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理
微雕在上海地区已有千年历史,上海杨浦地区作为上海著名的老工业聚集区,石雕、木雕、微雕等民间工艺人才辈出,其中阚三喜在传统微雕的基础上着力进行建筑微雕的研究和创作,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筑微雕的项目传承人,阚三喜耗时10余年,潜心制作完成气势恢宏的“全景式巨型立雕圆明园”。
潜心研究
阚三喜1949年出生于沪上一个民间艺术家庭,在父辈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泥塑、雕刻非常感兴趣,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他就喜爱捏泥人与小动物,到了青年时代,他的作品深受艺术家王福奄的影响。后来他受到画家陶冷月、陈从周的点拨,在艺术上得到很大的提高。他酷爱古典文学、绘画和微雕艺术,特别对古代园林艺术更是情有独钟。
其父曾将珍藏多年出版于1928年,仅印刷200余册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线装本传予,因此要将圆明园搬上雕台,是他数十年来的最大愿望。为了这座巨作,他和伙伴们研究大量文史资料,实地踏勘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颐和园、苏州狮子林、海宁安澜园、承德避暑山庄、杭州西湖等古典名园,感受其中精髓,体味个中风骨。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阙三喜就开始构思创作“全景式巨型微雕圆明园”,前后经历14年,在他58岁时,这一大夙愿终于成真,完成了巨作“圆明园”。
阚三喜回顾这多年来的艰辛,感慨万千地说:“那些天,我一直在追求这个梦想,每天一睁开眼就在创作,也没睡过一天好觉,更没穿过一件干净衣服……”
正是阚三喜对艺术的坚守和匠心独运,这部巨作屡获殊荣,还成为中国园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再现辉煌
假如没有“全景式巨型立雕圆明园”,人们恐怕很难想象圆明园究竟有多大。根据史料记载,全盛时代的圆明园由圆明园、畅春园和绮春园组成,以园中最大的湖福海为中心,东西长度约3千米,南北长约2千米,周长约10千米,总面积约5200亩,所以要将其微缩还原,难度可想而知。
“全景式巨型立雕圆明园”外包面积250平方米,净面积154平方米(犹如一个篮球场那样大)。按照盛时圆明园的实景,以1∶150的比例制作,把那时圆明园雄伟壮丽的风貌,锦绣山河的神韵,一览无遗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而令人叹为观止的2500多间精美的房屋建筑群里,没有一间形状是相同的,其中10万扇门窗的细小窗格间,皆用卯榫相接,可以自如地开启。那柳树、槐树等15万棵树木的每一片树叶,都是用0.3毫米厚的竹片一片片削出来的,并用竹絲穿成,其势如在风中翩翩起舞。而那蜿蜒起伏的250多座山峰和飞流直下的细瀑,泉流叮咚的曲涧全都十分逼真。尤为令人惊讶的是这座立雕里面的一间间气宇轩昂的殿宇楼阁中,还有性别、身份、年龄不一的色彩鲜亮的5000多个宫服人物,虽然只有1.2厘米高(比一颗米粒大不了多少),却个个眉眼清晰,或坐、或站、或走、或戏,形态各异,富有生气,并精心模拟出游园、殿试等多处历史场景。
这座建筑微雕可以使人清晰直观地了解圆明园的实际规模、建筑构成和珍贵价值,让人明史实,有所悟。
这座巨型立雕圆明园,共用去紫檀木、红酸枝、瘿木、绿檀、黄扬木等珍贵木材近60吨,寿山、昌化青田、巴林等名石近5吨;有超过10万扇可打开的门窗和上亿片紫、黄、蓝、绿等天然色彩的瓦片;有64个莲花喷水口,喷嘴口径只有0.2毫米,400多个宛如发丝的泉眼,均能自动喷水。
雕琢世界
阚三喜的作品被各大博物馆列为镇馆之宝,又何止是“圆明园”这一件。有2000条形态各异的龙及56个民族图饰的“中华世纪明珠”雕刻作品用青铜浇铸,于1999年9月8日落户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被人们称为雕刻艺术的国宝。
也是耗时10年完成的全景式巨型立雕“清明上河图”,生动、逼真再现了张择端名画中的宋朝都城汴京的繁华图景。挑担行走的农夫、沿街吆喝的小商贩、树下嬉戏的孩童、河上用力撑船的艄公、酒肆里正在小酌的客人等800多个人物,个个惟妙惟肖。连河流的湍急波纹都能被细腻地雕刻出来,令人叹为观止。
阙三喜的巨型微雕“祈年殿”,以1∶30的比例,以紫檀木、黄杨木等名贵木材为原料,真实再现了北京天坛的祈年殿。微缩之后原本祈年殿中直径45厘米的柱子,摇身变为只有1厘米有余的小木柱,但即便如此,底座上三个平台上的柱子也需要根据实物描绘出各自不同的祥云、麒麟、龙凤等纹样,这些都需要在放大镜下逐刀刻出,十分不易。
(责编:辛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