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战
摘要:伪满前期,日本帝国主义利用孔教在中国人传统观念里的意识地位,经过汉奸学者的肆意曲解,将之改造成符合日本殖民统治需要的“王道”思想,通过全境范围内开展祭孔典礼,表彰孝子节妇等措施,在社会上广泛宣扬推广。不过“王道”思想毕竟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殖民者的全面去中国化不利,曾经兴盛一时的孔教此后逐步衰落,最终让位给来自日本的神道思想。
关键词:伪满;王道思想;祭孔大典;孝子节妇
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实施“王道”政治。日偽高层人物出面带动引导,自上而下掀起了一股复兴“孔教”的浪潮。推崇提倡所谓孔子的东方至圣之学,“合乎以满洲国民为代表的东亚各民族的民情心理的,在风俗习惯上也很适合。并且容易理解和实行”.构成伪国统治前期殖民地奴化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
孔子和他所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社会中的主导思想,对于维系中华民族的民心,实现国家大一统,起到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民国伊始新文化运动兴起,新思潮新风尚开始涌人人们的头脑视野。但儒家思想仍然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力。关东军操纵下推出的《满洲国建国宣言》提出:“当惟礼教是崇,实行王道主义。”《满洲国执政宣言》再次重申:“今立吾国,以道德仁爱为主”,“王道乐土,当可见诸事实”。伪满汉奸文人秉承日本主子的意旨,对儒家典籍内某些词句的含义进行肆意的歪曲,加入不少殖民主义内容的思想毒素,同时结合了原有儒教压迫人民的糟粕部分,将儒家文化蜕变成符合日本帝国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宣传需要的“王道”思想。日本殖民者利用儒家文明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作用,把王道思想说成是孔教的继承复兴。奉为“今日起死回生的良药”,而“致之于安居乐业之途也”,美化日伪统治是儒家一直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王道政治的体现,愚弄欺骗东北广大民众。阐述王道思想最为突出,使王道思想全面化系统化的,首推时任伪满国务总理大臣郑孝胥。
郑孝胥的王道思想,“以博爱为主”,“以礼让为先”,实质意义是让东北人民跟日本侵略者讲仁爱、尽义务,思想观念上接纳认同日本人的主导地位。王道思想劝诫社会大众“戒狂傲”,“戒轻浮”,不允许有热爱中华民族的信念情操,严禁任何反抗日伪的行为斗争。王道思想将“孝、慈、友、恭、义、顺、睦”,做为人们的为人准则和行为规范,在于使东北民众同日伪统治者要亲谊、和善、忠敬、遵从。王道思想强调外交方面“亲仁善邻”,不言而喻“善邻”即专指日本,鼓吹日本可堪伪国效法的榜样,“日本国有旧道德做了根本,所以能成如此大功业”,中国自古以来的孔孟之道辛亥革命后却被民主共和思想和共产学说破坏殆尽,因此国家衰败,现在伪满彻底恢复旧有孔教,“将来满日两国,自然是志同道合的了。”王道思想对于伪满国军官兵的基本要求则是“抱定立志、知耻二义”,做一个标准的“王道”军人。郑孝胥特别指出教育内容里重点灌输王道思想,“编入国民教育,则人民思想自然高尚”,传授方法力避枯燥无味,于生动兴味中起到点化的功效。王道思想的内容主旨,就是麻痹东北人民,承认接受伪满洲国,充当为日本的殖民掠夺政策出苦大力卖命的“谨守本分”之人。
经过改造后的伪满孔教,已不再复拥有儒家学说的本义内涵,而是转化成维护日本统治,替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径辩解的思想舆论工具。因此日本殖民者大肆喧嚣复兴孔教,利用它当做腐蚀、毒化东北人民心灵世界的精神鸦片。日本人推行的王道思想打着光大发扬传统文明礼教的幌子,行殖民思想文化渗透之实,具有高深层次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其手法可谓阴狠老辣。
1932年4月,经日伪当局授意,伪满孔学总会创立,“以提倡尊孔,阐明圣经,发扬圣教为宗旨”,总部设置在沈阳原清朝皇宫内,辽、吉、黑三省36座县城建有分支会。孔学总会和地区分支会,于祭孔典礼等日子定期举办讲演会,平时临时安排进行王道思想宣传演讲,组织讲员下到各处特别是偏僻乡镇举行巡回讲演,“冀使乡僻之民了解王道国家之真谛。”与此同时,孔学总会从事出版发行协会刊物,创办图书馆、书院,开展王道理论“研究”等一系列活动,“颇有教化之势力也”。
建立文庙祭祀孔子,始于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随后历代王朝相沿不变。民国成立不久,文庙祀孔被废止。伪满政府全面恢复祭孔制度,通过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大范围地宣扬传播王道思想,扩大王道思想的影响力,“本王道治国之精神,实行大同主义,以道德礼教范围人心”。
1932年3月起,伪满政权着手调查境内文庙现状,为整个伪国的祀孔大典做准备,“本发扬儒教之精神,谋举行盛大之祭祀典……预先调查全国文庙状况。”结果显示,计有伪都新京文庙1处,奉天全省31处,吉林17处,黑龙江省13处。其中有的文庙年久失修,有些规模窄小,新近几十年设立的县治则大多没有兴建文庙,“似此参差不齐,尊孔之礼未能统一,何以继往开来,教化人心乎?”日伪决定扩大完善文庙设施建设。伪文教部确定由部里适当补助一部分,省、县迅即筹款修缮,扩建破损狭窄的文庙,“各地文庙应按资力所及赶速修葺及装璜之。”至于尚未建立文庙各县,应设法紧急筹集资金修筑,以备秋季祭孔典礼时使用。
基于祭祀大典为巩固日伪政权所起的非同寻常的作用,“国家既认为最要之祀典”,伪满文教部对即将到来的典礼中新京及省、县文庙供奉的圣贤位次顺序,做了统一的规定排列,“颁布全国,以昭整齐。”文庙正殿中央南向摆放至圣先师孔子神位,两旁供放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孔伋、亚圣孟子牌位,再外东西两侧是闵子、冉子等12哲人之位。两庑中东庑摆列周敦颐、程颢等先贤40位,公羊高、伏胜、孔安国等先儒38位:西庑排放谷梁赤、董仲舒等先儒37位。举行正式祀孔典礼前,伪文教部礼教司规定了祭典的仪式程序,编写下发《祀孔参考》《振兴礼教》《孔道是王道唯一的途径》多种小册子,供省、县在祭祀时遵照执行使用。伪文教部并预备好数量众多的秋丁宣传单和标语。分送到各地广为散发,或者张贴于显要位置。增强向社会大众普及灌输王道思想的效果。按照日伪政府的要求,有条件的地方还应事先配置乐器、舞具,从小学校里挑选合适的学生,训练成歌生、舞生,以“修明礼乐为先”。祭孔大典时进行乐舞仪式的演绎,衬托出庄严肃穆的气氛。endprint
伪国尊孔祀典的法定日期,分别为春秋两季丁祭,“每年于春秋之上丁日,举国一致虔行盛大之典礼。”1932年9月3日,伪满进行首次“国家”祭孔盛典。“在全满各地都举行了丁祭。”伪都新京的祭典,由郑孝胥担任主祭官,“国务总理公弼谐政理,尊隆王道”,会同伪国中央的头面人物,赴位于东二道街的新京文庙,依照严格的礼节规定,举行隆重的典礼仪式。省、县两级的长官,带领属下大小同僚到当地文庙,展开祭祀活动。当日,公众场所安排有講演会,宣讲伪国“尊孔”的必要性和意义,“阐明圣道”。规模如此庞大的祀典,对于王道政治而言,属于最佳的耳濡目染熏陶教育手段,“我国家崇祀孔子,期以此忠信之礼.化及万方。”
1933年3月2号春季上丁祭孔日,郑孝胥再次出面主持新京文庙大典,伪国相关部门对此紧锣密鼓进行了一个月的筹务工作。伪长春县公署担负文庙修饰事宜,文教部负责预备祭品、礼器、乐器、牺牲品、应用物品一应祭祀用具,长春县教育局选拔训练乐舞生及赞礼人员。所有仪式环节均提前组织了演练。从祀典前一天,新京文庙既警戒森严,防止反满抗日人员进来从事破坏活动,“以免疏虞”可以看出日伪统治者对祭孔祀典的非常重视,各项准备安排得有条不紊且不容许有半点闪失。
1933年9月28日秋丁祭典,伪执政溥仪亲自出马,在郑孝胥、张景惠、罗振玉、宝熙等众多伪国高官,以及日本关东军、领事馆代表的陪同下,赴新京文庙主祭。溥仪一行人于大成殿对孔子神位行三跪九叩大礼,场面颇为壮观,“以尊崇先师,重整祀典为嚆矢”,将祭孔活动推向了最高峰,伪满孔教的发展进入极盛时期。
日本帝国主义极力提倡所谓纲常名教。“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最终目的是想达成“君为臣纲”。伪满当局大肆宣扬“忠君”敬上的意识观念,要求民众效忠于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溥仪,实际上就是服从日本殖民者的压迫。盖因“劝孝即所以教忠,守节斯可以明礼”,日伪于社会上大张旗鼓地开展表彰孝子节妇,礼敬耆老运动,是伪国推行王道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3年2月15日,伪文教部颁布《表彰孝子节妇等暂行规程》,制定了具体的范围标准程序,表彰对象为孝子、节妇、义仆、懿行等类人物。伪国地方政权展开调查,“对于节孝广事征求”,将认为符合条件者的姓名、年龄、籍贯、住址、家族家庭状况、个人简历和值得表彰的事迹,具明呈报。经伪文教部核准,公开进行表奖,“以作国人表率,此为移风易俗之先声。”5月28日农历端午,伪满举行第一次全“国”性表彰活动。受表奖者有孝子14名,其中伪奉天省8人,吉林省4人,黑龙江省1人,新京特别市1人;伪奉天省节妇29名,吉林省7名,黑龙江省8名,新京特别市1名:伪奉天省烈妇、烈女各1人,吉林省贞女1人,分别颁给证书一纸,银盾一座,匾额一悬。伪文教部指示各省广泛宣传表彰行动的意图,“使人民心理翻然一新,于推行王道亦将如风行草偃之神速矣。”日伪并特意编纂节孝名录书籍一册,以垂永远。随后伪满历年都要进行此类表彰活动,成为定例。1934年3月伪帝溥仪登极,文教部奉旨开展最大规模的表彰行动,褒奖孝子、节妇、义仆、烈女、懿行411人,将其事迹镌刻银盾上,连同表彰状等奖品,由受表彰者所在县政府举行恭敬庄重的授赠仪式。
自1933年起,伪国开展礼敬耆老运动。日伪当局从80岁以上老年人中。挑选出遵守殖民地道德标准,在乡里颇具声望的“德行兼备”之人,或教导后辈有方,于当地民俗教化做出突出成绩,对地方公益有重大贡献者,“能以善言教人,以善行化人之德硕望重”的耆老,赠予敬老徽章、奖状,按古之惯例将他们集中起来召开尊老盛宴,按照整套礼节规定奉行隆重的敬老仪式,“以拟健全国民咸知耆老之宜礼敬。”
1942年伪满成立十周年,举行大庆典礼活动,各地伪政府与协和会将本地区新、老受表彰者召集一起,“实行尊敬节妇孝子及耆老的仪式。”到这年底,伪国统共奖励表彰孝子619名,节妇2297名,烈妇30名,贞女1名,义仆6名,耆老48名,懿行384名,总计3385人。
伪满前期孔教盛行,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奴役政策,决定了这种局面不会持续长久。九一八后日本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不过思想领域里的征服控制却远非一朝一夕之功,中华民族的精神意识仍然占据着东北人民的内心深处。日本侵略者于是借用孔孟礼教的外衣,大力推行实质内涵已被偷梁换柱,异化成顺应殖民文化观念的王道思想,笼络稳定人心,蒙骗东北广大民众。随着日本的统治相对趋于稳固,“皇道”精神强行输入到伪满,“尊孔”热便逐渐冷落下来。以祭孔大典为例,人为地添加进更多来自日本的思想文化内容。伪国先时的祭孔,仪式上穿的礼服属于“清朝时代礼祭官服色”,“承祭及执事官着用蓝袍青马褂”,演奏的是世代相袭的清廷音乐,做为常例延续了7年。1939年8月22日,遵照日本人的旨意,伪民生部重新规定祀孔典礼时穿用的礼服。主祭官和陪祭官必须身着日本“协和服”。面向孔子神位拜祭的礼节也由中国传统最为庄重的三跪九叩改成三鞠躬礼,“修改了各种制度。”孔教真正彻底的厄运还在后边。1940年7月15日,伪皇宫内建国神庙建成,举行首次“镇座祭”,天照大神由日本登陆伪满,成为伪国的“建国元神”。建国神庙、建国忠灵庙取代文庙,纪元节、天长节、建国神庙创建纪念日等代替祭孔换做伪国的主要式日,神道思想占居意识形态的主流。日本帝国主义要用日本的思想精神同化中国东北人民,风光不再的孔教沦落到从属地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