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 蕾
为有源头活水来
——濮阳供电公司机井通电工程建设纪实
文_王 蕾
7月16日,知了不知疲倦地叫着,干热的空气里没有一丝凉风。64岁的丁玉海站在自家玉米地旁,看着清凉的井水从通了电的机井里喷涌而出,缓缓滋润着每一株玉米苗,忍不住咧嘴笑了。
丁玉海家位于濮阳市范县高码头镇丁河檐村,这里虽然临近黄河,用水难却始终是当地农民的一块心病。如今,濮阳供电公司加快实施机井通电工程,濮阳市所辖县区的农民和丁玉海一起,都享受到了机井通电工程带来的好处。
“这机井通了电就是好用,去年冬天虽然缺雨少雪,但俺这麦地一点儿都不旱,一刷卡,水说来就来,加上老天帮忙,今年麦子收成特别好。”丁玉海喜滋滋地说,“看看这玉米的长势,今年秋天收成也差不了!”
濮阳市位于豫北平原,所辖各县属于典型的农业县,除了传统农作物小麦、玉米外,还种植包括水稻、辣椒、果木等经济作物。濮阳供电公司积极利用政策优势,精准发力,以点带面,分期实施农田机井通电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浇地难的问题,为保障粮食稳产增产、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支撑。
丁玉海介绍说,6月、7月是庄稼用水高峰时节,原来每到此时,家家户户都要全家齐出动,买柴油、拉机器、运水泵,既要看守机器,防止掉带、缺油,又要看守水垄沟,以防跑水。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的比较多,留下的都是老人、女人和孩子,有的没有办法,只能让壮劳力回来帮忙。“一来一回,少挣钱搭路费不说,还麻烦。现在好了,只要拿着卡一刷电就通了,电一通水就自动流出来,连老人和孩子都能浇地,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再也不用担心家里了。”丁玉海晃了晃手里的卡。
安装计量表 李培振/摄
架设线路 彭建武/摄
安装变压器 李培振/摄
清丰县韩村乡三合村村民张瑞山家也是受益户。据张瑞山介绍,当地是沙质土壤,浇地次数多而且费力,实施机井通电工程后,不仅方便省力,庄稼也长得好,增产不少。“村民深切地感受到机井通电降低了农村灌溉成本。”张瑞山站在田埂上算了一笔账,“以前用柴油机抽水浇地,每浇一亩地需要两小时,耗柴油约3公斤,花费15块。现在,用电抽水灌溉,浇一亩地只需5块多,每亩地按照浇水7遍计算,一年就能节省100多块。”
“虽然很辛苦,但看到老乡满意的笑脸,我们觉得值!”7月20日,在濮阳县子岸乡汪寨村机井通电工程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刘培新骄傲地说。这也是广大供电员工的心声。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2017年濮阳市第二批机井通电工程总计新建台区1670个,架设线路420.91千米,20855眼机井通了电。为让百姓早日享受到机井通电工程带来的便利,在工期紧、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下,濮阳公司建立分包责任制,制定周密的工作方案,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要求县公司领导带队督导检查,在促进各县(区)工程进度的同时,对整个工程实行全过程监理,保证工程质量。工作人员在施工中克服烈日暴晒、蚊虫叮咬等困难,日夜奋战。
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濮阳公司在物资供应、施工安全、工程质量、竣工验收等方面都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整个工程建设我们要求部署细、标准高、服务优,在严格执行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典型建设模式的基础上,对传统工程管理方式提出大胆改革,推陈出新,致力于打造优质工程。”濮阳公司配网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刘继安说,“建设过程中,我们大力推进工厂化装配和机械化施工,不仅减少了耗材浪费,而且实现工艺标准统一,提升了工程进度和工艺水平。”
“来,孩子们,歇歇,吃口瓜解解渴。”正说着,一位大爷拎着两个西瓜走过来,“多亏了你们,我家的大棚菜长势才能好,你们辛苦了。”
“有了百姓的支持,我们的干劲儿就更大了。”刘继安说。
正值盛夏,桃子渐渐成了消暑良果。对于濮阳县子岸乡鹿城村的桃农周永国来说,充足的灌溉水源使桃子个个汁多肉厚、品相诱人,机井通电工程给他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
濮阳县是省级贫困县。2017年,濮阳县新建配电台区1099个、10千伏线路293.16千米,8936眼机井通了电,惠及352个村,受益农田35.17万亩。村民纷纷抓住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的大好机遇,把握自身优势,大力培育特色农业。
鹿城村村委会主任周海林介绍,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实施后,村民由传统的粮食作物种植逐渐向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种植转变,不断增产增收,脱贫指日可待。“我去年种了5亩萝卜,浇地时既方便又省力,萝卜不缺水,收成好,每亩收入高达4000多元。今年村里新盖了好多大棚,村民开始种植各种瓜果蔬菜,有电力支持,农民的好日子马上就要来了。”
为保障完工的机井能及时充分为村民所用,濮阳公司定期对已通电的机井进行巡视维护,尤其在农业灌溉用电高峰期,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走进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安全用电、放心用电。
“国家政策好,俺赶上了好时候,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种了一辈子地的丁玉海目睹了电网改造的全过程,看着长势喜人的玉米感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