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劭泽
摘 要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新媒体的建设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合理使用微博方式与微信方式等,建设现代化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在校学生提升自身思想素养,保证宣传工作效果,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关键词 新媒体;宣传阵地;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20-0088-02
高校在建设宣传阵地的过程中,应当合理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根据当前新媒体受众情况,制定完善的宣传管理方案,以便于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进行全方位教育。
1 高校新媒体受众状况
根据相关调查可以得知,我国多数高校大学生对于新媒体的使用效率较高,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关注内容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新媒体的使用效率较高。多数学生都在使用微博与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其中,本科生与专科生对于微信平台较为关注,贴吧的使用效率较低,微博平台的使用效率更低,因此,在创建相关宣传平台期间,学校应当根据大学生实际特点与需求进行全面的改革与创新。
2)不同年龄段学生关注内容存在差异。学生在大一阶段,对于校园生活较为关注,例如:新课程的学习内容、校园活动类型等。在大二阶段,学生的关注内容呈现分散特点,对于自身发展与情感问题较为重视,也会搜索社会热点话题。
3)分段性重读。大学生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关注热点不同,会出现重复的现象,与社会热点相互关联。部分学生在每年6月与9月的时候,对招聘信息与兼职信息等较为关注,在10月到12月的时候,对校园活动较为关注,在3月到5月的时候,对学习、生活等内容非常重视。在考试期间,也会探讨一些关于考试的话题,在日常生活中,会探讨情感类型的话题,在社会生活中,会探讨社会热点。
2 高校新媒体宣传挑战分析
在我国信息技术逐渐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新媒体受到广泛重视,不仅体现出良好互动性特点,还能对大量信息数据进行传播,运行速度较快。但是,大学生在获取相关数据信息的过程中,难以甄别信息真实性,无法及时发现不良信息,难以追踪不良信息的来源,也无法通过合理的方式惩罚这些不良信息,导致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严重影响。例如:一些非法人员在微信中传递虚假的信息,导致高校学生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做出违规违法的行为。因此,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应当予以新媒体技术一定重视,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明确各方面工作内容与要求,建立现代化管理机制,以便于提升新媒体宣传工作水平,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满足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
3 新媒体下高校宣传阵地的建设措施
在新媒体背景之下,高校应当重视青年教师的宣传阵地建设工作,根据当前实际发展需求,对建设方式与内容等进行合理的创新与改革,以便于提高工作效果,建立现代化分析与研究机制,逐渐提升自身工作水平,满足当前的宣传阵地建设工作需求。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根据师生的使用习惯差异建设相关宣传阵地。建设高校宣传阵地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师生的不同使用习惯差异等进行合理的建设,保证可以利用科学的差异化建设方式进行全面的改革与创新。例如:在针对教师职工等建设宣传阵地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新闻网平台、微博平台与微信平台等进行处理,在提高关注度的情况下,合理使用先进的宣传阵地建设方式进行改革,以便于完成相关任务,提高管理工作效果,发挥现代化宣传阵地的建设作用。在针对学生建设宣传阵地期间,学校应当根据校园网络情况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创新,建立现代化的管控机制,根据学生的爱好等开展相关学习活动。一些学生喜欢在晚上观看各类新闻,教师在中午与晚上喜欢观看官方微博,因此,可以在这个时间段合理的宣传各类内容,以便于提升宣传阵地的建设效果,满足当前的实际宣传需求,达到预期的应用目的。为了更好的建设宣传阵地,学校相关部门还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保证可以合理应用现代化宣传方式应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提升宣传阵地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建立现代化宣传与管理机制,完成各方面任务,提升建设水平。
2)建立大宣传格局。在建立大宣传格局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宣传理念,在全员动员的过程中,能够利用开门宣传的方式进行处理,保证可以满足大宣传格局的建设要求,逐渐提升工作效果。一方面,要加大教师与学生的关注力度,使得教师与学生在实际关注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当前的实际发展需求等,对各类内容进行创新与管理,保证可以提升宣传阵地的浏览次数与频率,满足当前的实际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要提升宣传阵地的使用效能,建立现代化工作机制,满足学生与教师的真实需求,逐渐提升宣传管理工作水平,加大管理力度,优化其发展机制,满足当前的实际发展与建立需求,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3)学校工作方式。第一,树立正确观念。高校可以借助新媒体与学生取得联系,并将此作为主要工具,营造良好的新媒体环境,例如:通过分析高校微博关注度,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提升职工的关注度,使其树立正确观念,积极参与到新媒体活动中。第二,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在校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约束大学生的行为,使其通过合法的信息传播与发布方式开展各类工作。同时,学校要根据国家的法律规定,制定不良行为管理方案,及时发现虚假信息发布行为、恶意诽谤行为等,采取警告处罚方式、记过处罚方式等,以便于约束大学生的行为,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第三,制定完善的网络发言人机制。当前,网络中蕴含大量信息,普通学生无法辨别真假,一些学生需要快速了解信息的真实情况,在此期间,学校就要建立先进的网络发言人制度,利用报道的方式澄清事实真相,避免学生在猜疑期间出现恐慌的现象。例如:电话卡推销人员在大学生宿舍中谎称是学校要求学生必须购买的产品,导致学生出现抵触的情绪,对此,高校可以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利用微博或是微信澄清事实,以便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第四,加大组织建设与领导力度。在高校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新媒体属于学生信息数据主要接收渠道,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阵地建设的工作力度,保证在实际工作期间,能够明确新媒体阵地的建设意义,促进相关工作的和谐发展。同时,还要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整合人力资源,例如:聘用专业素质较高的工作人才来管理新媒体工作,并让他们进行阶段性专业知识与先进技能的培训,提升薪资待遇水平,在资金与政策支持之下,获得良好的成效。
4)对学生进行组织。第一,对大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在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期间,可以明确多数学生的价值观情况,根据时代与生活环境的变化特点,统计大学生的价值观,以便于组织开展校园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第二,对大学生关注热点进行分析。高校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分析各类数据信息,更好的调查与了解大学生的关注热点,在实际调查期间,应当明确高校学生组织的优势,通过学生组织的支持,对钓场项目进行设计,以便于筛选有效数据,反映高校学生的真實情况。同时,还要对大学生兴趣、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进行全面的了解,便于高校教育管理部门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教育教学方案,提升自身工作效率与质量,满足当前实际教学发展需求。第三,培养新媒体意见领袖。高校在使用新媒体宣传平台的过程中,可以培养意见领袖,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凸显高校学生价值观,在同样文化环境中成长,根据多数学生意见,开展相关指导工作。同时,还要保证领袖任务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使其在实际工作期间,更好地学习知识,协调高校相关部门与学校之间的关系,达到一定的工作效果。
4 结束语
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应当针对新媒体宣传阵地的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工作经验,培养领袖任务,使宣传阵地的建设水平有所提升,满足当前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钟世潋,樊逾.新媒体视角下的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思考[J].山东青年,2014(12):63-64.
[2]吴舒婷,强金国,苏青青,等.全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模式刍议[J].惠州学院学报,2016,36(1):116-119.
[3]何长龙,胡金富.高校青年新媒体宣传阵地建设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0):236-237.
[4]龚莉红.交融与突破:融媒体视野下高校宣传工作研究[J].江苏高教,2016(3):87-89.
[5]王宏.新媒体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影响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4(14):58-60.
[6]陈春丽.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的思考[J].传媒,2015(11):73-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