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全民教育公平化,国家有序地建立资助政策。然而,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出现认定体系不健全、缺乏资助渠道、缺少有效监督与管理、缺乏“造血”功能、育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高职院校应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采取构建认定体系、拓展资助渠道、健全资助监督机制、培育贫困生自力更生能力、引导贫困生感恩等措施,促进贫困生资助工作良性运转,确保全民教育公平。
关键词:高职生;资助;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11-0036-04
一、教育公平和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一)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即不论性别、民族,我国公民都享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可以细分为我国每个公民拥有的教育机会均等,所接受的教育资源均等。同时,须照顾社会弱势群体,采取相应的资助措施,缩短相关差距,使之亦受到平等的教育。换言之,在高职贫困生资助领域,更需体现教育公平原则,确保贫困生不因家庭贫困失学,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享受平等的资助。
(二)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理念,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发展而来,追求完美与卓越,要求严格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包括组织管理的所有单元与所有运行环节,包含所有的成员与所有过程。同时要求管理责任细化、具体、可操作,每位管理者都要做到尽忠职守,对工作进行检查,及时修正。高职院校中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意义体现在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利用率及工作效率,提高执行力与正确率。在高职生资助领域可融入精细化管理理念,促进高职院校资助工作顺利开展,亦能更好地确保教育的公平[1]。
二、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现状
党和政府庄重承诺“让每个孩子上得起学”,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受到重视,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状况,使他们树立学习的勇气。然而,随着多年的发展,国家资助政策的多元化、贫困生情况的复杂化、生源质量的变化等因素,影响了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发展,资助工作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体系不够健全,无法确保教育公平
高职贫困资助工作建立在科学认定贫困生的基础之上,由此可见贫困生认定工作非常重要。目前,地方政府和高校都大力进行贫困生资助宣传,贫困生基数变大,其中难免非贫困生混入。高职认定贫困生的程序一般为:个人申请——班级推选——院系审核(公示)——学校审核(公示)。院系审核学生申请材料时主要查看乡镇(街道)及以上民政部门盖章的《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民政部门对于该表的盖章审核不严,容易被“浑水摸鱼”。
高职面向全国招生,各地贫困差距较大,有些西部、北部较富裕学生来到东部地区,显得相对贫困,他们在当地无法开具贫困证明,因此就无法享受贫困资助。在平时亦会发现一些贫困学生碍于情面不申请认定贫困生,不享受资助。各高职院校班级众多,认定贫困生工作时会出现工作方式简单,不注意一线调研,各班级的学生所在地区不同,而贫困生指标仅作简单的平均分配。在认定过程中人为因素较多,对贫困生的跟踪管理不足[2]。
(二)贫困资助渠道缺乏,难以实现教育公平
目前,国家对高職生的资助政策力度较大,为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3 000元/生·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 000元/生·年,国家奖学金8 000元/生·年,还有国家开发的银行贴息贷款等资助。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都有名额分配到各高职院校,无法做到每个贫困生都有机会获得,无法充分体现教育公平。助学贷款不需要学生抵押或担保,仅需学生签订相关协议,确保到期按时还款,但是对于银行而言能力有限,与其盈利性目标相悖,亦有坏账的风险,故名额也有限。有些高职院校自身会成立一些基金,用于学生突发状况的救助,救助的力度与覆盖面亦有限,对于庞大的贫困生队伍来说杯水车薪。
(三)贫困资助政策缺少有效监督与管理,教育公平缺乏保障
贫困生认定与管理需要平时的过程管理,被认定的贫困生要做到尊纪守法,不铺张浪费,不购买高档用品。高职院校要进行过程的监督管理,使贫困生能够按部就班地刻苦学习,快乐生活。如遇到家庭条件改善,有固定生活来源,可以脱贫时,应该将贫困生的名额让出,留给更需要的学生,力求做到公平[3]。
(四)贫困资助缺乏“造血”功能,教育公平难以持续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发现对于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主要靠国家的支持,国家主要是给予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与贷款的资助,学校会有基金的资助,可以归纳为 “输血”。面对如此庞大的贫困生队伍,不能仅仅依靠国家的投入,学校未设立相应的部门开发社会资源资助学生,社会的资助与贫困生的需求无法有序对接。而且,社会资金是一次性提供,没有延续性,则无法惠及新增贫困生。
(五)贫困资助育人机制不健全,无法促进教育公平
目前,很多高职贫困生进校后会主动申请国家、学校的资助,在他们的潜意识中,享受国家资助是天经地义之事,学生的感恩观念淡薄。有些学生不会主动友爱他人、不会关心集体,对于班级、院系的工作亦不会主动承担。
有些学生获得资助后,认为衣食无忧,部分学生不思进取沉迷于网络游戏,未能把精力用于学习的正途。或是日常开支没有规划,未能理性消费,学期没有结束,生活费用就所剩无几。有些学生甚至会触犯学校的纪律,被学校处分,造成恶劣影响,对于此类学生需要学校给予特别关注,加以教育,引导他们走上正道[4]。
三、高职院校采取精细化管理策略改进贫困生资助体工作,体现教育公平
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消除上述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体现全民教育的公平化,采取精细化管理方法与手段,确保高职生资助工作良性循环,高职生能安心学习,主要有以下五个措施。endprint
(一)构建高职贫困生精细化认定体系,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前提
高职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贫困生的认定,亟须构建精细化认定体系,严控把关。杜绝申请人一张表、民政部门一个章、教师一句话的简单模式,仅注重书面材料是否齐全,未有实际情况的了解调查。应由政府牵头精细化构建贫困生认定体系,严格规定政府民政部门、高职院校审批的详细要求与办事流程。如学生填写《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需要村(居)委会鉴别经济状况与家庭情况,要求村(居)委会务必实地调查、实事求是,切记盖“人情章”。此项工作作为村(居)委会的常规工作,每年要接受乡镇部门的检查,检查情况作为绩效考核与评先的依据。乡镇街道部门亦不能仅盖章,对于各村鉴别的《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要抽查,符合情况方可盖章,发现弄虚作假,就及时纠正,并进行处分,体现人人平等。
高职院校要建立贫困生认定跟踪机制,设法与贫困生家庭所在地取得联系,获得第一手资料。班主任通过电话、信件进行贫困生详细信息调查,核实情况,作为班主任工作之一,亦可更好地与学生加强沟通,做好教育工作。安排同一生源地学生到贫困生家庭进行居住情况拍照、邻居访谈收集父母工作信息及家庭收入情况,作为学生暑假社会实践项目之一,亦可提高学生的调查与研究能力。学院教师结合培训、招生、顶岗实习巡查、社会实践等常规工作,就近进行学生家访抽查,核实学生家庭情况,是否符合贫困生基本标准以及适合贫困的级别。以此作为贫困生认定的基本数据信息,动态管理贫困生库,如此构建精细化贫困生认定体系,方可确保公平[5]。
(二)精细化拓展多种资助渠道,是确保教育公平的基础
面对庞大的贫困生队伍,要解决“僧多粥少”现象,则需想方设法提高“粥”的数量。高职院校数十年来培养了众多人才,有许多优秀的毕业生,可成立校友办及时联系毕业生,鼓励经济实力雄厚的毕业生设立助学奖学金或者企业奖学金,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各院系亦可利用班级QQ群或者微信号加强与已毕业学生联系,在资助、就业、实习、培训等领域都可以进行长期的沟通与合作。
高职院校的院系都会有创收或学生专项经费,需要合理建立学生资助专项经费,对于家庭突发性变故导致经济困难的,院系可及时对学生进行资助,以便安抚学生。同时,院系亦可吸收社会资金,建立临时救助基金,或搞慰问活动,使贫困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温暖,对社会充满感激,对未来充满希望,对学习充满激情。
(三)精细化健全资助政策监督机制,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保障
要确保贫困生资助政策正常运转,充分体现教育公平原则,则需在各个环节引入监督机制。对于贫困生的认定,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资助基金的使用,助学贷款名额的分配等都要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国家层面立法或者制定条例指导村(居)委会、乡镇街道民政部门审核高校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严格把控、实事求是,分批实地调查,不搞人情关系、不弄虚作假。同时公布监督电话、邮箱、信箱,对于违反办事原则的,要给予行政处分,确保公平公正审核。
高职院校亦需出台贫困生认定、资助管理办法,具体指导班主任、院校、学工处等相关部门进行贫困生认定、奖、助、补、勤、减、免、贷等工作。高职院校借助新媒体对这些事项的宣传与通报,让每位学生知晓,并进行监督。每项工作开展时,要及时进行公示,并公开监督电话、邮箱等信息,同时禁止教师、学生违规操作上述工作,违者要及时进行处理,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6]。
(四)精细化培育贫困生自力更生能力,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高职贫困生每年都会有新的面孔出现,需要新资助即“输血”,此非长久之计,需要培养贫困生自力更生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造血”。在校期间,学校可为他们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使学生有一些收入。对于专业技术掌握较好的贫困生,可以优先进入教师的科研项目,既可学习专业技能,又可获得一定的报酬。学校创业中心可针对性地为贫困生进行创业方面的辅导与规划,使他们提早学到创业知识,增强自身创业能力,亦可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微创业。
教师、校友应主动联系贫困生,关注他们的成长,关心他们的学生与生活,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在就业时,可以优先推荐学生就业,帮忙他们找到理想的工作。对于已毕业学生如助学贷款未还清,要保持联系,关心成长,帮助他们早日还清贷款。如此可使学生自我能力得到提高,早日脱贫,更能实现教育公平[7]。
(五)精细化引导贫困生感恩,是维持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应培育学生的感恩意识,不能认为国家、社会、学校的资助是天經地义,那是党和人民给予莘莘学子的人文关怀,使适龄青年接收公平的教育。学校应经常组织相关感恩主题活动、讲座,渲染感恩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关心班级、院系等集体,拥有集体荣誉感,友爱同学,对同学有爱心;使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对于办理贫困生贷款的要按照协议约定按期还款。
高职院校应引导贫困生珍惜读书学习的机会,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立志好好学习,争做国家工匠型人才。树立关心集体、友爱同学、回报社会的感恩典型,使学生沐浴在良好的感恩氛围之中,促使他们萌生回报社会的想法,感恩党和人民的关怀。在校学习期间务必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能违纪违法,不给学校、国家添加额外麻烦,同时应积极主动地为班集体、学校服务,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使庞大的贫困生全体素质保持良好,如此能更好地持续国家资助政策,确保教育能公平、健康发展[8]。
高职贫困生资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国家、地方政府、社会、学校都非常关注贫困生的成长成才。要保证全部公民平等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客观上让大家都能读书,不能因为贫穷而失学。要精细化管理高职生资助工作,争取使应该被认定为贫困生的学生都可进入贫困生库,备注合适的贫困等级。结合奖学金、减免学费等措施尽最大可能给予贫困生资助,使学生的受益面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燕青.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学生资助工作管理机制的构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165-166.endprint
[2]赵黎光.浅析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与服务[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24-128.
[3]黄良斌.高校贫困生认定标准与认定模型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3):11-12.
[4]柯东贤.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构建和实现[J].大学教育,2014(10):172-174.
[5]成潤.教育公平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资助问题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
[6]陈益飞.高职社团培育与提升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探讨[J].职教通讯,2016(20):28-30.
[7]郑艳萍.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3):142-144.
[8]刘平,曹钟安.关于高职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困境与对策[J].职教论坛,2011(35):11-12.
Meticulous Management of Subsidization for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HEN Yi-fei
(Jiangsu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Nantong Jiangsu 220607,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quity of education among all people, the state has established an aid policy in an orderly way.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identification system, lack of funding channels, lack of effectiv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and lack of hematopoietic function and unsound education mechanism. Through analysis, the following measures are taken, for example, the introd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of meticulous management concept, the adoption of identific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expansion of funding channels, improvement of finance supervision mechanism, cultivation of the ability of self-reliance of poor students, guidance of students with sense of gratitude, etc. which can make the subsidization for poor students go well and ensure universal education fair.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ubsidization; meticulous management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