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调研组
转型升级做强江川三次产业
《创造》调研组
中共江川区委书记徐贤(左一)到企业调研
江川区位于云南省中部,东南与华宁、通海两县交界,西南与红塔区接壤,西北与晋宁、澄江两县相邻,素有“高原水乡”“云烟之乡”“鱼米之乡”等美誉,是玉溪市“一核双心两轴四城多点”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的“双心”之一。
近年来,江川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一系列产业政策,沉着应对各种复杂的经济形势变化,坚持“创新引领、生态优先、兴园强工、城乡融合”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积极扩大商贸经济,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力地助推了江川经济社会跨越发展。2016年,江川完成区内生产总值81.1亿元,同比增长12.1%;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6亿元,增长6%;完成第二产业增加值26.4亿元,增长16.6%;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38.7亿元,增长11.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0335万元,同比增长26.7%。
江川是云南省投资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区位优势突出,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好,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突出。
(一)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江川属滇中城市经济圈核心区域,是玉溪市“一核双心两轴四城多点”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的“双心”之一,具备承东启西、接转南北、辐射带动的枢纽作用,是江川周边县区发展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桥梁,是玉溪市由“红塔时代”向“三湖时代”迈进的核心区域,也是玉溪市建设国际大通道和现代物流重要枢纽的主战场。
(二)政策机遇叠加。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云南省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建设,为江川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开放经济、人才支撑等问题提供极大帮助,随着交通网络建设的逐步完善,江川区已成为对上连接省会昆明,对外连接西南周边州市的中心节点,有利于江川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生态环保、城乡建设等方面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2015年12月3日,江川撤县设区获国务院批准。玉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江川的发展,专门出台了《中共玉溪市委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快江川区发展的意见》,为江川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强了发展后劲。撤县设区后,江川的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得到提升,产业发展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一批重点产业建设项目将向江川优先布局,江川的产业发展方向将由农业向工业、现代服务业等快速转移和调整,对江川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增强区域辐射力、集聚力和带动力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三)基础设施完善。近年来,江川抢抓“五网”建设机遇,以构建互联互通、功能完备、高效安全、保障有力的基础设施网络为目标,全力推进路网、水网、能源保障网、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网络,对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区公路网络四通八达,与相邻县区的连接公路(除晋宁县外)均已实现高等级化。“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澄川、江通、红江三条县区高速公路,其中澄川、江通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同时,民用运输机场、通用机场建设项目已由省发改委批复开展前期工作,目前通用机场建设场址报告已通过评审。轻轨交通建设项目正在编制可研。
(四)生态环境良好。江川属典型高原湖泊生态区,拥有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中的星云湖和抚仙湖,自然风光绮丽独特,气候条件优越,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和湿润,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生态环境优势得天独厚,2015年江川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
(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江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云南文化的源头、古滇国的中心,荟萃了丰富奇特的渔文化和青铜文化。境内文物古迹较多,著名的有甘棠箐旧石器文化遗址、路居光坟头等多处新石器文化遗址、李家山古墓群遗址等,其中李家山出土了“牛虎铜案”等稀世艺术珍品,为古汉文化的代表杰作,享誉中外。2004年以来,江川依托特有的水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和高原水乡文化、古滇青铜文化、渔文化,突出民间性、民族性、民俗性和特色性,成功举办每年一度的“开渔节”,目前已成为省内规模和影响较大的特色节庆活动之一。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载体,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近年来,江川区深化与玉溪高新区的合作开发,全力加强玉溪高新区龙泉山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明晰园区主导产业,狠抓规划、产业布局、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环节,促进主导产业向园区集中、承接产业向园区转移、关联产业在园区配套、产业集群在园区聚集。配合做好园区合作共建工作,走产业互补、各具特色、集约高效、生态环保、协调发展的发展道路。优化园区公共服务环境,完善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健全完善中小企业创业园,大力发展孵化机构,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心打造产业园区,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产业园区支撑体系,把园区建设成为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配套、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龙泉山工业园区自2009年开始进行选址、规划,总规面积4.82平方公里,详规面积2.77平方公里。2013年8月开始,玉溪高新区与江川县合作开发建设龙泉山工业园区,园区总规划面积扩大为30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底,累计完成投资22.43亿元,实现入园项目11个,其中已投产项目6个,在建项目 5个,2016年实现产值 9.74亿元,全区共申报专利55件,获专利授权56件,成功申报省级科技项目26个,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户。当下,江川区正在积极配合玉溪高新区,按照玉溪市委“有扶有控、做强做优、彰显特色、绿色发展”要求,全力加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大集团、大项目带动工业经济发展,以最短的时间实现园区跨越发展,创造一个“生态工业、循环工业、特色工业、旅游工业”的示范园区,让龙泉山工业园区成为未来玉溪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全市重要的新型工业化聚集区,为江川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江川是云南省重要的磷化工基地。在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发展中,江川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玉溪行动计划,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根本问题、主要困难和关键环节入手,稳步推进传统产业整合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技术改造支持力度,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重点在磷化工、农产品加工、纸制品、建筑建材、烟花爆竹、铜制品6个产业领域,围绕传统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的高端攀升。
葡萄种植基地
(一)做优磷化工产业。磷化工是江川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显著。近年来,江川区按照“环保优先、节约资源、精细化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根据国家发展低碳产业、节能降耗的要求,着力调整产品结构,形成精细化、深加工产品体系,利用黄磷产品和附产物作为基础原料向精、深加工方向拓展,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巩固和提升磷化工产业的支柱地位。2016年,全区共有磷化工企业54户,从业人员3563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户,完成产值15.1亿元,增长16.9%。
(二)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以建设全省重点农产品加工中心为目标,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精品名牌战略,依托现有基础,重点发展休闲食品、食品添加剂、酱菜加工、脱水蔬菜、冷藏蔬菜等产业;培植龙头企业,重点培育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实现企业规模的梯级推进和共同发展。2016年,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户,完成产值9.99亿元。
(三)升级发展纸制品产业。纸制品是江川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近年来,江川区切实加强引导,大力规范行业发展,支持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装备,开发精包装产品,拓宽市场领域,提高市场占有率,鼓励企业整合、发展壮大规模;积极鼓励新建、技改扩建,提档升级产业。2015年以玉溪万利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引进先进设备技术,提升产品品质档次;2016年惠茂纸业年产5000吨纸制品生产线建成投产。目前,全区共有规模以上造纸及纸制品企业10户,2016年完成产值5亿元,增长61%。
(四)优化发展建材业。紧扣市场产品需求,以水泥、新型墙体材料、石材加工为重点,以提档升级为抓手,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展一批新型建材企业,优化建材产业结构。紧紧围绕发展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要求,贯彻落实淘汰落后产能政策,淘汰落后产能。支持重点水泥行业进行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加快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发展。采取整合、淘汰、关闭、扶持的分类措施发展石材加工业。从2012年开始至2014年8月31日,全区21户红砖生产企业全部关闭,其中的19名企业主入股成立了江川昊源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引进先进工艺设备和技术建设的三条生产线已于2015年内相继建成投产。目前,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建材企业2户, 2016年完成产值6900万元。
(五)规范发展烟花爆竹业。按照“安全第一、规范管理、开拓市场、控制总量、坚持标准、提质把价”的要求,加大整合力度,充分发挥集团集群优势,实施品牌战略,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引进香港世纪鑫源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对江川18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实行整合,组建“云南江川烟花爆竹绿竹集团有限公司”。至2015年底,该公司经过提升改造的6条烟花爆竹生产线建成投产,年生产能力达2亿元以上。目前,全区共有规模以上烟花爆竹企业3户, 2016年完成产值9461万元。
(六)创新发展青铜制品业。充分挖掘“古滇青铜文化”资源,突出古滇青铜文化特色,打造滇中青铜文化江川品牌,引进和培养工艺人才,采用先进设计、铸件技术,研发青铜及斑铜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提升产品文化知名度和档次。抓好青铜制品生产加工、展示、销售集一体的古滇文化街项目建设,努力打造集生产江川特色工艺品和大型铜制件、铜制建材、器具于一体的铜工艺产业体系。目前,全区共有规模以上青铜制品企业2户,2016年完成产值9615万元,增长68.3%。
产业是江川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快构建特色鲜明、富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是支撑江川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近年来,江川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研究制定了《玉溪市江川区关于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以先进装备制造、高原特色农业、文化旅游及健康养老、现代物流、航空等5个新兴产业为突破口,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一)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产业。以打造全市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大力发展技术水平高、市场需求大、竞争能力强的装备制造产业。突出优势,重点发展数控机床设备及智能控制设备、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所需设备、节能环保设备等。引进国内外先进汽车及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重点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支持发展电动车。积极谋划建设航空产业园,加快推进美中投资基金航空发动机生产及直升机组装、席勒航空产业发展基地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发展航空物流、通勤航空、私人飞行、包机飞行、作业飞行、航校转场培训、飞机维修等航空业务,抢占产业发展机遇。2016年新天力农机制造竣工投产,福胤钢构、欣宇机械等项目主体工程完工。目前,全区共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3户,2016年完成产值2.2亿元,增长28.8%。
(二)增量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以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和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为重点,推进生物医药及食品产业快速发展。依托资源、基础和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新型疫苗、生物技术药、现代中药、民族药和植物原料药,重点发展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等新产品,以大健康理念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培植龙头企业,重点培育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实现企业规模的梯级推进和共同发展。目前,全区共有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3户,2016年完成产值1.5亿元,增长30.5%。
(三)提质发展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以支持龙头企业为重点,扩大生产规模,充分开拓市场,最大限度释放产能。目前,全区共有规模以上橡胶和塑料企业2户,2016年完成总产值9.91亿元。
(四)壮大高原特色农业。在保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和烤烟收购量稳定的前提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集特色经作、生态畜牧、淡水渔业、高效林业等多元化农业产业。2016年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26.6亿元,增长6%,完成烟叶收购987万公斤,实现烟农总收入3.31亿元。蔬菜、花卉、畜牧、渔业巩固提升,新增核桃种植2.5万亩。农业产业化步伐逐步加快,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户、现代农业庄园6个。
(五)提升文化旅游产业。一是打造“滇国故里、高原水乡”旅游品牌。塑造高原湖滨文化旅游休闲名城,将江川打造成为古滇国青铜文化深度体验集结地、中国(星云湖)奇异渔文化体验地、星云湖生态休闲度假新天地。主动融入、探索和完善“国家公园+特区”发展模式(星云湖生态保护国家公园、星云湖绿色经济与生态文明特区),加快推进李家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和建设工作。二是提升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围绕古滇国青铜文化、星云湖渔文化、高原湖滨农耕文化,做精青铜文化旅游、湖滨度假旅游两大基础旅游产品;做大滨湖休闲、湖泊度假两大主题旅游产品;做强山地户外运动、滨湖原乡旅游、禅寺书院休养、乡村休闲旅游四大特色旅游产品。2016年全年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增长14.5%,实现旅游总收入17.3亿元,增长16%。
(六)提速发展其他新兴产业。一是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加速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以蔬菜、肉类、花卉、水果、水产、奶类、野生食用菌等农产品为重点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健全乡村物流网络,推动消费品物流向农村地区延伸。二是加快龙泉工业园区综合性商贸物流园区选点布局,加快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建设。三是加快制定电子商务规划,发展商贸流通的新业态,发展居民生活性服务业、特色餐饮业,基本形成便捷、安全、优质、多元的城乡现代生活性商贸流通网络。目前九溪润特仓储特流中心项目开工建设,宏程物流项目启动场地平整,现代物流产业平稳起步。
花卉种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