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摘 要]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但是,目前由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训练体系等原因,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未养成。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全面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等途径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1-0033-01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自学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这种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长时间的共同努力。
一、学生学习自主的现状
(一)无法落实的家庭教育
著名心理学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诚然,家庭教育对学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孩子享受到了公平的教育机会,但很多家长却因没有接受较好的教育影响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不少家长将孩子的学习变成一种压力,也让他们失去了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过于依赖的学校教育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影响的。学生与教师相处的时间最多。學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教师布置什么学生就完成什么成为学习的常态。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为标准,学生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动力。
(三)缺乏系统的习惯训练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任何习惯的培养都需要经过长期、连续性的培养,才能养成的。而在课业任务的压力之下,语文课堂轻视自主探究,学生养成的大多是“照本宣科”的完成任务的习惯,缺失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学习自主性的策略
(一)全面激发学习兴趣
1.培养学生独立的识字能力。在识字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独立识字的兴趣。如,教学“火”字,笔者呈现出火的图片、灭火的图片,让学生先欣赏再认识“火”字,最后熟记。这样学生不仅对字的认识有了兴趣,还理解了字的意思,久而久之识字能力就能加强了。
2.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小学阶段,应重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有了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就会有良好的情感体验,学生的理解能力就能提高。
3.锻炼学生自主的习作能力。习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新课标在不同学段中都强调习作的兴趣,要求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写下自己感兴趣的事,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有最真实的生活体验。因此,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从小处落手,表达自己的感受。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写景习作教学,笔者要求学生将生活中所见之景,如稻田、果园以及学校的景象等进行描绘。这样,学生能写出自己眼中所见、心中所感,学会自主表达。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明确学习目标。怎样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语文呢?首先得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再围绕目标去学习。其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学生都能通过学习取得一定成绩,这样能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信心。
2.重视学习方法指导。语文学习的方法虽然很多,但读思结合是基本的方法。如,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 “一个盲女孩却能触摸春天,这是多么神奇的事!”一句感受神奇。在这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读出自己的感悟;同时要求学生学会用这样的方法去读书。
(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需要教师的引导。自主学习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也不是脱离教师基本的“教”,而是需要更新教育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需要家校合作。学生受家长影响大,因此教师在重视学生学校学习表现的同时也要关注到其家庭状况,让家长配合,使教师的要求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得到落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时,不能以成绩为唯一衡量标准。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优秀的人格魅力是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内容。
总之,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责编 韦 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