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系军阀统治时期辽宁教育近代化述论

2017-11-30 12:16李欣鑫钱凤欢
理论观察 2017年9期
关键词:辽宁

李欣鑫 钱凤欢

摘要:奉系军阀统治时期辽宁的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奉系军阀统治集团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在各种教育思潮的冲击下,在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较有成效的改革,如领先全国的学制改革,重实用的职业教育,发展普通教育和大众教育等。加快了辽宁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奉系军阀;辽宁;教育近代化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已是北洋军阀的末期,时局动荡,奉系军阀虽是名义上的当政势力,实际上地位并不稳定,强弩之末势已有显露。不过在奉系军阀的统治时期,作为奉系军阀“发源地”的辽宁在政治、经济、教育、农业等多个领域表现出一股“复苏”的趋势,若不以目的论,以王永江为代表的一批奉系人物所做出的努力,在辽宁近代化,特别是教育近代化的进程中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20世纪初的中国正在动荡的阵痛中逐渐重新起步,社会形态的变革刚刚完成,社会发展在迷雾中寻找到一丝光亮,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在经历着一场变革。奉系军阀是这段历史时期辽宁的主要统治力量,在积累资本,扩充力量的同时,其领导集团也对教育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在教育领域也进行了诸如改革学制、建立学校、培养实用人才、发展民众教育等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的施行,一方面增强了奉系军阀的实力。使其发展具有一定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在提高辽宁民众文化素质。促进区域社会发展和进步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历史贡献。

一、统治集团的认知与教育管理

辽宁的教育是否能够得到发展,统治集团的对教育的认知,和对人才的重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奉系军阀统治者张作霖,出身并不显赫,学过木匠,当过货郎,买过包子,学过兽医,并未接受过系统的教育。而随着其发迹,并逐渐掌控东北地区的统治权,奉系军阀的势力也在不断增长和实力迅速增加。在这个过程中,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统治集团开始逐渐认识到教育对发展的重要性。正如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金毓黻在《张作霖别传》中写道的那样,在张作霖任奉天督军之后曾说:“吾此位得自马上,然马上得之,不可马上治之。地方贤俊如不我弃。当不辞卑辞厚币以招之。”张作霖非常注重延揽人才助其发展,1916年张作霖发布求治任人的登报稿,声称:“自维求治,首在得人,故受事以来,即以综核名实信赏必罚为第一义”,而且说明“用人行政,向秉大公,既无爱恶之私,复乏畛域之见”。表明其任人唯贤的态度,而这也为其招揽了一批人才,如他任命王永江任奉天省省长。在王永江任期中,奉天省的财政摆脱了长久以来的困境,为奉系军阀势力的扩张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虽然这并不是王永江的本意。而在教育方面,王永江也进行了一系列具有近代化特征的教育改革,使得东北地区的教育能够在纷繁复杂,动荡非常的情况下而不受诗句影响,平稳发展,各类教育基础设施得到建设和发展,相应的教育行政机构也逐渐完善,东北地区教育的规模和水平一跃而为全国领先地位,可以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特别是因地理位置的关系,在奉系军阀的从弱小到壮大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在日俄狼虎环视的境地,两面夹击,对东北觊觎已久,侵略的魔爪不时伸向这里。因此,奉系军阀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求得生存。1916年,张作霖出任奉天省长。上任伊始,即在一份教育条陈上批示:“学务为造就人才之所,振兴国家之基,关系最重,而奉天又处特别地位,若不从整顿教育入手,更无以希望。”奉天省政府也多次指出,实业和教育也是生存之要,必须高度重视。而奉天地区的一些有识之士也纷纷建言献策。1916年10月,奉天省议会讨论《整顿学务以储人才案》,当时的奉天省议会议员郑英澜提出:“学务为造就人才之所,振兴国家之基,关系最重。而奉天地处特别。若不从整顿人手更无以希望将来。”他提出不仅要除旧革新,对学务进行有效的整顿。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弊端。还要整顿各类不良的陋习,严肃教育风气,同时要在经费上有所考量,广泛筹措,抓基础,求普及,建立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专门的人才。1916年10月27日,奉天省长公署就批准了省教育会议决各校宜添职业教育案,转令所属各校遵照。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奉系军阀的处境来看,经费问题无疑是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于奉行军事第一的军阀来说,把有限的经费投入到教育这样一个长期的“投资项目”上来,可以说有些困难。不过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统治集团却一直把教育经费问题当作首要大事来抓。如1916年10月28日,张作霖训令各道尹重申省令,严责各县知事增加教育经费,要求各县每年的教育经费必须占全县岁出总数的40%,并且把这一标准作为考察各县知事政绩的内容之一。作为奉系军阀首领的张作霖的言行,也直接影响着奉天地区行政部门相关政令的施行,奉天省长公署和教育厅也三令五申,各地用于教育的经费要占财政总支出的40%以上,尽管实际上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少之又少,奉系军阀统治集团对教育的重视则可见一斑。

二、教育思想的推动与学制改革

辽宁居于关外,较为闭塞。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奉系军阀对于发展教育事业非常重视。但囿于封建传统文化思想的桎梏,一时间难以突破积习已久的封建文化堡垒。然而,随着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国家局势急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种种新的教育思潮,这些新的潮流不断冲击着固守的封建文化阵地,也在洗刷着人们的思想,在这个意义上说,新的教育思潮如决堤的洪流是不可阻挡的,宣传各类教育思潮的报刊也大量涌人东北。此后,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也先后到辽宁访问,而辽宁地区的教育行政机构也开始印制宣传新的教育思想的刊物,当局也陆续派人出国和到内地考察教育,如1921年1月5日,奉天省由各县学务人员组织的国外教育参观团一行29人赴日本参观学习。新教育思潮的涌人冲击着辽宁地区的教育思想和格局,而教育思想家和当局教育行政机构的举动也对各种教育思潮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推进了东北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这一时期在主要有职业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科学教育和平民教育等几种。以职业教育为例,辽宁的职业教育起始于1905年,奉天学务处设置了奉天高等实业学堂(前身为游学预备学堂)。奉系军阀统治时期所開展职业教育是以“实用”和“实例”为出发点和宗旨的。主要是培养实用性的人才,这也是出于军阀发展对于实用性人才的迫切需求。最初辽宁的职业学校只有5所,到1915年增加至8所。奉系军阀在辽宁建立统治之后,对职业教育采取了许多方式进行扩大,如课余职业教育的加强、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继续兴办职业学校等,经过不断发展,1922年时,奉天全省职业学校的数量已经达到17所。endprint

在各种教育思潮的影响下,1922年,辽宁领先于全国,首先实行了学制的改革。学制是国家规范教育行为、调整教育关系的一种基本调度,它主要通过调整各级各类教育之间比例关系以及教育资源的分配来提高教育质量。学制改革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发展中最深层次的变革,是教育近代化的重要标志。㈣辽宁的学制改革也引领和顺应了全国学制改革的潮流。当时的学制为民国初年所定,已不能适应时代和各项事业的要求,其弊端已经显现出来。而奉系当局所实行的学制改革,也是对于帝国主义国家侵略扩张的一种应对办法,期望以此带动实业的发展,从而为军阀实力的增强提供支持和保障。这次学制改革受到了杜威、孟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酝酿时间之久,参与面之广,是空前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各种教育思想纷纷争相传播,最终确定了“注重道德教育,实利教育,而以美感教育陶成之”的教育宗旨。而这长学制改革也标志着辽宁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

三、普通教育的发展与大众教育

各种教育思潮的涌人和传播,对辽宁的教育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它一方面推动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建立,使得普通教育在辽宁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也促进了大众教育的普及。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普通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在规模和水平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而作为教育主流的普通教育的快速发展,也从某种意义上表明了整体教育水平的发展状况。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已名列全国前茅,教育系统已经初步建立和完善起來。东北地区的高等教育起步于清末,到民国初期高等学校逐渐增多。奉系军阀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一方面是为了服务政治经济军事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需要与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相抗衡。这时期东北主要有包括东北大学、冯庸大学、东北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等省立和私立专科以上院校13所。㈣其中以东北大学最具代表性,是奉系军阀统治时期高等教育的标杆。从经费投入上即可以看出。奉系军阀对东北大学的重视程度。在军费占用大量财政收入的情况下。东北大学的办学经费却很充足。据资料记载,1923年度经费43.9万元,1925年度经费为47.8万元。1929年度经费133万元,在当时全国高校中学生人均经费名列第一。当时的东北大学共有28个系,72个班,学生人数达到1976人,教职员达179人。当时国内的一些著名专家学者也被重金聘请至东北大学任教,如章士钊、梁思成、梁漱溟等等。

在发展普通教育的同时,奉系军阀统治集团也关注以扫盲为目标的大众教育。这主要是鉴于“国势之强弱,系人才之盛衰,人才之盛衰,视学识之博陋。涉猎多则见理明,器识闳则处事审,是以环球各邦国势盛衰之故,每以识字人数多寡为衡”。1914年,奉天省公署训令个地方筹办简易识字学校,要求凡16-35岁的不识字者,都有接受简易学校教育的义务。到1916年9月,在辽宁的简易识字学校已有5所,每校3个班,每班30人。王永江任奉天省长后,大众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他敦促奉天教育厅大力发展大众教育,使教育平民化,并举办夜校。报名学习的人数逐渐增多,平民识字夜校也在奉天全省普及开来,大众教育得以维持和发展。

四、发展原因与教育近代化反思

奉系军阀统治地区,教育能够在社会动荡,时局不稳的情况下得到发展.并在一段时期内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是有其特殊原因的。虽然当时政治混乱,经济落后,各军阀之间相互对峙,征伐不断,战争频仍,人心思动,国内局势混乱,同时,外部局势堪忧,日俄争斗不断,夹缝中的风云瞬息万变,但也正是这种形势使得奉系军阀统治集团为了求生存,图改变,不得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增强自己的实力。而有效的手段一个是发展实业,发展经济,积累资本,增加财富,另一个就是发展教育,只有培养更多人才,才能为军阀的发展壮大提供有效的人力支持,才能使军阀的发展有持续性,才能使军阀的实力得以扩充,从而强大起来。此外。奉系军阀统治集团的支持和用人得当,以及众多有识之士的大力襄助,对于教育的执着和投人,也是的奉系军阀统治时期辽沈地区的教育之火得以燃起,而成众人拾柴火焰高之势。而偏居一隅的地理位置,也使得教育得到了一定相对稳定的发展,也促成了东北地区教育近代化发展的有利社会环境。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的教育事业有了较大、较快的发展,但在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一是经费投入问题,这一问题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阻碍因素。虽然统治集团对教育有足够的重视,但碍于连年战乱,庞大的军费开支占据了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甚至达到95%以上。可想而知还能有多少经费投入到教育之上。这导致教育规模无法扩大、基础设施无法保障、师资队伍难以稳定流失严重。进而教育质量急剧下降。二是教育行政问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凌驾于学校管理人员之上,校长、学校教师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缺乏责任心,对于教育需求视而不见或敷衍了事,所谓视察也仅仅是走马观花,难以深入,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与教育实无任何裨益,反成掣肘。三是改革并不彻底,甚而造成了教育资源浪费,而过于重视职业教育也对普通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普通教育得不到有效发展或畸形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辽宁
辽宁赋
读辽宁 爱辽宁
澳门辽宁 携手同行
人生哲理等
辽宁舰开放,看什么
辽宁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