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问题研究
——基于河南省的实证调查

2017-11-30 07:25
创新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调研农民培训

(信阳师范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河南 信阳 464000)

2017年1月,农业部编制的《“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将新型职业农民定义为: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1]。习近平总书记将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定义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他强调: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2]。要摒弃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概念,使其转变成为适应新形势新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者,使农民完成由身份向职业的转变。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培训是实现人力资源水平整体升级的重要途径。农民创业培训是依据农业产业和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对有较强的创业意向且具备基本创业条件的新型农民进行培训,使其获取创业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创业能力[3]。在农业供给侧改革、土地流转、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等农业政策大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不但是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激情、改变创业理念、增强创业能力的需要,也是打造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有效举措。因此,积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中的问题,对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整体水平,实现农民由身份转型为职业,将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概况

河南省既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和粮食生产大省,也是农村人口、贫困人口大省。同时,作为全国劳务输出大省之一,河南有大量劳动适龄人口在外务工。2000年以来,由于外流人口持续增加,更加重了其常住人口中有效务农劳动力供给的严峻形势。为解决“种地难”问题,推进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河南省于2012年启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试点工作,重点培养认定生产型职业农民,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以及回乡务农创业的农民工、退役军人和农村初高中毕业生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将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列入全省“民生工程”“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强力推进。截至2016年底,全省累计投入补助资金3.2亿元,培育各类新型职业农民总计31.68万人[4]。2017年,河南省全省范围内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预计到2020年,全省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将达到100万人[5]。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实施以来,农业部门、人社部门、扶贫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动,共同着力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农民通过参加各类教育培训班,拓宽了生产思路,提高了农业技术水平,提升了农业经营理念。通过实地考察、基地实训以及课堂、田间和企业相结合的方式,较好地实现了学与用的紧密融合,为实现个人创业增收、带动他人就业、引进资本投入和推进河南现代化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年来,河南省涌现了一批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农村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以及助力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6]。

2 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调研的基本情况

2.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专题调研工作始于2016年。课题组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咨询专家意见,制定了调研方案。在样本选择上,从研究目的和研究实际出发,依据河南省农业发展的现实状况,调研组将调研重点确定为信阳、南阳和驻马店等3个资源和劳动力输出型地区。采样地区人口众多,农业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严重[7]。调研采用问卷调研和深度访谈的方式。调研问卷共发放500份,最终回收的有效问卷为359份;访谈对象为35人,主要包括培训主管部门负责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机构负责人、培训教师和参训农民。

2.2 调研样本的基本情况

2.2.1 性别比例。男性281人,占78.27%,女性78人占21.73%。

2.2.2 年龄分布。问卷调研针对人群为18~65岁左右的成年人。调研结果显示,被调研地区主要的农业生产经营者是26~50岁的青壮年劳动力,共占被调研人数的73.26%;其中36~50岁农民最多,占总调研人数的53.48%,其次为26~35岁农民,占19.78%;其余年龄段约占总人数的26.74%。

2.2.3 学历结构。调研数据显示,受过初中教育的最多,为37.29%;受过高中教育的比例次之,为32.54%;受过小学教育及以下的约为18.45%。另外,11.72%的被调研者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相较于过去几十年,尽管农村人口的学历层次一直呈上升趋势,但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2.2.4 健康状况。61.00%的被调研农民身体健康,没有出现过重大疾病;35.93%的农民身体状况良好,没有出现过影响劳动能力的疾病;2.79%的农民身体状况较差,无法从事较重的生产劳动;0.28%的农民疾病缠身,身体状况差,几乎丧失劳动能力。健康的体魄是农民从事生产劳动、进行创业的基本条件,从本次调研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农民身体比较健康,这为农民从事创业活动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2.2.5 外出务工情况。问卷结果显示,64.07%的农民曾经外出务工,其中,44.59%的农民在外出务工过程中接受过不同程度的培训。

3 河南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对问卷调研与深度访谈获得的数据分析表明,在农民创业实践的过程中,农民受自身因素的限制,加上培训体系设计以及培训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缺陷,造成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实际效果与目标存在偏离。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以持续推动培训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3.1 遴选方式科学性不足

创业培训尽管遵循了由村镇推荐、自愿参加的原则,但目前在对参训农民的选择上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参加创业培训的农民年龄梯度不够合理,参训人员年龄普遍偏大,中青年所占比重相对较小。河南是劳务输出大省,2000年以来,大量劳动适龄人口在外务工,尽管近年来农民工返乡现象常见,但在家从事劳务的男性青壮年比例依然不高。因此,即使有农业领军人物,其辐射带动作用也不易发挥。二是学员遴选面宽度不够。重点培训对象倾向于农机大户、农村经营合作组织领头人、当地种养殖业大户以及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导致需要学习培训以提高创新创业和技术能力的广大普通农民得不到培训机会。要想真正完成从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的转变,发展一大批懂技术、会生产、善经营的农民创业队伍是关键。

3.2 培训内容不明确

培训实施主体在培训中缺乏统一组织领导,教学大纲不明确,教学标准不统一。一是尽管培训由不同的专业团队进行,但授课内容没有建立在充分调研之上,造成市场供给和广大农民的实际需求相脱节。二是参加培训农民的知识基础和从业经历不同,且因其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在培训需求上存在差异。基础较好的人认为某些理论知识在培训前就已经掌握,倾向于市场考察、问题探讨和现场演练;而基础较弱的农民感觉所学专业知识较难掌握,致使参加培训的兴趣和效果大打折扣。三是培训工作以高级农业人才、农业能人、农业经营合作组织的带头人、龙头企业的管理人员为主,培训内容也主要根据他们的要求设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基层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3.3 培训体系不完善

一是课堂教学形式不够丰富。在多媒体教学已普及的今天,很多培训机构依然采用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法,教学形式单一,大多农民对于理论学习感觉枯燥难懂。二是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教学不足。农民带着创业热情去参加培训,希望学成后能够实际创业,但目前的培训在实践操作环节安排时间不充足,学员无法深入学习创办和经营企业等所需的各种知识技能,导致农民创业信心和能力不足。三是培训时间较短,造成教学多涉及专业知识、农业政策和操作技术的学习,关于市场营销、财务管理、需求预测和风险预测及管理等企业经营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涉及较少。

3.4 后续服务不到位

农民创业培训后续跟踪服务不足,创业的服务保障和帮扶体系不完善,致使创业中遭遇各种发展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业发展动力。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有别于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农民工务工技能培训等其他农民培训形式,其重要特点在于帮助农民正确识别创业机会、树立创业信心并逐步实现成功创业。农民的创业信心可能因为培训教师的生动讲述而很快建立,但在实际创业过程中,怀抱创业信心的农民遭遇到许多课堂上无法涉及的问题和困难,部分困难甚至能直接导致创业失败。如创业技术壁垒、人才吸引乏力、生产风险规避、资金到位困难、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均需要通过社会资源的整合来解决农民在创业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4 提高河南新型农民创业培训质量的对策建议

4.1 科学遴选培训对象

创业培训对象遴选的科学性是关乎职业农民队伍发展的一件大事,不仅要了解群众的思想,确保其真正有学习和创业意愿,而且要确保他们留得住、能发展。一方面,对于有意向参与农民创业培训的对象,除了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报名外,还应由乡、村的基层组织对报名人员进行筛选,从农民和培训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年龄和文化层次的差异,设置培训对象的基础条件和标准,增强遴选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遴选质量。另一方面,按照适当的比例,将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和有志于在农村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同时兼顾广大基层农民。结合个人的专长、意愿和农村发展需求,优先助力迫切需要学习机会并有意愿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广大群众,实现遴选的科学化。

4.2 提高农民参训的积极性

当前,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全省各地不断涌现新型职业农民代表人物。但就整体而言,广大农民对于创业培训的具体政策了解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参训的积极性。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互联网、电视、报刊等媒体和手机短信、微信和QQ等交流通讯方式,以及传统的打电话、开座谈会和走访等形式,深入宣传党和政府有关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政策。宣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现状、潜力、农民创业得到的优惠以及新型农民创业成功的先进典型,提高广大农民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认知和理解,提升农民参加培训、进行创业致富的积极性。

4.3 加强培训的针对性

针对不同文化基础的培训对象,设计不同层次的培训项目。如同学历教育一样,学完一级以后,考核合格者可参加高一级的培训,基础较好的学员可以直接跳级学习。具体做法为:一是在划分专业后,再按难易程度为专业设置分初级、中级和高级班。用层层递增的方式,提升学习的难度,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二是针对学院的不同专业、不同学习经历,进行分班教学。比如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大多需要从初级开始学习,一些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大中专毕业生可以按不同情况直接进行中、高级的学习。这样不仅区分了不同知识水平的参训人员,有利于扩大教学的覆盖面和学习的连续性,而且有利于提升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三是在实践中进行考核。鼓励学员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并在与教师和其他学员的讨论中,找到最满意的答案,使学员真正将所学运用于实践中。

4.4 完善培训教学体系

一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农民需求,确定实用有效的培训方法,开设与培训内容联系紧密的课程。创业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创业者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者的经营管理能力。因此,对于经营管理类培训,可开设如财务管理、生产运营管理、市场营销、投资风险与控制、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提高培训的系统性、科学性。二是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做到以学员为中心。在培训中,除了传统的老师讲授外,增加观看视频、案例讨论等形式,定期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组织专家、创业成功人士与农民面对面交流;正确选择实训基地,推进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网络课堂一体化发展,使参与、启发和互动贯穿于培训的始终。三是通过定期回访的形式,对培训的实际效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重点听取基层群众对培训的满意度。

4.5 增强跟踪服务的持续性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创业培训来帮助参训人员实现成功创业。因此,创业培训课程的结束,并不代表着整个培训工作的结束。相反,培训后的跟踪服务是了解学员们新的学习需求的重要方式,是培训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提升创业培训的跟踪服务质量,需要成立专门的服务团队,充分运用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引入市场机制,实现农民付费购买优质服务。

4.5.1 建立独立的跟踪服务团队,提高服务针对性。调研结果表明,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后的专门跟踪服务团队缺口大,大部分跟踪服务工作由培训教师来完成。一方面,培训教师本身已经承担着繁重的培训任务,针对学员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们无法抽出更多的时间进行个性化的跟踪服务指导。另一方面,培训机构中的部分教师属于临时聘请,完成授课任务后,离开培训机构之人不在少数,难以对农民进行长期跟踪服务指导。因此,为全面提升农民创业培训跟踪服务质量,必须加快建立由专业教师、农业科研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各类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组成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专家服务团队,为农民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优质高效的解决方案。

4.5.2 运用现代技术,提升跟踪服务的有效性。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创业农民之间、创业农民与培训机构之间的交流方式。伴随着新型交流方式的普及,农民创业培训跟踪服务应充分利用新型交流方式来建立全新的跟踪服务模式。一是建立高效的交流互动平台。要实现持续高效的跟踪服务,就必须拓宽交流空间,畅通交流渠道。建立创业培训后续服务QQ群、微信群等现代化的互动交流平台,保障培训机构与创业学员之间交流的时效性和顺畅性。二是建立和完善创业管理服务平台。依托平台有效为创业农民提供包括创业计划书、配套扶持政策、金融服务、市场信息、农业保险等与创业相关问题的咨询和信息发布,力争早日实现信息的全覆盖,使农民创业有劲头、事业有干头、前程有奔头,全心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

4.5.3 建立市场化跟踪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规范性。跟踪服务工作既费时也费力,而培训机构能支付给跟踪服务人员的服务费用十分有限,这成为当前制约创业培训跟踪服务规范性、长期性、持续性的关键因素之一。调研发现,创业农民理解跟踪服务的重要性,绝大部分农民愿意为跟踪服务支付一定报酬。但当前跟踪服务产生的费用没有既定的参照标准,这就造成一方面专业、高水平的跟踪服务团队建立不足,另一方面创业农民对后续跟踪服务支付的服务费用概念不明晰的现象。因此,遵循市场机制,在全省范围内打造多支专业和定向跟踪服务队伍,让创业农民根据个人需要并参照市场价格做出相应选择,这样既能提高跟踪服务人员的积极性,也将让创业农民得到高质量的创业指导,使其后续发展问题得到长期有效的解决。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党中央在新时代背景下为实现我国农业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做出的战略决策。只有积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实现各环节的相互衔接和制度配套,全力打造“补齐农民素质短板,让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的社会生态环境,才能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落到实处,职业农民队伍在学习、培训和培育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的力量源泉。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17-01-22)[2017-10-11].http://ji⁃uban.moa.gov.cn/zwllm/ghjh/201701/t20170122_5461506.htm.

[2]习近平:九字定义新型职业农民[EB/OL].(2017-04-13)[2017-10-11].http://news.cctv.com/2017/04/13/ARTIvR6V1TPBozMlqIKZqGY8170413.shtml.

[3]曹慧芳.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民创业培训模式研究—以重庆市农民创业培训为个案[D].重庆:西南大学,2011.

[4]除了“缺啥补啥”还要跟踪服务—河南精准高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EB/OL].(2017-10-16)[2017-11-5].http://news.lyd.com.cn/system/2017/10/16/030323808.shtml.

[5]刁丽娜.河南省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创新科技,2016(5):69-73.

[6]冯振兴,谢云,黎璟萍.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模式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33):81-84.

[7]刁丽娜.大学生村官选管育用问题探析[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3(2):46-48.

猜你喜欢
调研农民培训
耕牛和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培训通知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会议·培训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农民