开展,为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带动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章丘统筹区域资源,实现地区协同发展,完成脱贫攻坚提供了范例。
章丘贫困村分布面较广,既有集中连片的区域性整体贫困,又有零散分布的插花式贫困。许多自然资源、产业基础相似的村在推进扶贫项目时,往往存在重复建设、各自为战的情况。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立足贫困地区的基层班子、产业基础、资源禀赋、人才支撑等情况,坚持区域联动、统筹布局、以村带户,整合几个村甚至几个镇街的资源优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扶贫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区,形成握指成拳、整体推进的聚合效应。
第三,章丘市在扶持脱贫项目、脱贫产业的发展方面注重突出品牌意识、合作意识。
为解决扶贫项目成活率低的问题,在谋划、推进扶贫产业项目时,统筹整合经济强村、优秀经营主体已有的产业品牌和市场资源,采取资金持股、技术服务和经营管理入股、盘活闲置资源、共用特色品牌等多种形式,发动经济强村和优秀经营主体参与贫困村扶贫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使贫困村的扶贫政策、资金、闲置资源优势与经济强村、优秀经营主体的人才、市场、品牌、技术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帮助扶贫项目健康良性发展,实现项目共建、利益共享、发展共赢。
千家万户的贫困群众要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靠单打独斗是不现实的,必须依靠龙头企业、经营大户带动,发挥“龙头”的示范效应、模范效应、引领效应。
因此,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市场主体、企业主体、农村能人、回乡人才的培育扶持,着力发展农村经营大户、营销专业合作社、产加销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升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力争打造融合一二三产业、贯通上下游的全产业链,形成一个企业壮大、一个产业发展、一方百姓脱贫增收的良好局面。
管理服务一体化
精准脱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系于精准。围绕“精准”这一要义,着眼扶贫信息精准分析、扶贫干部精准管理、供需对接精准服务,章丘在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的同时,创新实践信息化扶贫模式,以信息化助推脱贫攻坚精准化,为脱贫攻坚提供了“网动力”支撑。
首先,大数据不仅为记录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提供了支撑,同时,也为章丘区精准量化党员干部的工作过程提供了参考依据,便于党员干部及时总结经验、分享经验、共同进步。在利用大数据方面,章丘区总结出三个“一”经验。
一套系统管总,研发“章丘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具备信息统计、数据分析、工作监管、政策对接、成效评估等功能,实现了贫困信息逐条录入、致贫原因逐户分析、帮扶方案逐类制定,全面掌握贫困村户分布、扶贫措施进度、脱贫效果反馈等情况。
一组数据共享,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贫困村户进行电子建档立卡,对脱贫对象、致贫原因、脱贫措施、脱贫时限、帮扶人员等相关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和关联对应,变分散杂乱的粗放信息为精准有序的数字信息。
一部手机联通,研发“章丘扶贫”APP手机软件,要求所有参与扶贫的干部全部安装到手机上,打破扶贫信息存储、传输和查询的时空限制,实现权限范围内的信息互连互通互查。
其次,大数据为章丘将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提供了支撑,让扶贫与市场相结合,合理配置资源。
一方面,章丘拓宽生产帮扶渠道,整合对接“百农汇”、“齐鲁互联网+示范基地”、“章丘e家香”、“彰美精选”和农村淘宝等电商扶贫平台产品资源和市场信息,实现 “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推动扶贫产品推广网络化。
另一方面,章丘拓宽生活帮扶渠道,依托“章丘扶贫”信息管理系统,搭建云端贫困户“爱心超市”,整合党政机关、行业部门、社会力量资源,通过信息平台向贫困群众及时推送捐献的爱心物资信息。向包联帮扶人员推送贫困户需求情况,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双向互动,为精准帮扶提供信息化保障。
章丘的精准脱贫工作首先在于有一个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和干部队伍,其次,发挥章丘经济强区的优势,将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将贫困户固定在产业链条上,最后,利用现代化手段,拓宽产业发展路径,最终实现全面共同奔小康的“中国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