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以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高校人才培养路径

2017-11-30 08:26刘海燕戴鹏林朵朵乔辉
读天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创新探究

刘海燕 戴鹏 林朵朵 乔辉

摘要:细细翻看我国最近十年的政策文件,就会发现大部分内容都在强调创新,2015年提出双创。因为创新可以革新人的思维,促进经济发展。进而推动国家经济文化发展。本文通过研究创新能力提出的背景,以及在社会生活中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调查现在创新存在的阻力和问题,最后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探究;创新;高校人才;培养策略

一、 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步伐,我国甚至世界都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不管是哪一方面需要快速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型人才。那么,如何才能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换言之,我们培养怎样的人才,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我们又为何培养这类型人才呢?因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的政策法规,更是高校内部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 探究背景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李克强经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最早提出的。我们这个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其不但要求人适应新的社会先进生产力,还要求各大中专院校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党于2011年提出把创新创业作为全民发展的核心点。强调社会公民摒弃以前的“铁饭碗”的旧思维,不要集中扎堆考国家公务员,努力用自己的新兴思维探索现在人们未深入接触的领域。习近平总书记为各大学题词,都是希望教育界可以集中精力探究出新的培养路径。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已经刻不容缓,而对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学形式和内容的不断革新也成为我们所需要面对的当务之急。

三、 创新意义

如今的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关键时刻,各项指标都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迈进,同时这个时段又是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重要关头,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我国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我国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与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另一方面,我国正面临着环境、人口、资源等各个方面的挑战,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物产资源的逐渐匮乏,生产模式的更新,人口红利带来的经济发展渐渐乏力,这对我们的科学技术和创新型人才的储备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对高校的教育模式和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四、 现存问题

(一) 基础薄弱

中国自从春秋时期开始,便有道家的思想盛行,“中庸之道”是我们当时社会贤士参与国家事务的遵循守则。即使时间过去了很久,但这个思想依然给中国高校的创新改革带来很大的阻力。我国高校一直努力遵循国家政策对各专业进行创新,但是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效果并没有很突显。因为高校教授级别的老师并没有完全融入现在的时代特点,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孔夫子式教学,将自己丰富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仍旧处于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并没有被打开。

(二) 应试限制

科举制度是从隋朝开始的。由隋炀帝创立,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最后成为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唯一手段。而科举考试内容是四书五经,考试题型都是死记硬背型题目,比如其中我们所说的论述题,题目是给一篇文章的一段话,要求考生默写之后的課文内容。这些题目都是要求考生对已知的知识进行传承而不是对未开发领域进行探索。这种考试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平时的升学考试,甚至在高校,期末的期末考试也都是这种形式。这些都限制了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

(三) 投入太少

国家在轻工业、重工业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使得国库不断充实,国家政策将重点放在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上,而忽略了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投入。在我做问卷调查时,有很多人都反映国家在科研方面已经加大了投入,但我们与发达国家进行简单对比,就会发现差距特别大。由于科研经济方面的限制,科研人员在创新能力发展方面存在很大的阻力。

五、 解决对策

(一) 创新教育理念

随着我们国家与外界的交流不断加深,对创新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高校作为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重要领域,它要以培养高层次的有强大创新能力的学生为教育目的。基于此,我们高校更应该明确自己的任务,不断转变教育理念,把教育界最新的理念渗透到各专业的教学中。教学方法要从之前的传统灌输式转为启发式,将教师的地位改为主导,学生是全班的主体,是课堂的主力。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自己一定要紧跟潮流,强化自己的创新意识,只有自己身上具备这种能力,才会在无形中影响自己的学生。当然,在课堂上进行知识输入中,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他们的个性因材施教,为他们提供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

(二) 调整评分机制

高校应该大力鼓励评分机制创新。比如在生物专业,我们之前的毕业学分是根据自己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以及实践活动构成的,其中实践学分只有两分,除此之外,像创新科研等都没有学分。我们学校现在就应该进行大力改革,把之前的纯粹的数制改掉,把更多的权力下放到代课老师手中,如果学生在哪一方面比较有兴趣,就可以鼓励他们在特长方面专心发展。要求只要他们在基础知识方面得到学分之外,也可以把他们其他方面的成就兑换成学分加入总成绩中。最后的高校奖励条件也可以加一条创新成绩。

(三) 加大经济投入

学校积极鼓励教会学生进行创新,不是单单给他们提供场地就可以的,更要给他们提供经济援助。因为科研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购置仪器设备,更要保证科研人员的生活有物质性的保障。所以国家应该在原有的占比基础上再加百分之十,并且政策上更多地支持学校与各地区企业、工厂建立联系。相信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我们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六、 结束语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我国各大政策不断强调的重点。因为一个民族需要进步发展,那就需要创新作为灵魂来引导,作为动力来促进。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高校青年的指向标,需要用创新武装。国家发展依靠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还是依靠高校青年的创业来推动。

参考文献:

[1]尹业宏,龚伟,吴程伟,等.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探究[J].科教导刊,2016,(36):11.

[2]谢纳泽.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多维路径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5,(8):89-90.

[3]郑皓.药理学教学改革及其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5,(11):12.

[4]李乾文,周建.江苏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与问题研究[J].职教探索与研究,2016,(3).

作者简介:

戴鹏,刘海燕,林朵朵,乔辉,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协和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创新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