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涛
(国网福建福安市供电有限公司,福建宁德355000)
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优质服务提升策略探讨
林涛
(国网福建福安市供电有限公司,福建宁德355000)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对电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对供电企业中的营销服务进行有效改善。由于电力营销在一定程度上对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提供优质服务可以将企业的总体形象提高。从现阶段供电企业电力营销服务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有效的提升策略,对供电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优质服务;服务意识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电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供电企业不断完善电力营销,从而在服务管理上进行优质转变,从而使经济效益提高。但在供电企业电力营销服务策略中存在一些不足,这就要求供电企业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改善,从而使供电企业有效发展。
长久以来,我国的电力营销没有相对明确的服务观念,供电企业中的服务人员没有重视用户的要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供电企业对电力营销有所重视,但并未真正形成电力营销观念。供电企业的服务工作只是单纯地停留在相关规定和要求之上,导致供电企业中的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比较薄弱。一些供电企业中的服务人员只是增强了服务热情,并未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服务观念,服务质量无法提高。
在我国的一些供电企业中,采用的设备比较落后,这就不能有效管理电力用电负荷,不能满足用户对电力检验服务和查询服务的要求。现阶段,供电企业电费收缴的方法比较单一,不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供电企业存在用户信息资料数据库建立缺失的情况,不能对用户进行分类服务,严重影响了供电企业的信誉,提升了供电企业的营销风险。
目前,供电企业中的用户数量在不断增加,信息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从而给供电企业服务人员的营销工作带来了挑战。很多供电企业在内部工作管理中缺乏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在日常的服务工作中无法与用户取得直接联系,不能及时解决用户的问题。供电企业的服务管理水平较低,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未合理地安排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给供电企业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供电企业电力营销服务对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很多企业的服务人员没有良好的服务理念,未将营销策略充分运用到服务之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较低,工作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素质不高的情况,无法建立一支专业的服务队伍,影响了供电企业的发展。
在供电企业中,应完善营销服务,这就要求供电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营销工作理念。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用电量也在不断加大,要求供电企业将电力营销服务水平进行有效提升,从而保证供电企业的正常运行。供电企业要增强营销服务意识,从而完善营销制度和方法,满足用户的电力要求,为供电企业的发展助力。
供电企业要对电费回收制度进行完善,从而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供电企业中的管理人员要充分掌握电费回收制度。在我国社会之中,供电企业要对电费回收制度不断完善,还要细化供电企业中的电费标准;建立工作岗位责任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用户认识到电费拖欠行为的后果,从而使用户的用电意识增强,为供电企业的营销工作铺平道路。
在供电企业的正常运行之中,很多工作人员未考虑工作中的问题,在一些方面出现疏忽,未将用户的问题及时解决。这就要求供电企业完善服务策略,在企业内部建立监督机制,保证供电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供电企业要与用户进行有效联系,设立意见簿和投诉箱,收集用户的意见并有效分析,改善电力营销服务,从而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电力营销服务中,相关营销人员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供电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及时解决用户出现的问题,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供电企业中的营销服务人员要建立团队之间的合作,将团队的优势有效发挥。在供电企业中,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从而将其综合素质有效提高。
我国现阶段的供电企业电力营销服务策略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这就要求相关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营销服务水平,为供电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陈环.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优质服务提升策略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4(19).
[2]陈韵仪.关于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优质服务提升途径研究[J].电子测试,2016(16).
[3]陈丽虹.刍议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优质服务提升途径[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4).
[4]祁凤婷.提升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优质服务策略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0).
[5]陈生英,乔海春.浅谈供电企业如何提升电力营销优质服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4).
[6]王新宇.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优质服务提升途径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6(33).
〔编辑:张思楠〕
F274
:A
10.15913/j.cnki.kjycx.2017.16.048
2095-6835(2017)16-00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