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建军
有着文坛“常青树”之誉的王蒙,近来再出新作。这本《王蒙谈文化自信》,荟萃了作者近十年来在媒体、高校、干部培训与公共文化机构所发表的精彩论述,共分“综论”“历史的经验与责任”“对传统文化的自信”“面向世界的文化自信”四部分,集中体现了作者王蒙对家国、对社会高度的文化自信。
书中探讨了文化自信的时代意义与实践启示,王蒙坦言自己不是传统文化方面的专家,这本书只能提供一些学习心得。在他看来,中国的文化传统是活的传统,是与现代世界接轨的传统,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我们的文化自信,包括了对自己文化更新转化、对外来文化吸收消化的能力,包括了适应全球大势、进行最佳选择与为我所用、不忘初心又谋求发展的能力。”
一开篇,王蒙就以颇为严峻的笔调,阐释了他对文化的理解。他认为,文化的高低分野,不仅代表着公民的个人素质,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彰显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但是,文化又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的整合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对此,王蒙清醒地写道:“但是不论有多么困难,我们必须面对这个时代课题。”
书中,王蒙充分汲取历代先贤的经典思想和言论,普遍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予以了精细的解读。比如他谈孔子的“君子不器”,从君子不应当拘泥于小事和具体事,不要成为器具的奴隶说起,归结到一个真正的君子是要有理想讲道德上。并且,针对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缺憾,他也予以了一针见血的指正。比如,时代呼唤“工匠精神”,他由此建议,传统文化则必须辅以科学的方法、精细的管理等理念,对这方面予以大力的关注。
此外,王蒙还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畅谈了文化创新发展的问题。他认为,一方面要解决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另一方面则要做好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取。近年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国际社会发出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对此,王蒙冷静地写道:“不管有来自何种方向的声音,越是在各种质疑声中,在世界可能需要从古老中国的稳健思路与轨迹中获得参照与补充的时候,我们越是不能对自己的成就和发展感到满足。我们志在對民族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还有相当差距,对待外来先进文化的学习借鉴、汲取消化、为我所用的脚步不能停止;同时把中华文化继承好弘扬好。”正是这种观点,让他的视野更加开阔,看到了文化自信背后的宏大意义。基于此,他提出了对于中外大事大课题,我们要有自己的语言,要有中华命题和中华说法。比如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就生动地体现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民族智慧,也充分彰显了中国的高度文化自信。
众所周知,在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交融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会伴随着精华和糟粕、高尚与媚俗、丰富与简陋等方面的冲击,这种时候,更需要一种文化自信和文化定力。社会的高速发展,在带来丰硕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同样需要清新向上的精神文明。此时,构建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营造生气勃勃、富有创新活力,又能够满足人民多方面精神需要的多彩多姿的文化生态格局,就显得尤为迫切。据此,王蒙以深厚的国学功底,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可以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载体”的论断。在他看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既融会了古代中国的仁爱、亲民、崇文、尚和观念,也体现了先进的爱国、人权、民主、自由、法治观念,如果每一个中国公民都散发出中华文化特有的气质,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事准则,那么,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就会焕然一新。
《王蒙谈文化自信》合时代而歌,不仅是他一个人的独奏,更是诠释了我们这个新时代的一种高度文化自信。他的许多观点,集中代表了国人内心的一种信念,那就是,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是由内而外的自信,是有定力的自信,是有凝聚力感召力的自信,是面向世界的自信。以文化自信托起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能再现中华文化的辉煌,并最终助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