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国柱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工作内容。目前,地方部门往往结合当地旅游、经济作物(脐橙、茶叶等)、光伏发电等生态产业资源优势,引导各类扶贫资金资源优化配置,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农业供给侧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一般以村或乡为单位在金融扶贫、党建助力扶贫、就业扶贫、引进人才扶贫、特色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文化扶贫等方面探索出各类产业扶贫模式。这种“以村或乡为单位”精准扶贫示范点目前的产业规模、科技水平、管理效率、资源利用水平还比较低,尚处于农民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农户”成长发展阶段,距离农业产业化成熟、完善阶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同时,许多地区普遍采取的“一村一品”发展方式也需要不断解决发展中的产品质量、市场对接等实际问题。要使这些新产业机构实现“造血功能”,实现持久性的脱贫致富,产业扶贫还需要在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完善自我发展长效机制下功夫。而在农林产品国内国际竞争激烈、市场行情快速变化,移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新常态时期,信息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各级政府在开展精准扶贫攻坚战时应当把信息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通过信息化,推动农业市场化、倒逼农产品和服务标准化、促进规模化、提升品牌化。具体而言,就是要以推进智慧农业建设为目标,以解决贫困地区资金流、人才流、物流、信息流等产业发展瓶颈问题为重点,建立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贯通,涵盖物资采购、生产、经营、监管等全生产流程,联接农户、合作社、中介机构、用户、政府等市场各相关方,从精准扶贫信息系统、现代农业生产销售信息系统、延伸至农村地区教育、培训、宣传、非物质文化等网络化精神家园的精准扶贫和现代化农业综合信息一体化平台。通过基于该平台的大数据分析预测系统,实现农户及合作社的高效生产经营,行政部门的精准扶贫、市场调控。
首先,建设综合信息一体化平台是巩固现阶段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成果的必然要求。自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要求以来,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成果显著。2013年至2016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但另一方面,2000年至2015年,中国农村返贫率通常在20%以上,有些年份甚至达到60%以上。返贫的具体原因虽然千差万别,有因灾、因病、因市场风险、因环保政策变化等等,但根据能力贫困理论,核心是由于获取收入的能力或机会被剥夺或受损,从而在致贫风险面前异常脆弱所致。建设综合信息一体化平台,汇聚扶贫项目数据和农业产业数据,能够各级扶贫项目管理人员充分借鉴各地项目成败经验,并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项目执行效果进行预测、预警,从而实现巩固现有成果的效果。
其次,综合信息一体化平台是解决下一步精准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支撑手段。“精准扶贫”的实现需要“精准管控”。2014年5月下发的《国务院机构印发关于建立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 “要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目前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已经基本建成,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为了实现“精准管控”,特别是要解决从中央到地方六级管理、从农业到相关行业信息畅通、协同工作问题,还需要整合不同行业数据资源,建立综合信息一体化平台,提升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数据开放共享程度与范围、提升软件智能化水平,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使全国县乡村级扶贫管理人员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政策、市场和扶贫信息,也为中央、省级政府部门统筹激发市场活力与精准管制调控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第三,综合信息一体化平台是激发农民合作社等农村产业主体不断提升内生力量实现持续发展的生产力工具。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也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充分发挥信息资源新的生产要素的作用、信息技术核心生产力的作用、互联网平台集聚放大单个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规模效益的作用、充分发挥“互联网+”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的作用。可见,迫切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专注农业产业领域,提升扶贫和农业农村工作信息化、集约化、智能化水平,利用先进的信息化平台为农村产业主体不断提升内生力量实现持续发展提供生产力工具。
第四,综合信息一体化平台是政府主导建立互联网开放平台占领信息化制高点的重要机遇。互联网开放平台创造用户、平台与开发者共赢的新生态,使大量新兴创业者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实践自己的创意。《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推动各类创业创新扶持政策与互联网开放平台联动协作,为创业团队和个人开发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互联网开放平台正在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主导者、创新型经济的核心。目前,互联网开放平台主要有以腾讯为代表的社交类、以百度为代表的搜索类、以阿里为代表的电商类、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类等四大类。这些开放平台各具特色,又有较强的应用场景针对性。由于农村农业生产经营文化工作的综合性、复杂性,这些平台还缺乏足够的针对性。同时,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阵地,为了保障农村农业信息的国家安全和文化安全,开发以政府主导、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开放平台非常必要也非常迫切。
总体上,综合信息一体化平台要集成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GIS、物联网、4G/5G传输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打通各条块管理部门信息孤岛,打造现代农业信息化生态系统,为贫困户、农业合作社、企业、农业专家、政府部门等相关主体持续提供集精准扶贫、信息搜索、农业生产、移动电商、农村教育文化宣传、应急广播为一体等全方位的智能应用,使各类用户像进入一个社交网站一样,愉快工作、高效协同,实现扶贫和农业农村工作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可视化、智能化。
首先,综合信息一体化平台的定位是支撑中央省市县乡村六级精准扶贫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即首先要解决精准扶贫中各级管理部门“精准管控”的数据和工作流高效支撑的突出问题。同时,作为精准扶贫项目管理的扩展,综合信息一体化平台还是农业电商智能服务平台,为农业合作社等农村产业主体提供政策、市场信息支撑和电子商务业务流程支撑和智能信息服务,使这些帮扶对象不仅能够通过移动电商服务功能快捷地开展生产、销售活动,同时能够快速获取信贷、保险、市场、物流、医疗、培训等全方位最新信息和决策支持等配套服务。此外,作为农业农村发展信息化平台的扩展,综合信息一体化平台还是农村文化教育生活平台,宣传文化部门通过该平台实施“文化精准扶贫”,倡导和引导广大农村农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文化。应急广播、农家书屋各类公共文化工程实施主体也可以通过该平台为农民提供兼顾国内外和本地的信息服务。
第二,综合信息一体化平台是涵盖精准扶贫、电子商务、文化生活三大功能群的大数据系统。精准扶贫项目管理功能方面,整合民政、教育、卫计、住建、公安、林业、农业、环保、文化等各相关部门的数据,为六级扶贫人员、贫困户和第三方评估机构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扶贫工作电子化、智能化支撑:贫困户信息采集、贫苦户精准识别、贫困户帮扶监测、贫困户脱贫趋势分析、扶贫成功相似案例推荐、扶贫指挥调度、环境保护监控等;农业电子商务功能方面,为贫困户和农村合作社提供农资购买、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全流程移动电商平台,功能涵盖农资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农产品信息管理、销售订单管理、撮合交易管理、移动电子支付、物流管理、农业管理咨询、市场预测、用户评价信息管理等。农村文化教育生活功能方面,为贫困户提供远程教育、国家省市县乡村热点资讯、非物质文化推广、文化交流社区、朋友圈、游戏室、点对点语音与视频聊天等功能,为宣传文化部门提供面向农村资讯信息推送、文化交流社区管理等功能。通过集成应急广播等功能,为农民提供日常和应急广播多媒体信息,保障农民及时了解应急信息,确保农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综合信息一体化平台是基于云服务的互联网开放平台。以往信息化平台建设,由于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系统架构不合理开发迭代周期过长等问题,往往开发完成之时就是系统落后之时,很难真正实现生产力工具的作用。因此,综合信息一体化平台IT架构必须顺应互联网+条件下的信息系统开源、开放架构潮流,秉承开发运维(Devops)理念打造基于云服务的互联网开放平台,汇聚各方面信息技术资源,构建先进的现代农业信息化生态系统,持续稳定地提升用户体验并降低维护成本。
平台架构应以数据为驱动,根据信息的采集、传送、分析处理与应用逻辑可自下而上分为六个层次:感知层,采集和感知基础数据,主要运用二维码、RFID、传感器、智能手机等实现对精准扶贫、农业信息的智能化采集;网络传输层,主要通过移动互联网、无线网络、有线电视网等技术实现网络连接和信息实时交互,其主要部分也可以通过租用IaaS云资源方式搭建;云平台支撑层,以租用或自建混合云的方式建设,整合云存储、云计算资源和大数据智能分析资源,构成综合性IaaS云服务平台。运用可视化、人工智能、工作流引擎、云计算等技术,实现计算、存储硬件虚拟化和资源云部署,实现对大数据的管理、分析、计算及处理。应用层,应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根据业务需求将综合业务一体化平台所涉及的工作流、电商、社交、搜索等核心业务进行归集、沉淀,形成标准化的功能组件集合。既保证了核心业务的稳定,又给业务模式创新、多渠道扩展等提供了足够的灵活性,还在保证核心业务隔离的前提下,给开放平台提供了最稳定强大的业务支撑。开放平台层,作为一个web3.0时代综合信息化平台,必须将自己的开发能力开放,从而支持整个开放平台生态系统良性发展。需要研发专门的开放平台支撑系统,既能以SaaS的模式,为各类用户提供基础性信息化服务,也可以将业务功能组件以OpenAPI 的方式开放给第三方应用程序开发团队,以提供轻量级、个性化服务,包括扶贫项目管理、农业生产管理、电子商务、教育培训、文化宣传等应用系统。用户服务层,基于集成调度应用层的基础功能模块,构建智能终端app子系统、精准扶贫管理子系统、农业电子商务子系统、社区文化交流子系统、应急广播子系统,为管理人员、贫困户、合作社、文化宣传部门等特定对象提供智能化服务。同时,也为开发运营团队提供监控治理服务,全方位立体监控平台的运行状况,动态管理软硬件资源,保障平台和数据安全。
有了信息化的想法,有了综合信息一体化平台的总体蓝图,关键还是要推动平台建设,组织协调落实好平台建设的组织保障、技术准备、工作路线。鉴于平台的战略定位及其复杂性,现有信息化成果的继承要求以及其中各类信息化项目的差异化异构性,综合信息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可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到2018年底,用一年的时间做好技术和管理上的准备,形成完善的技术方案、建设方案和标准规范体系,落实平台建设的组织保障和资金、人才队伍;第二步到2019年底,初步建成稳定的基于云平台的综合信息一体化开放平台,并在全国提供基础服务;第三步到2020年底,建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开放平台体系,个性化、专业化应用程序不断涌现。
为了保障平台建设质量和效率,在建设前期准备过程中,除了要遵循信息化项目规律和同步推进《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中重点工程外,着重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提升综合信息一体化平台定位,形成建设方向共识。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各方已有共识,但平台是分着建还是合着见?有没有必要把这么多功能建在一个统一平台上?是主要外包还是依靠自身?是在原有系统基础上的修扩建还是新规划新体系?是在中央还是省或是市县层面统一建?各部门、各方面还有很大分歧。其核心是由于信息化平台有了若干代更迭,大家的技术水平程度不同,而对于信息化的战略位置到底有多高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认识不同,所以极易形成各自为政、各区所需、一盘散沙的信息化格局。个人认为,互联网企业的巨大成功和技术进步已经为农业信息化敲响了警钟、指明了方向。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业发展、强化农村治理的一项重要工程,必须依靠自身力量,汇聚广大优秀开发团队指挥,高起点、大布局、新架构,打破传统IT思维,打破部门信息系统的藩篱,构建开放平台生态系统。
其次,要着眼整合农业和农村大数据落实项目规划,形成建设项目共识。精准扶贫是当前农村管理重点,平台建设规划也应当突出支撑精准扶贫。但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样,精准扶贫涉及产业扶贫、文化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等等,如果信息化仅局限于精准扶贫就会导致数据规模不大、共享困难、成本过高。同时,互联网正在不断打破行业、领域界限推动跨界、跨业融合,综合一体化开放平台必将成为农村信息化的终极出路。当前,国内外互联网巨头正在加速构建以搜索、社交、电商为重点的开放平台生态系统,但这些开放平台还没有专门针对农村信息化的综合服务平台。政府信息化部门应当抓住机遇抢占阵地,立足整合农业和农村大数据,汇聚精准扶贫、现代农业、农业电商、农村文化、农村应急广播、农村生态保护等专项信息化资源,形成合力、形成共识,统一项目规划,共同打造融合大数据平台和IT开放平台,协同推进符合农村农业农民信息化特点的开放平台和信息化项目建设。
第三,要着眼培养农业农村信息化主力军组建项目建设单位,形成组织保障共识。目前各部委都有网络中心或相应信息化部门,但由于所承担的任务侧重点不同,以及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大部分市场化程度不高、信息化建设能力不足。因此,要推动综合一体化开放平台建设,首先是要整合、优化原有相关信息系统建设主体,落实成立项目建设主体。从激发项目建设单位活力角度出发,该项目建设主体可以为混合所有制公司,既受到以农业部或其它部委为主的归口领导,也可以得到相关部委在政策、人才、资金、资源、项目方面的大力支持,同时也需要能得到省市县乡管理部门的积极配合。既给予其较独立的自主权和管理权,又有利于形成有效协调协作和监管机制。
第四,要将农村信息化队伍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形成人才战略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信息技术是现代农业产业和农村治理的基础技术,农村信息化队伍是农村工作队伍的战略保障队伍。但目前,大多农业信息化项目都是外包方式,大多相关开发运维团队也主要精力也在工业或服务业信息化方面,农村信息化队伍相对薄弱,且较为分散。有必要按照“核心队伍自建、广泛依赖社会力量”的方式,在系统开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方面自建核心队伍,强化研发队伍建设,加强人员培训和跨界合作,引导社会开发团队基于开放平台开发个性化应用,引导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交流培养模式,推动农业工作队伍大数据建设,将农村信息化人才战略与项目建设同步推进。
精准扶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宣传文化建设都是当前我国农村管理工作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按照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扶贫大格局、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这些工作需要统筹考虑。过去在信息化建设上,各级政府、各部门往往根据单一业务需要建立多个信息系统,造成“烟囱式”、“孤岛式”信息系统林立,系统间信息不能共享、工作不能协同,信息化效能无法发挥。在互联网+时代,农村信息化决不能从单纯信息系统建设的角度来解决问题,而是必须提高到战略支撑、全国范围、综合治理的高度,并充分借鉴互联网平台的开放理念和资源集约技术,统筹农村发展和综合治理需要,构建基于云平台和开放架构的综合一体化信息平台,开启农村信息化的高水平、协同化建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