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家训文化的现代伦理价值及其启示

2017-11-30 15:05陈荟芳
理论观察 2017年9期
关键词:价值

陈荟芳

摘要:古代家训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基本要求。研究中国古代家训的现代伦理价值,对于我们进行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旨在梳理中国古代家训中蕴含的现代伦理价值,以探索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独特借鉴价值。

关键词:古代家训;现代伦理;价值

古代家训主要指父祖对子孙、族长对族人的训示教诲,是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形成和繁荣起来的,关于治家教子的训诫,从时间上主要是指先秦到明清时期的家训。它是用宗法、专制社会的礼法制度、伦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指导人们处理家族关系,教育子女成长的训诫。家训是个统称,不同的人写的家训有不同的标题,家训在历史上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家法、家约、家规、家戒、家范、家仪、家则、庭训、庭浩、内训等。家训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特别是伦理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们以自己饱经沧桑的人生经历为基础,以优美感人的语言向儿孙辈传授丰富的修身、治家经验,企盼以此使后辈能够修己正身、诚心立志、读书明理、成圣成贤:其次则希望家人能够世代和睦、节俭持家、勿骄勿奢、为善去恶、从容处世、交友远候等等。

古代家训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和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特别是伦理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传统社会家庭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以德立身、以德处世、以德载物是其核心思想,古代家训可以说是培养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基本要求。因此研究中国古代家训的现代伦理价值,对于我们进行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下面就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梳理中国古代家训中蕴含的现代伦理价值,以及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独特借鉴价值。

一、中国古代家训的现代伦理价值

正如梁漱溟所说。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伦理社会”,古代家训文化便是建立在此基础上,强调“国之本在家”,十分重视“齐家”,而“齐家”在于“修身”;修身就是家庭成员个体的道德修养。此外,传统社会的家庭是以父家长制为主体的宗法制结构。宗法制结构就是家或家族通过立子立嫡的继承法而代代相传,家训就是达到家庭、家族得以代代延续的文化基础。家训不仅是一个家庭、家族代代延续的文化基础,也是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基础文化。

(一)政治伦理价值

古代家训文化始终以儒家的“修齐治平”学说为根本,以儒家的三纲五常、孝悌忠信观念为核心,体现的是仁义孝悌、中庸之道的儒家文化精神。它广泛地宣扬与中国宗法专制社会相互适应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诸如“忠孝仁爱”、“修身养性”、“乐其名分”、“存心尽公”等等。从家训文化起源来看,《尚书·无逸》是我国古代较早的、相对完整的、具有政治伦理意味的家训,其提出了“先知稼穑之艰難,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的思想,意在教诲君王应具备为政以德的思想。

中国古代家训文化中饱含报效国家、忠于国家的思想。如周公旦的《诫伯禽书》,周公告诫儿子说:“德行宽裕守之以恭”,即使贵为天子,也要时刻对人民常怀感恩之心。宋代包拯在他写给后人的《包拯集》里谈到“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要求子孙对国家要忠、孝、廉。赵鼎在《戒子勤廉》中说,凡是做官的人,都要以廉沽、勤政为根本。魏征也自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唐太宗李世民在《帝范》中说道:“抚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礼。奉先思孝,处位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此乃君之体也”。以仁孝德义治国,这是作为君主应遵守的基本准则,是大仁大义。爱新觉罗·玄烨在《庭训格言》中提到:“仁者无不爱。凡爱人爱物,皆爱也。故其所感甚深,所及甚广。在上则人咸戴焉,在下则人咸亲焉”,只有广施仁爱,才能更好地治理天下。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其《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激扬文字中抒发其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清代爱国志士林则徐在其遭受投降诬陷打击,发配新疆之前赋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来表达为了国家利益,可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浩然正气和报国之心。

(二)社会伦理价值

古代家训文化具有“家国同构”的社会性。是一种以家国一体理念为核心的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家庭化。具有相统一的治家和爱国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它使社会的普遍意识形态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行为。有效地化解了社会成员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进而形成整个社会的精神风尚,使家庭成员通过家规家训的教化,自觉地遵守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并依此来塑造自我,砥砺自我,提升自我。使全体社会成员,在古代家训文化的熏陶下,达到以矢志不渝的家国情怀、爱国爱民的精神文化境界,以社会共识的伦理治家教子,以时代的需求立德修身,最终实现家庭教育与社会文化相结合,事理与亲情相融合,口训与心育同时并用的文化教育功能。

中国古代家训文化中饱含感恩社会的思想。有被众多家族和家庭普遍认可的“扶危济困、乐善好施、和待乡邻、与人为善”等价值观思想。如《钱氏家训》中钱缪就提到:“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救灾周急,排难解纷。修桥路以利人行,造河船以济众渡。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提倡公益事业,以造福社会大众为行事之准则。《袁氏世范》中则强调,“乡人有纠率钱物以造桥、修路及打造渡船者,宜随力助之,不可谓舍财不见获福而不为”,对他人有益、造福世人才是处世之道。这里体现的是一种爱众亲仁、博施济众的博爱精神。这些精神在传统社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时至今日,这些精神仍被众多家庭应用于家庭教育,并被当今社会大众共同认定为人生价值的核心,成为具有普适性的价值判断标准,构成了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础。

(三)家庭伦理价值

古代家训文化深受儒家“修齐治平”思想的影响,非常重视家业的治理,重视家庭的和谐安宁,把严谨治家、家庭和睦、兄友弟恭、父慈子孝放在突出位置,教育家庭成员合乎“道”,顺乎“义”,家庭只有“元气团结”了,才能实现“家道隆昌”。endprint

在治家方面,司马光在《居家杂仪》中就指出:“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颜氏家训》中强调兄弟妯娌间要和睦相处,少生嫌隙,“各妻其妻,各子其子”。《朱子家训》中告诫子孙要勤俭持家,杜绝奢侈浪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家庭和睦方面,同治年间《东阳潘氏宗谱》的族规明确提出:“族属同气,休戚与共,凡遇水火、盗贼、诬枉,一切患难,须协力相助。”《太祖实录》中说道:“一家之事,贵于安宁和睦悠久也”。《袁氏世范·睦亲》篇阐释了亲人失和的原因及其弊端,阐明了涵盖父子、兄弟、夫妇、妯娌、子侄等各种家庭关系和睦相处的原则方法。在教子方面,明朝《庞氏家训》强调营造优良家风,规定利用祭祀聚会之机来扬善惩恶,培养子弟的优秀品德;“江南第一家”郑氏家族的家训《郑氏规范·第一百三十四条》就提出,“吾家既以孝义表门,所习所行,无非积善之事,子孙皆当体此,不得妄肆威福,图胁人财,侵凌人产,以为祖宗积德之累”,教育子孙后代要多积德行善。《温公家范》提出“爱而不教,适所以害之也”;板桥先生在家书中则写到“要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恶之性,不得为犹子而始纵惜也”。在孝道方面,当今社会往往狭义的理解成尽“赡养”义务。更有甚者仅仅落脚于三餐之“养”,较为全面的解释应当数“君子事亲,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严”。

二、对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启示

(一)好的家训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

家训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手段,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但有的家长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其实学习和传承古代优秀的家训文化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我们要引导广大家庭树立良好家风,家长要注重自身修养,注意行为举止,传承家庭美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家庭环境。中国古代家训以自己别具特色的教化功能和教化方式促进了家国整合机制的形成和巩固,保证了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稳定。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农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卓有成效地在家庭、宗族乃至全社会倡导和推行了进德修身、睦亲齐家、治家兴业、待人处世等各個方面的伦理道德准则。熏陶和养育出了品德高尚、为国为民、清正廉洁、坚持操守、宽厚谦恭的一代代名臣贤士、谦谦君子。这些精神在传统社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时至今日,这些精神仍被众多家庭应用于家庭教育,并被当今社会大众共同认定为人生价值的核心,成为具有普适性的价值判断标准,构成了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础。

(二)好的家风是一股强有力的道德力量

不可否认,现代家庭伦理关系有矫枉过正的迹象。家庭重心严重下移,导致部分现代青少年冷漠、自我,缺乏责任心,唯我独尊。传统社会“孝亲忠君”的伦理道德教育具有阶级社会的局限性,但是,无可否认,其中对家庭人伦的重视和其中蕴含的对父母亲人的感恩教育极具现代价值。在传统社会家庭中,基本的人伦关系包含夫妻、父子、兄弟三个方面。这样的礼仪规范教育使青少年具有强烈的角色意识,为人子,就要时刻心中有父母,和现代家庭部分青少年动辄离家出走、稍有不顺就寻死觅活形成鲜明的对比。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良好的家风家训需要大家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传承优良的家风、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拥有良好的家风意识,令人心寒的社会道德滑坡,就一定能得到有力遏制。一个家庭的家风是积极向善的,一个家的所有家庭成员的品德是纯洁的、高尚的,那么一个社会就是和谐的。

(三)塑造好的家风、传承好的家训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在今天,提倡家风,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若每一个人都能维护好自己的家风,借鉴别人他姓的家风,必将发掘好传统文化的精髓。良好的家风。离不开家教,鲁迅先生说过:“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家风是融在血脉中的骄傲,是先人从一代又一代的的生活中总结出的家族风气。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过于关注对物质和财富的追求,西方文化和精神的冲击使得国人尚未成熟的新价值体系受到巨大冲击,现代国人出现了价值观多样化的趋势,而且普遍遇到了道德困境,不安全奶粉、食品安全危机、官员腐败等情况时有发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道德建设亟需加强,我们需要建立起稳定而统一的社会道德标杆。唤醒人们的道德自律以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精神家园。在这个过程中。家庭道德建设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家清则风清,家正则国正。古代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在治家持家、修身涉世等方面都给出了具体的行为参考和规范,有利于子孙后代更好地立身处世,避免一些人生挫折、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endprint

猜你喜欢
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一块石头的价值
六步提升自我
小黑羊的价值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高估50名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高估50名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