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和谐美丽新江川

2017-11-30 08:56徐贤中共江川区委书记
创造 2017年10期
关键词:江川建设发展

徐贤 中共江川区委书记

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和谐美丽新江川

徐贤 中共江川区委书记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是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间节点,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段,更是“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顺利完成最重要的五年。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云南省考察指导工作,明确提出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的时代背景和全国发展大局,为云南发展明确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提出的新要求,是云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着眼于全省、全市发展大局,江川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经济总量小、环境承载能力弱,经济转型发展压力巨大、城乡统筹发展滞后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加快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既不能照搬别人的发展模式,也不能按部就班、温温吞吞地发展,必须立足江川实际、另辟蹊径,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路子,不仅要发展得“更快”,而且要发展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在“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改革攻坚”的多重压力下,圆满完成“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与全市一起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把握优势增强跨越发展自信心

江川地处滇中,东南与华宁、通海两县交界,西南与红塔区接壤,西北与晋宁、澄江两县相邻,距省会昆明100公里,距玉溪21公里,是玉溪市一核双心的组成部分,属滇中城市一小时经济圈的节点城市之一。2015年底,经国务院批准,江川撤县设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纵观江川的地理位置、发展环境等因素,江川实现跨越发展具备独有的优势和条件。从区位要素上看,江川处于滇中城市经济圈的中心位置,距昆明100公里,与玉溪中心城区相连,是玉溪“一核双心”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三湖”生态城市群的中心节点,也是红塔区、通海、澄江、华宁等县区发展提供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桥梁和纽带。随着高等级公路、城际铁路、环湖云轨、通用机场等项目建设,江川境内将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更好地发挥承东启西、接转南北、辐射带动的枢纽作用,加速江川与滇中城市经济圈其他州市的一体化发展。从产业基础上看,玉溪国家高新区龙泉园区位于江川境内,是滇中城市经济圈发展布局重要节点,是玉溪“科教创新城”“一核五片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园区路网、电网、通信、供排水和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快推进,玉溪·顺义产业园开园,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发展已初具规模,龙泉园区将成为未来玉溪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而且将吸引更多好的企业、好的工业项目聚集发展,推动江川区工业转型升级。从资源禀赋上看。江川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资源丰富,过去依托这些资源,培育了烤烟、纸制品、烟花爆竹、青铜制品、农产品加工、水产品等优势传统产业,尤其在青铜产业、高原特色农业以及生态环境资源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

明确思路开辟跨越发展新路径

纵观江川独特的优势,分析江川发展的现状,综合考虑撤县设区后的产业发展问题,江川区委第二次党代会和区委二届三次全会以来,在全面审视和分析区情的基础上,区委科学提出了“5366”发展思路,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抓住撤县设区机遇,紧紧围绕区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三区一中心”发展定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打好“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园区经济”三大战役,实施“从严治党、深化改革、五网建设、同城发展、生态保护、民生事业”六大工程,做强“先进装备制造、高原特色农业、现代物流、旅游文化及健康养老、航空产业、磷化工等传统产业”六大产业,打造城乡建设管理、经济转型发展两个升级版,建设宜居宜业和谐美丽新江川。

围绕这一发展思路,区委坚持从解放思想入手,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采取会议研讨、专题讲座、干部培训、党员轮训等方式进行学习,使之成为全区上下的思想引领和力量源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先后开展“争先创优跨越发展”大讨论大行动和“科教引领创新发展”大讨论大行动,多次组织各级干部到先进地区、兄弟县区考察学习,引导全区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对标先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突破思想藩篱,解决好与推进跨越式发展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观念和做法,解决好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问题,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放意识和担当意识,使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推进跨越式发展上来。

宜居宜业和谐美丽江川

真抓实干凝聚跨越发展强动力

打好“三大战役”。按照2018年GDP超过100亿,2020年达151亿元的目标,全力以赴打好“三大战役”,促进经济提质增效。一是做优服务,全力助推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全力改善企业发展环境。认真执行省市稳增长相关措施,落实好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开展百名干部帮百企行动,帮助企业办理项目立项、土地、环保等相关手续,着力破解企业用地难、办事难、审批难等问题。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企业税负。通过电力市场化交易,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大对民营经济的科技创新奖励力度,每年拿出300万元,对符合奖励条件的企业进行奖励。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银政企关系。认真践行“亲”上加“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公开透明地与企业打交道,坦荡真诚、积极作为,做到亲商、富商、安商。创新融资方式,挖掘融资潜力,发挥好5000万元的企业续贷应急周转资金作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力争到2020年,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65%以上。二是抢抓机遇,全力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主动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和“三湖生态经济带”建设,做好“四镇一体、一环三带一园”的规划布局(江川环星云湖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区,玉江路、澄川路、江通江华路经济带,龙泉工业园),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实力。强化合作意识、协调意识、共赢意识,找准自身定位,在服务好滇中城市经济圈发展的同时,发挥比较优势,坚持错位竞争,尽快融入区域发展的进程中。三是统筹规划,全力推进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启动龙泉工业园区、北京顺义产业园和航空产业园“三园合一”规划修编,建设标准化厂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力。加快北京顺义产业园项目落地,推进入园项目建设。做好北京升华电梯入园建设和联塑二期、龙泉彩印扩建等项目开工建设,努力形成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新格局,实现园区工业总产值15亿元,增长50%。

实施“六大工程”。抓住机遇,全力实施从严治党、深化改革、五网建设、同城发展、生态保护、民生事业等六大工程,全力以赴打基础、破瓶颈、补短板、强支撑,夯实跨越发展基础。一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建制度强监督。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牢固树立鲜明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深化“以考促学”工作,多形式提升干部综合能力。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打造“云岭铁军”,建设“四个过硬”领导班子。坚持抓基层党建“五化”工作法,深化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工作,压实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党组织书记管党治党责任。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做到“四讲四有”。实施“基层党建提升年”,全面补齐农村、社区、学校、“两新”等领域党建短板,创建“环湖党建”“园区党建”工作品牌。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持续推进专项纪律检查,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坚定不移惩治腐败。二是全面深化改革,增强跨越发展新动力。认真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建设,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开放合作发展,进一步加强与江苏武进区的区域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和合作交流。三是聚焦“五网”建设大会战。加快推进江通、澄川高速公路建设和国道213线改造,启动玉江大道改造、老玉江线大修和大铁线改扩建,积极做好通用机场、城际铁路、滇中调水等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农业高效节水减排、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低产田地改造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博能燃气和巨鹏燃气管道铺设,加快实施农村电网改造,提高光纤宽带和4G网络覆盖率。四是加快与红塔区的同城一体化发展。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海绵城市规划和产业功能布局、交通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编制,推进“多规合一”,引领城乡科学发展;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促进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均等化。五是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围绕“2020年星云湖消除劣V类水质,力争达到IV类水质”这一目标,加强以星云湖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抓好星云湖水体置换、环湖截污治污、底泥疏挖及处置,以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农业面源污染、蓝藻水华治理力度,认真落实河(段)长责任制,将主要入湖河道外的沟渠、水库小坝塘全部纳入镇村二、三级河长管理范围,稳步提升星云湖水质。持续推进“森林江川”建设,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加大“两污”治理力度。探索建立星云湖一级保护区内“网格化”管理体系,启动星云湖径流区畜禽养殖禁养、限养区划定工作。六是全力发展民生事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贫困乡、贫困行政村返贫率控制在2%以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推进“健康江川”建设,完成中医院医技综合楼主体工程建设,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计划,逐步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加快推进城市体育综合体建设。

做强“六大产业”。咬定“三年成形、五年成势”的阶段性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6个重点产业的发展,实现规模和质量的双提升。一是将“六大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来抓。成立区重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重点产业发展的领导工作,加快研究制定产业规划和扶持措施,强化与省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的对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抢抓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机遇,坚持以推进产业链整合延伸、发展精深加工为核心,着力推进传统产业走高端化科技创新之路。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产业的科技化、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二是将精准招商作为“六大产业”发展的关键点来抓。按照“招大引强、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思路,坚持在打牢招商基础上下功夫,在创新招商方式和机制上下功夫,在优化投资环境上下功夫,强化措施,主动作为,广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承接滇中经济圈产业转移,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三是将提高质量打造品牌作为核心目标来抓。统一思想认识,将质量强区摆在更重要的位置,牢固树立“质量取胜、品牌决胜”的理念,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着力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和重大质量改进,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竞争力。着力打造自主品牌,加大对品牌的宣传和保护力度,增强企业和群众保护自主知名品牌的意识和责任,注重培育优势品牌。

提升城乡环境。加强规划引领,提升建设品质,整治城乡环境,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打造以古滇文化、高原湖泊为特色的江川城乡建设管理升级版,建设宜居宜业生态活力新江川。一是提质扩容,建强中心城。加快廖家营片区城市综合体、主城区和江城古镇棚户区改造,实施城市综合管廊、绿色街道建设,推进绿竹小区、古滇国城二期等房地产项目建设,建设城区专业市场,启动区委党校、司法局迁建。实施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破土动工首期投资14.3亿元的城市提质扩容工程,争取3500户棚改项目启动实施。开展“六城同创”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达标”,高位推进“四治三改一拆一增”,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二是提升完善,建好特色镇。把特色城镇规划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古滇、渔耕、美食和青铜等文化底蕴,强化资源整合、布局优化,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进一步完善集镇功能,加快江城特色小镇建设步伐。加强环境整治,提升特色品牌,真正使特色小镇成为兴一方产业、活一方经济的载体。三是提标整治,建美新农村。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和“增绿添色、点亮江川”工程,推进“七改三清”环境整治,全力“除闲房、拆危房、腾空间、建新村、换新貌、奔小康”,切实抓好乡风文明建设,打造布局美、致富美、环境美、和谐美“四美”新农村。

加快经济转型。按照“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的思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是加快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做强一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烤烟、果蔬、花卉、畜牧、渔业等优势产业,坚持“接二连三”的思路,培育一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示范庄园,实施食品加工企业倍增计划,打造一批“农业小巨人”龙头企业,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二是加速工业强区进程,做优二产。支持纸制品加工、复烤二车间技改和汇源水泥项目建设,创造条件帮助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生产,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积极配合做好机场选址及相关服务工作,落实征拆用地保障,推进通用机场建设和航空培训。大力培育发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切实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三是加大发展现代服务业,做活三产。牢固树立“全域旅游”新理念,依托古滇青铜文化、高原水乡文化、渔文化等优势,科学谋划星云湖环线旅游开发,启动沿湖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推进星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星云湖十里长堤生态旅游区建设,打造主题旅游线路,建设精品乡村休闲基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深化创新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科教创新城”的规划布局,围绕“七个一”和“1+3”的工作部署和构建“一核五片七区”的科教创新城空间格局,把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融合推动,以大讨论凝聚共识,以大行动来落实大讨论,实现发展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引领作用。围绕保障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建设星云航空学院,创新职业教育。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行动,建设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实施“星云英才计划”,开展“四个一百”人才工程,壮大人才队伍。二是坚持改革释放活力,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作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支持宏斌、阳光、丫眯等加工企业提质增效和卓一食品做强“云料”品牌,加大扶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到2020年,实现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年均增长10%以上,万人拥有发明专利1.2件以上,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6户,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5户以上。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不低于58%。三是坚持产业转型升级,发挥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引领作用。围绕产业抓创新,优化发展环境,强化要素保障,激发创新活力。抓好招商引资,构建多元化投资格局。突出龙泉园区产城融合型科创园区定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先进装备制造、航空新兴产业。打造九溪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示范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发展现代物流业,实现润特、宏程物流建成投产,启动雄关农业物流园建设。

星云湖湿地公园

猜你喜欢
江川建设发展
江川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办案经验与存在问题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黑龙江江川农场:农田建设带动增产增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给爱演的男人一个舞台
给爱演的男人一个舞台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